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学应用题时,为了有效地探寻解题途径,往往编些“比较题”。通过比较,可以启迪思维,发现规律。编比较题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变大为小。把应用题中某些数量由大变小,编成比较题,与原题对照,能很快找到解题方向。 [例1] 工人叔叔  相似文献   

2.
京、津、沪、浙四省市全编的试用教材九册83面上,有一道例题是: “向阳生产队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平均行距0.6米,株距0.2米。这块实验田种棉花多少株?”一位教师教学时,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让学生理解“行距”、“株距”的含义以及每株棉苗所占土地的面积。再列式解答这一题目。继而进行小结,说,“这题的已知条件是土地面积和行距、株距,问题是求种植株数。解这样的应用题,应先计算每株作物的占地面积,再计算土地总面积以及它包含了多少个每株作物的占地面积,就会得到植株的株数。”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出了数量关系式。土地总面积 每株占地面积=株数  相似文献   

3.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应用题的早期编题训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点. 1.根据实物演示编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演示实物能创设一种应用题的情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所以在应用题的启蒙阶段,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演示进行编题.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桌上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让学生根据这一情节编题.学生编出求和的简单用题后,教师又从桌上的9根小棒中拿出一根,要求学生按这一动作编题(编出求剩余的应用题).经过这种练习,使学生在认数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题的雏  相似文献   

4.
教学应用题时,为了有效地探寻解题途径,往往编些“比较题”。通过比较,可以启迪思维,发现规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编拟“比较题”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必须使学生搞清复合应用题的发展结构。让学生在练中领悟到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以下着重谈谈如何围绕着复合应用题发展结构设计练习的几点做法:一、根据算式的发展,进行编题练习应用题编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明确题型特征,提高解题能力。根据算式编题可以先采取从一步到两步,再到三步……的相关连续编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先出示算式“4.8×5”,学生很快地就会编出许多乘法应用题,这时教师就抓住其中的一道:“某人每小时  相似文献   

6.
1.从小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以走,从学校到红领巾公园有4条路可以走(如右图).从小华家经过学校到红领巾公园,有几种不同的走法?(P5)这是一道配合口算乘法的智力思考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示意图,引导学生这样想:小华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学校到公园有几条路可走,从小华家每走一条到学校的路再到公园有几条路可走,这样得出的走法有3个4种,即4×8=12(种).2.工人叔叔测量公路时,先在起点立一根标杆,以后每隔50米立一根,已经立了9根,算一算:第一根和第九根相距多少米?(P9)  相似文献   

7.
巧编题组培养解题能力樊金虎武伟堆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毕业班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把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编排成题组加强训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了“比较”的方法,提高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一、根据应用题结构特征编排“题组”,进行比较解...  相似文献   

8.
<正>自编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自编应用题,既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说、听、记、读能力,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自编应用题一般有以下六种方式:(1)模仿编题;(2)改编原题;(3)演示编题;(4)数据编题;(5)条件编题;(6)线段编题。现以模仿编题为例来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精尼、指导小学生自编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的一种行2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形式,供参考。l、根据图解编题。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图解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如:根据下面图解编题:编题:要修一条长450公里的公路,已经修了280公里,还剩下多少公里没有修”2、仿照课本上的应用题编题。引导学生判断课本上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让学生改变其内容和数据进行编题(例略入这种方法学生较易掌握。3根据问题编题。即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补充出条件,这对于培养学生从问题到…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解题题眼?解题题眼就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点。只有抓住了解题的关键点,解答应用题就很容易了。所谓找解题题眼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下面通过分析四个例题来进行找解题题眼的训练。例1:一根电线截去5/7,余下的比截去的短18米。截去了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条件与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与数学应用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时,不只是从教学角度,还要从生活角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结合自身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教学思路。一、抓住细节,精心阅读小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读题不清,导致做题失误。例1 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以每分钟500米的速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一、教会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模仿性强,往往模仿教师讲授的方法去解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如分析法是常用的推理方法,即从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与要求的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分析.如:"甲车一次运菜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菜多少千克?"先要求学生说出求两车一次共运菜多少千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题中给出的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两车一共运菜多少千克),即300+(300+50)=650(千克).  相似文献   

13.
我在复习应用题的教学中,除了抓好一步计算和简单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外,还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几种基本训练。一、根据图意系统编题,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掌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题组比较法,对理解和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很大帮助。一般常见的题组比较法有如下几种:1.在同一情境中,利用对比,抓住本质。这种题组比较法,常从培养思维本质作为特征入手,以知识结构的整合性为主轴而展开。经常采用的有:(1)异质题组①一根钢管长8米,截去12米,还剩几米?②一根钢管长8米,截去12,还剩几米?这种题组中每小题的情境基本相同,语言结构和数据也基本相同。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才能找到它们的本质差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同质题组①一件工作要加工490个零件。由甲独做要6小时完成,由…  相似文献   

15.
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常常有好多种。各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即:解题思路。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用题思路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用演示操作法揭露解题思路 通过直观教具(包括幻灯片)的演示,以及引导学生操作学具,突出解题关健,发现解题的线索,揭露解题的思路。例如:有一列长14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通过一座610米的大桥,需要几分钟?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实物来操作演示,将文具盒当大桥,用笔当火车,可以在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17.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18.
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编题练习,可变学生被动做练习为主动地学,变被动地解题为主动探索题中的数量关系,变死记硬套解题类型为全面掌握应用题的整体结构。同时,编题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数学术语的表达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深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益处。教学中,采用的编题形式有:一、填补型一般为看问题补条件,或根据条件补问题。例如:甲仓库存粮120吨,比乙仓库存粮少13,一一一一?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分数应用题的比较练习丁元清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数量关系及其结构稍有变化的题往往混淆易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课本上解题模式的影响而形成了思维定势。为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正确分祈这类题的教量关系,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现编拟几...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第一册开始就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解应用题,而且能自己编应用题。我在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时,注意有步骤地指导,逐步提高要求。即逐渐增加题目的复杂性和编题的独立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根据实际事物编题。开始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编题。从教室里看到的事物开始,如桌上有几支粉笔?陈老师手上拿着几支粉笔?大家编一个关于粉笔的应用题。学生们编出了“桌上有6支粉笔,陈老师手里拿着2支粉笔,一共有几支粉笔?”或者“桌上的粉笔比陈老师手里拿的多几支粉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