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铭  汪霞 《辽宁教育研究》2013,(11):109-114
美国公立大学重视通识教育课程评价,课程嵌入式评价是其通识教育课程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课程嵌入式评价不仅适用于单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整个通识教育提供了连贯一致的基础,它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学具有诊断功能和回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程嵌入式评价法是美国中等规模公立大学中通识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课程嵌入式评价法的产生背景、目的、优点、运行过程,以期对我国亟待完善的通识教育评价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评价的一种方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嵌入式评价法是美国中等规模公立大学中通识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课程嵌入式评价法的产生背景、目的、优点、运行过程,以期对我国亟待完善的通识教育评价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评价及效果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识教育的"全人"和全面素质培养目标决定了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其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是:评价目标——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对通识教育三大目标的支持程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实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评价对象——教师和学生;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给出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整体评价内容和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了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描述,给出了一种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整体评价模型和具体计算方法。经试用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许惠君  卢成林 《考试周刊》2013,(71):167-168
本文通过用层次分析法对课程质量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通识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为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是实现大学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质情境和文化情境两大部分内容对大学通识教育隐性课程进行设计,构建大学通识教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为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做准备"已成为美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共识。从美国通识教育评价内容来看,通常需要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出适合于学校学生发展的通识教育目标,从而制定出特色化的通识教育评价内容。由于"评估运动"引发了人们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思考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通过使用标准化测试来评价学生通识教育结果的方法具有悠久历史,标准化测试实现了对不同地区和学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质量进行比较的可能,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说明高校教育质量问责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课程嵌入式的通识教育评价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源于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情况,而且可以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标准化测试与课堂嵌入式评价的配合使用,共同有效地保障了美国通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高水平专业教育和高质量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以通识教育课程为载体推进高水平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对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实践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师资质量有待提升,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法有待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呼应性有待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评价研究有待丰富。高校应强化和明确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建立高质量供给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姜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39-143
以通识教育及课程理论为引导,以凯里学院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及其课程改革中在树立通识课程理念和目标、教学管理制度、通识课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树立明确的通识课程理念和目标、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精心做好课程体系设计、逐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大力发展非正式通识教育课程等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的系统构建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建设,形成系统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结果:建立了系统化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和加强。结论:"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高校通识教育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是开展通识教育较早且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改变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提高通识课程设置的比例,构建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重视对通识教育课程资源评价。借鉴美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经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要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明确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通识课程质量评价为目的,探讨基于课程性质的质量评价工具的设计。通过基于学习体验的问卷,对S大学的通识课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收获的直接因素;教学质量与学习收获之间存在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学业任务可以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同时影响学习收获。据此提出改进通识课程质量的建议: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多途径提升学生有效的学习投入;正确处理学习方式转变与学业负担之间的关系,科学设计学业任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打造通识金课,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能够揭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具有代表性的通识课程的教育特色——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课程安排频次的高频率、课程课题设置种类的丰富性、授课方法的标准化模式。美国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对我国有诸多启示:即课程目标做到不拘一格、增加通识课程的授课频次、丰富和拓展通识课程的授课门类、探究标准化的通识课程授课方法、加强对通识课程授课效果的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通识性课程《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笔者开发该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内容,并结合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与具体开发实践,在该网络课程设计的不同功能模块中,实现了基于Web网页和SQLServer数据库的通识性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质量的课程是落实和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理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凸显的课程设计理念稍显落后、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课程模块组合有待优化、课程实施方法相对单一、课程评价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制约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不利于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从理念、目标、模块、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建设现状进行完善与调整,促进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8.
课程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通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以下简称《走进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以及如何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已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洲 《教育探索》2011,(11):59-60
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目标功利化、课程设置“拼盘化”、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化.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通识教育课程,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内容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通识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识课程是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选取国内三个层次6所综合性高校,从设置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文科生科学通识课程存在培养方案忽视科学素质培育重要性、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教学缺乏吸引力、评价缺乏特色等问题。因此,国家层面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保障科学通识课程的建设;高校层面需要从课程目标、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完善科学通识课程;学生个人层面需要从思想上重视科学通识课程、行动上主动融入课程学习、方法上注重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