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梅 《科学课》2008,(4):51-53
一、科学概念更多地体现着一种观念和思想1.科学概念建构的基础是一般的科学事实性知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儿童直接接触的是某一个(或某一种)事实现象。比如关于植物,他们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认识到"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97):15-16
学生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科学的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为例,浅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的前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科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关键.以往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方法是"讲透概念,再做练习"或"精讲多练"来建立对概念的理解,这导致学生概念运用能力较弱.而新课程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概念建构过程,以达到科学概念的建构的目的.因此.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可以学习、教师能够把握的具体概念,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将事实性目标转化成科学概念,已成为各国科学教育的热门话题.加强对科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笔者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电压的测量>中"电压"的教学为例,阐述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概念是对科学领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科学学科内部规律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它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阐述科学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课程概念建构的教学价值的基础上,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压缩空气》的教学为例,探讨了科学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课程概念建构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老王真是二虎子的哥哥吗? 生:不是。师:把话说完整。生:老王不是二虎子的哥哥。老师点头,表示满意。明明学生的回答简洁明了,完全正确,而教师偏认为不完整,非要学生用完全句回答问题不可。根据《大纲》精神,一年级学生在他们句子概念尚未形成时,要求他们回答问题用完全句,而不用省略句,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到了二、三年级,学生的句子概念基本形成,教师还不允许学生用省略句回答问题,则大可不必了。单句的主要形式有主谓句,无主句,独词句。这些句型,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都能  相似文献   

6.
概念是抽象的,概念的建构有赖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正是通过建立概念、运用概念来帮助小学生进入科学思维的门槛。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相矛盾,教材中的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呢?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我觉得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是关键,丢掉概念建构的自主性,等于失去建构概念的灵魂,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的浅层理解和死记硬背,更谈不上运用概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试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周长》的教学为课例,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往往以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形成不科学的迷思概念。对此,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任务挑战、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破解学生已形成的迷思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抽象的,概念的建构有赖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正是通过建立概念、运用概念来帮助小学生进入科学思维的门槛.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相矛盾,教材中的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呢?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我觉得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是关键,丢掉概念建构的自主性,等于失去建构概念的灵魂,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的浅层理解和死记硬背,更谈不上运用概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试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周长>的教学为课例,来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沈宁 《新课程研究》2008,(4):124-125
前科学概念又称日常概念、生活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这种概念常有片面性和错误,但也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思维中一些潜在的、原型的想法。科学课只要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善加利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以教科版四年级的科学教材“点亮小电珠”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巧妙利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重新建构科学课,组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学生表达的欲望是很高的,喜欢说,喜欢自己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和老师,而不会关注其他同学。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更不会听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所以倾听的习惯必须要从小培养。实践中,笔者主要是从"认真听"、"主动听"、"积极听"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分数是小学阶段较难掌握的知识之一。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整体建构数的体系非常重要。苏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初步认识分数,五年级系统学习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对于学生而言,四年级是分数学习的“真空期”。笔者拟通过调查、分析四年级学生分数概念掌握的程度,诊断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之后对分数认识还存在的问题,为五年级教学分数的意义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一、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2.
近来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日益关注,而科学概念建构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也是每一位科学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那么,科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呢?正如维果斯基曾经说过: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正是基于这种意识和理念,科学教师必须把握好科学概念建构教学的本质,做好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引路人。结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单元的教学与实践,谈谈一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3.
叶水明 《福建教育》2020,(36):55-56
<正>"大概念"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热词之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大概念"为引领,帮助孩子在童年时期建立对世界的初步了解。实践证明,科学课程围绕有序列的科学大概念来组织教学,可使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层次,有助于学生更完整地建立概念框架,也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本文试以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瓶水》为例,对如何建构概念框架,推进项目化学习,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程中蕴含着诸多科学概念,教学中需要整体把握科学课程核心概念。建构凸显"层级结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科学课程核心概念体系,可从具体科学概念入手,以科学事实作为载体,自下而上逐级建构核心概念,使学生在不同课程内容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强化各领域间联系。通过核心概念建构教学,能培养学生建构式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果实》(自然第一册第八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研究果实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欲望,让他们认识果实的构造,形成果实的概念,按果实的构造特点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以及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探索果实内部构造的过程中获得果实的科学概念。根据本课的特点,它属于观察实验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中采用教师诱导,学生观察、研究讨论、巩固练习的教学结构。其中,学生观察、研讨得出结论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试提出如下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在论述科学概念建构课的基本模型和操作说明基础上,以"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细节,强调了借助科学探究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7.
<正>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有疑,教师不答,学生给出错误解释,教师不理或直接讲授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如何突破这一困境,让儿童迈出建构科学概念的第一步呢?笔者认为我们需更新理念,打开新的视角尝试教学。近年,笔者也做了些尝试,立足儿童的迷思概念,开展以概念转变为导向的科学教学。一、迷思概念与概念转变迷思概念是我国台湾学者由英文"misconception"翻译而来,主要意思是  相似文献   

18.
"平行"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的内容.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平行之前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基础.我们选择了三年级学生作为调研的对象.对于三年级学生,除了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间接认识平行(从未对学生介绍过什么样的线之间是平行的)外,他们对"平行"这个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的新方向。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利用概念图,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或者帮助学生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描述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概念网络,并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从而运步建构科学概念。实践证明,概念图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计思路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内容,该节课首先以学生在"冷水和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的概念.通过问题"同样的一杯水,为什么两只手的感觉会不一样呢?"引出温度计的概念.温度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面对新事物首先要认真观察它、认识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呢?在观察之前,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观察要求,使学生开始关注观察活动.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构造.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温度计模型,训练学生读写摄氏温度,重点指导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区别,并出示一组观察温度计的3种方法的幻灯片:平视、仰视、俯视.组织学生讨论哪一种观察方法更科学、更合理.通过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科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