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说实话,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尤其是农村学生,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信息贫乏,阅读量少,所以作文选题单一,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其实,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生并不缺少习作资源。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情、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农家生活,无不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活水。那么如何利用本色生活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农村学生普遍讨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作文教学有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  相似文献   

4.
调查显示,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实际上,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作为开辟一条通道。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5.
培养平和的习作心态只有在心情舒畅、平和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想像才能丰富。怎样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习作呢?树立“小课堂”与“大作文”观念。习作课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小小的课堂上,只传授写作技巧,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学生即使知道怎么写,也终因生活单调或语言贫乏而无从下笔。久之,学生会产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树立“大作文”观,立足课堂,延伸课外。一方面,要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小学生习作中题材雷同、语言贫乏、脱离实际的现象较为普遍.原因在于习作与学生生活脱节,与阅读教学脱节.走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需要采取: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选取素材;读写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师生同步习作,激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对部分学生来讲,作文难写,难在没话说,因为他们的生活内容单调而贫乏,平时积累少,又缺乏训练。小学生一个学期,就是几篇习作练习。练习量太少。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让许多农村老师都感觉困惑、畏难,教师普遍认为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见识少、信息匮乏,习作题材贫乏,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作文质量不及城市学生。农村小学生也怕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对作文望而生畏,写起作文来也是无从下笔。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  相似文献   

10.
翻阅学生习作,你会感到,学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生活的原生态之间相去甚远,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乏滑向了精神贫乏,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这与习作教学的基本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着,并且有着不同的精彩.生活中的精彩也是易逝的,需要有心人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开放感官,为生活而作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何英 《小学语文》2012,(1):51-53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是一块薄弱之地。学生“怕”写:对农村丰富的写作资源视而不见,生活单调、枯燥,资源匮乏,无表达的冲动和交流的愉悦感。教师“怕”教:教师为考而教,作文教学模式僵化,不知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实,农村地区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如何正视农村资源特点,帮学生找到丰富的习作活水之源呢?  相似文献   

12.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5,(10):10-12
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我们历来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人”“文”分离。翻阅学生习作,你会感到,学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原生态之间相去甚远,作文中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积淀之间不尽一致,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乏滑向了精神的贫乏,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不难理解,当作文功能异化为“应试工具”的时候,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的缺失便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这与“习作”教学的基本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3.
米红霞 《考试周刊》2012,(37):54-5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语言词汇贫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问题。要想使学生作文新颖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活力,必须贯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使学生习作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习作话题的选择与设计是习作有效进行的前提.然而,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了解得还不够,习作话题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采取封闭式命题方式,使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欲望,造成不少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严重脱节,以致他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笔者认为开放作文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因为开放的作文教学,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实、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体察生活。这样,写作内容更丰富,表达又不拘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同时又能提高人本价值,弘扬人文精神。一、开放习作内容学生感到作文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习作的内容贫乏,再加上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偏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习作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目之所及、心中所感、所想、亲手所为都是学生习作的内容。低年级以写话练习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兴趣。根据整合原则,美术、音乐、…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说作文难写,老师说作文难教。为何难?究其根源,不外乎两个:一是旧大纲要求过高,且有的地方脱离学生生活,因而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找不着很好的切合点,学生不是心中有话不吐不快,而是被动习作,又怎能主动喜欢?二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了学习机器,生活单调、贫乏,教师的习作指导也多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刻意追求布局谋篇,  相似文献   

17.
<正>习作话题的选择与设计是习作有效进行的前提。然而,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了解得还不够,习作话题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采取封闭式命题方式,使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欲望,造成不少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严重脱节,以致他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习作话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习作都在老师事先设定的框框之内,围绕中心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而写,学生往往觉得词汇贫乏,缺乏材料,提起笔习作就感到头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中年段的习作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农村学生来说,如何实现看似简单却又不容小觑的习作目标呢?我觉得,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应基于农村生活的背景,基于农村的美丽风光,基于农村的文化底蕴,基于农村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激起作文兴趣,积累作文所需素材,理顺作文布局次序.也唯有如此,我们农村学生才能在作文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小学生普遍感到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缺少感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缺乏习作题材,没有感情投入,抓不住事物特点。如何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表达特点,防止习作指导过程中重复低效现象,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找准以下三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