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进学习技能具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教学中,许多教师普遍认为,数学练习是学生的事情,只需要让学生做好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练习设计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是教师与学生双边合作的数学活动. 很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但结果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习题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二,习题练习大多没有贯穿在全课堂中.在进行数学练习设计时,教师一定要遵照精讲精练的原则,根据教学流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习题起到有效的作用.要想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设计真正有效的练习,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数学习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习题的显性价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习题的隐性价值,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挖掘习题资源,才能提升习题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习题也精彩     
数学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巩固运用的重要载体.新课程中的数学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合理利用实际情境设计一系列操作性强、应用性强、开放性强的及时练习,益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从以往教学实践看,有部分教师重例题教学轻习题训练,习题的完成重结果轻过程、重动笔轻动手、重答案轻反思.笔者认为,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要关注教材习题的研读,使用习题时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让习题的价值最大化、最优化.下面,笔者结合低年级习题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习题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常要根据习题的具体情况和针对学生数学习题练习中反映出来的理解偏差、普遍问题、典型错误等对习题进行讲解,以达到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6):55-56
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接触大量的数学知识,并且会练习大量的习题来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点,数学习题练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习题设计,以往的数学习题较为枯燥,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师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习题设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知识点,使习题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6.
习题承载着多重教学目标。教材编排的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设计与审定的典型的练习材料,在每道看似普通的教材习题背后常内隐着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深入解读习题,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习题的内在价值,敏锐地予以捕捉、放大,并在学生练习时加以传递。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解题策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放大并丰盈习题的内涵呢?下面,笔者结合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谈  相似文献   

7.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仅有的少数习题进行适时、适度地重构,让有限的数学习题产生多重效益,使学生在练习后不仅能够掌握习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而且相应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斌 《江西教育》2022,(35):27-30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习题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习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还具有启迪思维、激励创新、发展素养等功能。教师要结合教材习题,合理设计出一些有效习题,并充分挖掘它们的价值,使练习更高效。然而,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对习题的选择、处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拿来主义”,无论是从课本中还是网上找来的习题,一些教师处理过于简单,习惯照本宣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校对答案、讲评,更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了习题背后隐藏的价值;二是一味追求习题的数量,想用“题海战术”来换取学生的高分,但是“题海战术”策略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讲得累,学生做得累。如何“以少胜多”,将习题用透、用足、用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概念、公式,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作了周密的安排,选取典型的、难易适度的习题供教师安排、学生练习。只是教师在安排使用这些习题时方法各异。下面是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单元(苏教版)中的一道习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练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因此,习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而教师备课时大多比较重视新知教授阶段的设计,而将新授后的练习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很少用心去体会和追寻那些隐藏在习题背后的精彩。本文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数学习题的选择与处理是高等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新概念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训练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习题的选择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做为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让学生做足够数量的练习但不宜片面地强调做题数量,让学生盲目地做过多的习题,结果将事与愿违,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重要的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提高练习的效果和质量。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1.点状习题线条化。在实际数学中,很多习题往往因为缺乏"点睛之笔",从而导致习题功能的弱化和学生知识获取的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对有关习题进行"画龙点睛",从而拉长练习的"线",拓展习题练习的有效性。2.静态习题动态化。如果习题大多以静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的例题和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习题和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如何利用例题和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取决于教师还取决于学生.本文首先就数学习题和例题的种类进行了分类,之后从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维度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的教学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初中数学习题及例题的教学因素,最终提出例题和习题设计的策略,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习题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习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正是通过一题题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内化知识;让学生在习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收获数学学习能力。如何用好习题,是数学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仅有的少数习题进行适时、适度地重构,使有限的数学习题产生立体效益,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练习后不仅能够掌握习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而且相应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也得到较大地发展。其策略有:调整习题,活化认知体系;拓展习题,提高创新能力;沟通习题,提升认知结构;灵活呈现,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习题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习题讲解,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习题的训练和讲解为主,可以说,习题的讲解占了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的一部分。如何优化数学习题教学设计是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针对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搞好练习管理,提高练习效益是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搞好习题研究要搞好练习管理,首先要研究习题。只有这  相似文献   

18.
纪丹丹 《广西教育》2013,(33):79-79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训练方式之一,通过练习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智能、提升思维,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习题"在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设计习题时,应该扩展习题的广度,深入挖掘习题的深度,发挥习题的的各种功能。一、分层推进,深化有效训练的"点"教材是死的,但教学是活的。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每道题,让每个"点"在分层推进中深化训练。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举例示范和学生的解题练习。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习题难度要适中”的要求是切中要害的。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有提高起点,增加难度的倾向。比如教师的补充例题,学生的补充练习以及测试题均偏难,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去较远。  相似文献   

20.
<正>大多数教师认为,高中的课堂时间十分宝贵,课堂教学应当用来讲解知识点,关注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的要点,就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习题的讲解,将数学练习安排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无法达到任课教师的理想效果.所以,任课教师需要重新考虑学生习题练习的安排.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如何合理安排习题练习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