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校史校情的德育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校史校情是一所学校特有的重要资源。对校史校情进行开发利用不仅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弘扬和发展高校文化。校史校情的德育资源包括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思想,校风、学风、教风,学校特有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及一些外生型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校情的德育资源必须坚持客观性、系统性、效益性、即时性原则,建立科学机制,不断探索,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百年学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积厚流广的文化。校史编研以时代演进为经.以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概况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纬,再现学校筚路蓝缕、钟灵毓秀的办学经历,讴歌先驱,传承文化,将学校优良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发扬光大。福建龙溪师范学校以历史照片和档案记载为据,开发档案资源,彰往考来,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底蕴。校史编研应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科学研究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百年学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积厚流广的文化。校史编研以时代演进为经.以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概况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纬,再现学校筚路蓝缕、钟灵毓秀的办学经历,讴歌先驱,传承文化,将学校优良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发扬光大。福建龙溪师范学校以历史照片和档案记载为据,开发档案资源,彰往考来,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底蕴。校史编研应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科学研究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纪录,是一所学校精神特质与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成就的浓缩精华,是一所学校自我反思、彰往察来并寻求自我超越的理性思辨。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校史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特点,于无形中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和思维方式,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史以实物、声像、口述、文献等多种载体形式,脉络清晰地记载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容真实性、资源唯一性、内涵持久性等独特优势。在铸魂育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校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着价值引领、精神激励、榜样示范等育人功能。校史所承载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文化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加强校史育人队伍建设,创新校史育人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大学校史的育人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校史资源,是“起步型”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校史文化育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起步型”高校校史资源数量有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导向,在分析“起步型”高校校史资源存在的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深挖自身历史,充实校史资源存量;总结提炼内涵,讲好校史故事;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史资源物质和精神载体,创新方式手段、拓宽校史资源使用渠道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切实增强校史文化育人的互动性、时代性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樊灿云 《湖南教育》2005,(17):34-34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一、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园文化资源内容广泛,从整体而言它包括学校内所有文化教育资源。具体说有教师教材资源、校史资源、校园环境资源、图书报刊资源、活动课堂资源和版报资源等显性物质文化资源;还有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文素养等隐性精神文化资源。除教师教材资源方面外,还有下面几种亟待开发的校园历史文化资源。1.校史与环境资源。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优美的环境都是校本历史课程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如何办好学校?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哪些?对全国各地学校长期的实地调查表明,丢失校史、不能读懂或不会使用校史资源,是造成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低水平、低层次重复,阻碍学校品质提升的共同障碍之一,也是使得学校缺乏自身根基和特色向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校史资源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师德师风、激发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以及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新时期高校应重视校史资源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激励青年教师成为校史资源的挖掘者,引导青年教师成为校史资源的研究者,推动青年教师成为校史资源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史馆建设,以挖掘校史资源、弘扬办学传统、总结办学经验、实现新形势下跨越式发展为目的,对于学校对外展示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扩大学校影响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校史研究发展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利用价值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建设背景、历史沿革、发展轨迹、辉煌成就、师生风采、学校精神风貌等的集中体现。校史资源的校本性、亲切性、说服力,能够唤起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追忆情怀和热爱情感,吸引学生对学校的关注和支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财富。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特色和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学校独具的价值意蕴、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寻增强软实力的价值理想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校史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历史上的文化,反映和代表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纽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当前,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陷于融入观念偏差、校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融入制度不健全、融入主体自身局限等现实困境,出路在于更新融入观念,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落实融入制度保障,增强教育主体融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办学理念具有继承性。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以校训为例,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至今仍延用学校创建时的校训。如南京市金陵中学的《校歌》:“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克风;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此校歌原为金陵大学和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共同的校歌。校旗、校刊、校史等也是学校文化特色的载体,是十分珍贵的办学资源。二、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有体现时代律动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14.
余友辉 《福建教育》2023,(21):43-44
<正>校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要把“校史+思政”视作育人的重要环节,切实认识立德树人视域下校史文化的价值与契机。因此,梳理校史文化与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促的逻辑和理路,发挥校史资源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和亲和力,是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校史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一、指向立德树人的“校史+思政”育人优势校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合乎理性的价值支撑。探索以校史资源涵养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校史,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是师生共同形成的创业史、育人史.学校的办学史是留史、资政、育人、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校史文化记载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一、缘起:校史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所名校的发展,是长期积淀的过程,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师生的行为无不印上学校历史的印记.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要抓住历史的根基,把校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历史是具体记录学校的创建、变迁、发展的历史,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的的历史档案,是校园文化的渊源和载体,是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在校史编撰中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正面评述,寓评于叙。注重积淀校史资源,发展办学文化,发挥传播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校史是一所学校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甄选校史素材,结合校友资源开展社会实践,结合课程选修开发校本教材,将校史文化资源巧妙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校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校园环境资源(如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资源建设)、图书报刊资源、活动课堂资源、学校校史和图画影视作品等显性资源;还有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文素养等隐性精神文化资源.课程能否最优化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而教师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整个课程资源系统中教师资源居于主导地位,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校史资料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编修校史文献、建设校史馆及建立网上特色资源库等形式记录与整理校史资料。综合利用校史资料,用于学校宣传、爱院教育与校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青 《教育探索》2012,(1):140-141
校史教育资源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整合利用校史教育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加强校史研究,挖掘校史资源,二要整合校史教育资源,建设校史展馆;三要编写校史教育读本,设置校史教育课程;四要建设校史教育景观,开展校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