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链接.要求教育活动既要关注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品德懒惰生活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绝对值,反映了儿童的需求,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针对当前品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民主轻主体。重课上轻课下.重讲解轻体验等,现结合本人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提出如下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马殿国 《考试周刊》2013,(28):145-146
<正>《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采取下列策略:1.开展对话式教学1.1努力培养对话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对话意识的培养在于平时点点滴滴潜移  相似文献   

4.
樊敏 《考试周刊》2008,(53):180-180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实践中进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然而,受教育评价体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对品德课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无论是课程管理、师资配备还是教学质量,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品德课程变成学校的"牌位"课程,有名无实。为改变这种现象,本文对小学品德课程在教学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形成原因、思考和建议进行论述,目的是引起教育行政人员、督导人员、管理人员、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真正把品德课程放在"德育为先"的位置,充分发挥品德课程在小学阶段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要抓住它们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比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追求润物无声的意境;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用好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的教材。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达了该课程与原有相关课程的根本区别。正确认识并认真践行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对保障这两门课程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世纪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稍后,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相似文献   

7.
<正>打开《品德与生活》课本,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充满童趣的图片,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令人不忍释卷。《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进行了有机整合,可是对于我们品德与生活老师来说,如何让学生从这些充满童趣的画面中走入生活,领悟生活的真谛,一直是我们教学研究的关键。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在每节课课前我都会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前活动,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8.
孙民 《湖北教育》2007,(2):39-4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一个话题是家庭小账本,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使学生了解家里的钱是哪里来的以及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通过调查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开支的各种类型,知道哪些是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对于贴近生活的话题,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实施有效的教学,下面围绕这一话题,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胡震琴 《考试周刊》2012,(63):132-132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直接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有比较系统的学科体系,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品德课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观念。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困难怎样去克服,在克服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坚持学生说不出来,而教师要求的也只是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分数就是指挥棒,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其实学生在活动中能否积极投入,能否去努力探索,这个参与的过程十分重要,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该从学生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司秀丽 《考试周刊》2014,(19):168-168
<正>1.让班主任上品德与生活课1.1班主任教学品德与生活,可以使工作更轻松有效。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是事无巨细的,学生的大小事情都要管。班主任经常被学生围着"告状":"老师,他拿我的笔了。""老师,他撞了我了。"……教室里的卫生,桌椅板凳的摆放,学生如厕、饮水,上学、放学安全,以及课间活动、同伴之间发生的磕磕碰碰等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包揽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学生活动中的琐事对于儿童来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乃人之灵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则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凸显其重要性。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责任重大,也义无反顾,乃事业之崇高。《品德与社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而增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英语水平。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性。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教学.小学英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们将来英语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来做。这一点我们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才能踏下心来把教学做细、做好,才能教出一批批优质的学生.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份神圣的工作.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激发学习兴趣、多种方法并用、加强课外实践等方面分析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课开设20多年以来,在其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等不足、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把思想品德当做知识去记忆,没有当做能力、习惯去培养,"知"和"行"相剥离。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正困扰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因为如此,自上个世纪早期以来生态学家们便开始呼吁建立一种新的调节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伦理——生态伦理。生态伦理学家莱昂波德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正困扰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因为如此,自上个世纪早期以来生态学家们便开始呼吁建立一种新的调节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伦理--生态伦理.生态伦理学家莱昂波德(A.Leopold)就曾指出,人类伦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协调人与人关系的阶段,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阶段,以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阶段.[1]不论此种阶段划分是否正确,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当前形势下确实非常突出.因此,鉴于生态环境的压力,我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把一些基本的生态内容纳入到教材当中,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现行的小学品德课程,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包含了一部分的环境地理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到不少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为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理念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尝试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真正进入课改的时候,才发现曾经对课改的认识是如此肤浅,以致陷入到认识误区中.我们曾认为:国家课程是国家的事,都给我们设计好了,不用操心;地方课程是教委、进修学校的事,有书,按课时上就成了:学校只有几节校本课程,把原来的课外小组改改名或者找老师编几本书就成了;以学生为本就是在课堂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有了三种学习方式,就等于推进课程改革了;课堂领导力等于课程领导力;学生在校就那么点时间,上什么课都有规定,弄那些课程就这么多教师,根本不能落实,纯粹是做给别人看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价值,解读了其中几个细节,阐述了课堂教学语言简单化、表演化的意义,然后对课堂教学语言简单化、表演化进行解读。本人教学有年,一心营职,教海浩瀚,认真推敲,不断揣摩,有些许体悟,分享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