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广场》2002,(10):40-41
纳米组装体系的设计和研究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纳米阵列体系、纳米嵌镶体系、介孔与纳米颗粒复合体系和纳米颗粒膜。目的是根据需要设计新的材料体系,探索或改善材料的性能,目标是为纳米器件的制作进  相似文献   

2.
纳米塑料是指无机纳米粒子以纳米级尺寸(一般为1-100nm)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树脂中形成的复合材料,也被称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针对纳米塑料的生产方法与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所谓纳米碳管是指将碳六角网面卷成封闭无缝筒状结构的物质,其直径从亚纳米(小于1纳米)到50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中间有被称之为布基管的空管。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将直径1纳米的球比喻为1厘米的玻璃球,则直径1米的球相当于地球那么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2-432
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徐红星研究组的梁红艳同学和王文忠教授首次用多羟基醇还原法合成了一种外形为纺锤状的银纳米颗粒(Ag Nanorice),并与李建奇研究组的杨槐馨副研究员合作,发现这种银纳米颗粒为六方相和立方相交生形成,内部存在孪晶,堆垛层错,多重调制等多种缺陷结构,并且缺陷密度在银纳米颗粒的不同部位有着明显区别,这种微结构突破了传统银纳米颗粒常规的单晶、孪晶特性,决定了具有均1米状形貌的新奇银纳米颗粒的高产率合成。该项研究的意义不仅为有效调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提供了新的纳米结构,而且这种堆垛结构可能打破晶体生长时晶体结构对形貌的限制.为设计合成所需形貌晶体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号称纳米的产品,它是不是标志着高科技———纳米技术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纳米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市场吹嘘的纳米产品及其功能是真是假?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阐述和讨论。1纳米和纳米技术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长度的单位,lnm=10-9m,相当于45个原子串在一起的长度,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nm。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体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所制成的物质称为纳米颗粒材料,其尺度一般为1~l00nm,仅为红细胞(200~300nm)和…  相似文献   

6.
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模板法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 1 0 0nm,高度约为 45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 2× 1 0 1 3个/m2 .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7)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是人工纤维素的一种制备方式,由于纳米纤维素的分子量较小,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与其它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重点分析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为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同样元素组成的纳米二氧化硅,自身特性不同,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和毒性也会不同,在纳米二氧化硅的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充分了解纳米二氧化硅的自身特性对其生物学效应和毒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纳米二氧化硅自身特性对其安全性评价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更科学准确地进行纳米二氧化硅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近30年的发展,中国纳米科技队伍已经成为国际纳米科技界最为活跃的力量之一。这一发展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即纳米科学知识积累阶段、纳米科技创新系统形成阶段和创新价值链雏形阶段。为促进纳米科技创新系统的不断完善,今后应以促进产业目标实现为导向,重点推动系统各行为主体构建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纳米粒子的构成常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他们常简单地以产品的纳米尺寸来描叙.如试图确定纳米粒子的尺寸以2μm,即2000nm为极限。实际上,纳米粒子是很难以用独个尺寸来严格界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不同纳米铁材料添加对猪粪中温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提升猪粪厌氧消化产气效率、减少厌氧消化过程中H2S释放。以纳米ZVI、纳米Fe2O3、纳米Fe3O4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试验,探讨了纳米铁材料添加对猪粪中温(35±1)℃厌氧消化CH4及H2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纳米铁材料的加入都能缓解消化体系中的有机酸积累、减少氨氮产生,并提高猪粪消化系统甲烷产量,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铁材料产甲烷总量提升了5.02%~10.93%,其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纳米Fe3O4>纳米Fe2O3>纳米ZVI;不同纳米铁材料间对猪粪厌氧消化产H2S过程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纳米ZVI、纳米Fe2O3对猪粪厌氧消化产H2S过程起抑制作用,累积H2  相似文献   

12.
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单纳米丝电极设备用于原位探测锂离子电池设备电容衰减的内在原因。该设备以单钒氧化物纳米丝或单Si/a-Si核/壳纳米丝为电极.原位记录充放电期间单纳米丝的电子转移,以探测纳米丝的演化。我们的研究工作为单纳米丝电极的电子转移和结构与电化学特性提供了直接的联系,该方法将有望成为纳米电池诊断的前沿策略。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1纳米=10~(-9)米)。 1991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得的碳纳米管,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加速发展。碳纳米管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进步使得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技术也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对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分析了纳米电子器件的制备技术,并对纳米电子技术的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展望,旨在为提高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运用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纳米粒子和纳米复合技术在天然橡胶改性中的应用,赋予了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提出了纳米粘土、纳米炭黑、纳米自炭黑、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锌、碳纳米管在改性天然橡胶中的研究进展,天然橡胶基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1):6-6
复旦大学科学家在纳米马达研究中获重要进展。以王志松教授为负责人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分子纳米研究组发现了纳米马达自主运动的分子机制,为发展一大类性能先进的新型纳米马达打开了通路。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4-344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王强斌课题组与武汉病毒所纳米生物学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天然病毒纳米颗粒结构进行改造,实现了病毒纳米颗粒表面特异性功能化,并以此结构为支架,高效构建了病毒纳米颗粒内部包裹一个量子点、表面含有特定数目(1—12)的金纳米颗粒的三维离散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18.
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9.
当网络泡沫渐渐破灭时,“纳米”成了时下最时尚的高科技名词。从纳米冰箱、纳米洗衣机,到纳米丝绸,再到纳米水、纳米汕……似乎一切产品加上“纳米”二字就是高科技,就代表潮流。于是乎,有人愿为一台“纳米空调”的“纳米”二字多花上四五百块钱,也有人要用天价买下“纳米  相似文献   

20.
概述准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包括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通过多种方法已经被成功制备出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微电子器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在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研究者争相研究的热点。ZnO是重要的Ⅱ-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其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结合能(60meV),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适宜用作室温或更高温度下的可见和紫外光发射材料。因此,合成准一维ZnO纳米结构及其性质研究迅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气-固(VS)和气-液-固(VLS)生长机制,各种形貌的准一维ZnO纳米结构已经被国际上著名的纳米小组报道过,包括纳米带,纳米线阵列,单根纳米线器件,单晶纳米环,超品格纳米弹簧,纳米盘,微米棒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