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赵108断块油藏地质条件,采用可动凝胶和网状树脂相结合的复合深部调驱技术,对6口注水井进行调剖.通过对深度调剖井组进行注采分析,进行调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调驱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和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炜  张小龙  郭艳艳 《内江科技》2011,32(11):97-98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在提高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采收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聚合物驱油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矿场实例评价了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交联聚合物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渤海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由于储层强非均质性、笼统防砂、强注强采等因素导致注入水过早突进,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调剖调驱技术作为高含水油田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海上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针对低温油藏(≤70℃),常规调剖调驱技术具有以下局限性:常规酚醛树脂类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好、封堵性强、稳定性好,但成胶温度在70℃以上,在低温(≤70℃)下成胶强度低甚至无法成胶;受长期注水开发影响,低温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逐步向深部富集,油藏深部水窜通道发育程度高,因此亟需开发兼具更好深部运移能力与更高封堵能力的深部调驱体系;低温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高,原油启动难度大,亟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高效驱油体系,提高对低温油藏原油驱油效率,同时深入研究驱油剂作用机理,获得可形成较高强度W/O型乳状液的高效驱油剂,提高对高含油饱和度深部液流转向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中后期开发中,通过采用聚合物调剖技术,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需要对油井采出液中的聚丙烯酰胺(HPAM)含量进行检测和研究。通过对聚丙烯酰胺(HPAM)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确定影响检测分析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并对韦5井组采出液中聚丙烯酰胺(HPAM)含量进行了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召梅 《内江科技》2004,25(3):49-49,45
本文在精细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编制了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配产配注及调剖方案.聚驱后实施相关方案跟踪调整措施,改善了注采状况,提高了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6.
梁秋锦  许翠娥  马丽新 《内江科技》2006,27(3):155-155,135
针对营93块油藏条件研制了高温调剖剂和调驱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了堵剂配方,经过营93块4口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油藏是由非牛顿—牛顿流体形成的径向复合油藏,油藏内的流体性质和渗流特征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针对注聚合物油藏,分析了其油藏特征、压力特征及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特征,建立了聚合物驱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编制了基于聚合物驱油藏模型解析解的试井解释软件,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用解析解方法和数值方法对注聚合物并和区块进行了解释。通过对解释方法和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解释方法的优缺点,找到了能较好地解决聚合物驱油油藏试井问题的试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适合靖安油田油藏条件的注水井深部调剖体系,有必要对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为靖安油田中低渗透油藏深部调剖体系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从调剖原理、技术思路、堵水调剖体系的室内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靖安油田深部复合调剖体系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4-6^1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与同类油藏的聚合物驱在动态特征、见效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与单一聚合物驱在注入过程中的压力变化、驱油效果的异同点,从而深化了二元驱与聚合物驱油机理的认识。对今后二元驱与聚合物驱方案设计、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并为二元驱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是以聚合物水溶液为驱油剂的一种三次采油技术。为了改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桩106南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2003年10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2007年6月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146t/d上升到184t/d,综合含水由92.7%下降到88.8%,累积增油81260t,反映了注聚见效的特征,为下一步该单元的三次采油扩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孤岛油田西区Ng3—6储层疏松易出砂,油层非均质严重,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层已存在次生大孔道或高渗透带,为进一步提注聚效果,在注聚前应用PI决策技术优选调剖井,确定了“多段塞组合”调剖工艺技术。现场施工调剖12口注入井,油压上升2.54MPa,达到封堵大孔道或高渗透带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稠油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自然递减幅度大、含水上升较快的问题,提出利用水膨体堵剂、分段塞注入工艺在此类油藏中实施大剂量深部调剖。通过对坨28断块西南稠油区实施深部调剖试验的做法进行总结、对调剖效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项技术对控制稠油油藏的自然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隋小兵 《内江科技》2006,27(9):131-131,99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单元后续水驱阶段是注聚增油的重要阶段在后续水驱阶段实施分流线补孔挖潜.结合调剖堵水强化低效井提液.均衡注采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本文以七区西5^2+3北部工业扩大注聚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1-3单元为例,分析了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油藏的出砂机理,结合油藏特点提出了油水井协调治理的措施,并提出了6项防砂效果评价指标。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措施和评价指标,对聚驱后续水驱油藏的出砂井治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砂岩油田水驱开发后期特点,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开发应用丙烯酰胺单体聚合浅部调剖技术和预交联颗粒凝胶深部调剖技术,并进行了区块化学调剖现场试验,有效地解决水驱后期出现的层内、层间矛盾,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超 《内江科技》2008,29(3):124
本文简要介绍聚合物对常规测曲线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各种监测方法在聚合物驱单元的适应性,并对各种监测方法及常规测曲线结果进行了校正,探索出了适合于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监测技术,建立的校正公式对于同等条件下的同类油藏含水饱和度的校正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张良涛  陈庆华 《内江科技》2007,28(9):112-113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利用微球遇水膨胀的特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液流改向.该技术在新立村油田的永102X31井组、永8-11井区进行了先导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室内、现场试验表明,聚合物微球具有耐温耐盐、剖面改善效果好、增油降水明显、可实现在线注入的特点,该技术为东辛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董克建 《内江科技》2010,31(3):77-77
本文简要介绍聚合物对常规测曲线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各种监测方法在聚合物驱单元的适应性,并对各种监测方法及常规测曲线结果进行了校正,探索出适合于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监测技术,建立的校正公式对于同等备件下的同类油藏含水饱和度的校正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徽  盖玉叶  范荣菊 《内江科技》2010,31(4):98-98,36
飞雁滩于2010年11月注聚,2006年9月进入后续水驱:目前平面矛盾突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且地层能量水平坻,单井液量低:通过合理注采比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合应用热油藏工程方法,采取了局部完善注采井网、调剖、增注、分注等综合治理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产量递减,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