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于1904年3月10日,历经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堪称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社团。作为国际性民间慈善组织,中国红十字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把“博爱”甘霖洒满人间。遗憾的是,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寥寥,微不足道,这与红十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济急善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传承性,而救济善会不具此特点,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由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再前推到济急善局。追溯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以印证一种“嫁接”理论:红十字会虽系“舶来品”,但中国红十字会却是中国本土的慈善组织“嫁接”红十字会逐渐成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秦火火"网络谣言盘点 炒作"郭美美事件" 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郭美美")在微博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此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该微博管理方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但是,一批网络水军继续攻击中国红十字会,还造谣"郭美美"与红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关系:一会儿说"郭美美"是郭长江包养的"二奶",一会儿说是郭长江的私生女,并说郭长江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儿子.中国红十字会的信誉几乎被"郭美美事件"摧毁.据查证,"郭美美事件"其实是尔玛公司一手策划的.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中留日医学生组织的红十字团加盟中国红十字会,从事辛亥战事战地救伤葬亡工作。留日医学生的行动增强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力量,扩大了救护范围。中国红十字会辛亥战事救护取得圆满成功,留日医学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曾长期在上海主持中外商约谈判的吕海寰不仅是中国一位爱国外交家,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从1894至1898年,吕海寰在镇江、上海道台及出使德国和荷兰大臣任上曾参与清政府一些内政外交活动,受到了朝野上下中外人士的赞誉;在百日维新前夕,他上书光绪皇帝提出有关内政与外交的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6.
红十字周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宣传周、征募周。"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共举办了三届红十字周。本文探究了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红十字周的目的、概况及成效,认为举办红十字周扩大了红十字会的影响,推动了红会征募运动的开展,对宣传红十字事业、壮大红十字力量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1917年,京兆、直隶发生水灾,中国红十字会展开赈济活动。在这次救援活动中,中国红十字会筹款募捐,散放急赈、冬赈总计达2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灾害对京直社会的冲击,显示出民间社团在社会救助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以降,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常抓不懈。其宣传形式包括娱活动、创立刊物、出版书籍、举行会议、组织参观、赠发征信录与会员名录等;其宣传内容包括阐述会的宗旨、重要性、劝人向善、普及疾病与医药卫生防护常识、各种灾害的救护措施、各种救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等。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大大推动了红十字会的“拓分会”、“征会员”和“恤兵救灾”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民国初年中国红十字会的两次发展高潮,都与其宣传密不可分。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有七个方面:一是一些团体的常年捐;二是会费;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拨款;四是官绅捐款;五是华侨捐款;六是外国红十字会捐款;七是宝塔捐。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是和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费筹措需要宣传,宣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筹措经费。二的结合,不但推动着中国红十字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且还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9.
一位女士在媒体上掀起了对中国红十字会诚信的质疑,这是发生在1911年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10.
1937年中国红十字会淞沪抗战救护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慈善救护团体,于1937年淞沪抗战时积极采取救援行动,组织救护队、急救队,开办伤兵救护医院,收治伤兵伤民4万余人。该会克尽职守,其救护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效,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留下光彩一页。  相似文献   

11.
论甲午战争时期的红十字会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救助战争伤兵和难民为宗旨的国际性红十字会组织,它以红十字会医院为代表,主要分布于营口、烟台、天津等地。这些红十字会医院都是由在华的西方人士(包括传教士、外交官、商人、军人)组织创办和领导的。它们对当时战地的中国伤兵和难民的救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同时,西方现代性质的红十字会组织在中国的出现,对于中国传统和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复原时期,我国红十字会对沙眼展开了专项防治。红十字会沙眼防治特点鲜明,成效显著。此时的沙眼防治是红十字会作为政府医疗服务机构的政府行为。红十字会沙眼防治实质上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着手社会卫生建设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损害极其严重。中国红十字会出于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考虑,不计日本强占青岛等前嫌,发起成立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派医疗队前往日本救护;千方百计地将在日华人分批运送回国,并及时给予安顿和治疗;接待日本访华道谢团代表,积极推动中日民间外交,以期改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沈敦和是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开拓者与大力推进者,为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公认的中国红十字运动第一人。深入研究沈敦和,不仅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伤值,而且对于弘扬人道主义,激励今人投身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沈敦和对于深入研究近代上海社会乃至近代宁波帮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6.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红十字总会与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国红十字会之间有了更多联系与交流的机会,因而红十字会的工作便具有了国际性。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主要体现在参加国际性会议,参与国际性救护以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会与会之间的联系交往等方面,中国红十字会参加国际性会议,使其得以走出狭隘,走出封闭,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性救护,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出“恤邻”的慈善胸襟,开展经常性的会际间的联络交往,使其得以走出一条独特的值得肯定的平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