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雷 《百科知识》2013,(24):21-22
或许有一天,摊开手掌会成为一件忌讳的事,因为它很可能会出卖你太多的隐私。食指与无名指的比值自从颅相学产生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躯体外观差异的研究。2011年,《亚洲男性学》杂志甚至发表报告指出,只要通过观察一个男人的食指和无名指,你就会知道他“那话儿”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创作大师威廉?福克纳以他多重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他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等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了一种简单的事物——镜子,作为他展现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辅助手段。本文侧重分析"镜子"的表层含义和隐喻作用,尤其是突出展现"镜子"的类比、对比折射功能以及空间视域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桂平 《科技风》2014,(7):187+189-187,189
隐喻能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隐喻的使用,无法知晓隐喻认知在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掌握不了地道地语言。本文将探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隐喻、使用隐喻,创造隐喻,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婷婷 《科教文汇》2014,(35):60-6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远"、"近"与"上"、"下"有关的隐喻为例解析了《论语》中的空间隐喻。通过实例解读,作者指出了孔子达到"仁"的观点,即远离不仁便近仁;以及孔子对于社会秩序的观点,即社会等级森严,上行下效,恪守礼节,以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科文 《今日科苑》2009,(22):147-148
从看文章的形式描述,再联系到具体的文章内容,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首先隐喻的是特丽莎的命运,同时也是他们夫妇共同命运的象征。用卡列宁这一形象来隐喻人物命运,起到了表现人物性格、增强场景氛围、暗示小说主题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6.
闫绒利 《内江科技》2012,(11):86+128
本文在简单梳理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基础上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释了两者的互动基础,运用古森斯的"隐转喻"模式,以《唐诗三百首》为语料,分析在唐诗意象构建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春兰 《大众科技》2009,(6):219-220
有关《红字》的评论文章,主题多以霍桑的写作目的是在于揭露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迫为主。文章通过将霍桑的一生和《红字》一书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作者力图通过其作品《红字》隐喻早年与俗世的隔绝,小说中有关清教徒的生活和宗教色彩是作者创作的工具和小说背景。  相似文献   

8.
徐娟 《科教文汇》2013,(7):125-126
空间的隐喻性是由社会意识和人类的感知决定的。李安电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空间是角色内心冲突、权力和生存欲望激烈对抗的场所。本地治里、沧海孤舟和食人岛三个隐喻性空间设置,呈现了少年派探寻、审视信仰的人生漂流。  相似文献   

9.
任青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81+116-181,116
英语隐喻成语是英语词汇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应用,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非常重要。每一个成语都有其渊源,所以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是我们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这些成语的前提。对隐喻成语的来源进行简介,并从隐喻的角度对中英隐喻成语进行对比,据此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苏轼诗词的认知探索——基于隐喻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科教文汇》2009,(3):236-236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1.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2.
张弘强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I0016-I0016
生命教育是确保人生命健康安全的系统教育内容,目前主要以课堂教育为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仅仅凭借在课堂上的教育,无法有效降低生命自杀率的实际状况.这就使得生命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必须得到更高的重视.由刘济良,王定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呵护生命——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一书对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环节的热...  相似文献   

13.
何婷 《科教文汇》2011,(25):139-139,14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劳拉原型》中隐喻的翻译为例,试图探索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隐喻在英语语言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语法隐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在总结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法隐喻认知模式理论对英语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6.
梅梓 《科教文汇》2009,(4):216-216
迟子建在《逝川》中以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着地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崇敬,整个小说充溢着悲伤和温情。本文探讨《逝川》中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英爱情诗歌中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对16首英国诗歌和16首唐诗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本文总结出中英诗歌中既有共同的隐喻,如"爱是植物"和"爱是旅行",又有不同的隐喻,如英语中的"爱是经济交流"和汉语中的"爱是月亮"。共同隐喻基于人们的相似经验,而各自特有的隐喻则主要取决于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周维  陈水平 《科教文汇》2009,(19):252-25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命名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红楼梦》人名的隐喻,意味深长,因此在英译的时候能否传神地翻译出其蕴含的修辞意义一直是翻译界专家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选择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Glads Yang)和戴卫·霍克斯(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合译(以下简称霍译)的英语文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初步探讨和对比分析《红楼梦》人名中隐喻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涂丹妮 《科教文汇》2008,(10):170-170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分支,作为一种文学流派,主张凭借心理的自动来挖掘文学艺术对人类本能世界的开拓与延伸,不受理性的控制,也没有任何美学的或道德的顾虑。而冯至早年的代表作《蛇》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具体特征,其中的“蛇”和“花朵”都是性的隐喻,这种隐喻的手法表现出的抽象欲望隐含了心理压抑的病态症候。传统评论往往停留在文本的浅层次上,而对该诗中所呈现出的文化、心理等的深层内涵及其原因阐释不足。  相似文献   

20.
李洁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238-238
“人文”是指具有完整人格和实现完整人格所进行的教育和培养方式;人文主义者坚持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应具有首要的意义;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忽略了人的自身的重要性。本文着重提醒人类: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应为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设定理想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