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学生真实的童年生活,他们富于想象,有想法,有话说,却懒得写。因此,每逢习作时刻,他们提笔就犯难,要么没东西写,要么不知从何写起。面对这样的现实矛盾,我以为,写作教学应当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阶段,我尝试依托文本引导学生练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3.
叙事文本分析的语言学模式罗钢当代叙事学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介绍一种叙事学家们在文本分析中惯常采用的语言学模式。过去,人们在分析叙事作品时,注重的是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等,而叙事学的文本分析,是从文本语言的有机构成开始的。在语言...  相似文献   

4.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传记理论体系的创立人,其传记理论对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形式,并对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剖忻了胡适传记文本在语言方面的特色,揭示了胡适对中国传记的伟大贡献及深远影响,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语言的文体观,阐述了“胡适之体”给传记带来的新生。最后,分析了中西传记文本的异同,从叙述人称、写作手法、材料选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也探讨了其不同的根源以及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6.
金永峰 《成才之路》2014,(30):I0008-I0008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理解"就是能够穿透课文语言的外在躯壳,领悟其内涵;"运用"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符号选用正确合适的方式表情达意。这就需要阅读教学应从"悟文"向"善表"突围。在阅读教学中"悟文"与"善表"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两者之间相互交融、彼此促进,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在"悟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让学生获得"善表"的提升,从而成才呢?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对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但是这些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运用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探讨了广告文本模糊翻译的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巨大的信息量如同洪流般向人们涌来。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理想途径,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一则成功的广告包括画面、音响和文字三个方面。广告的效果主要来自于广告的语言文字。基于此,对俄语广告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心理语言学分析,以期进一步认识广告语言在广告作品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文本研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批评的角度来研究英语新闻文本 ,必须考虑到文本中的新闻语言要素。本文力图从批评语言学和系统论两个立足点出发 ,用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尝试构建一个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的英语新闻文本研究系统 ,使这一系统能够阐释新闻报道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11.
周广平 《教学月刊》2010,(12):38-39
语言文本是一个多重含义的话语结构,其本身蕴涵的内容是多重而丰富的。语言文本结构的多义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进入语文教材的选文,即使是同一篇语言文本也会因为不同版本的教材的选文体系或单元设置而出现教学目的的差别;二是语言文本自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特征制约了它作为教学文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孙建锋 《教育文汇》2013,(20):39-40
有人认为,小学教材文本内容浅显,一望见底,与之对话,不费心力。有人却认为,小学教材文本甫读简单,越读越深,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如果是这样,我们与文本对话,就不应浅尝辄止,而要步步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鸿门宴》中樊哙人物形象时,师生有以下一段对话。 师:为了讨论的便利,我们不妨重读这两段对话。一是课文第二节中沛公对项伯的一番话:“吾人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相似文献   

14.
学生怕学语文,尤怕写作文。但是,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学生阅读途径的狭仄使很多学生心无素材,谈文生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较为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就是将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善于搭设桥梁,铺设跳板,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举一反三的仿写,把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化作文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胸中有物,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从本质上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我国的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为正宗,课文成了教材的主体部分,它是众多专家、  相似文献   

16.
正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表达的一个范例,教师课堂上如能从怎么写入手,对于学生学习表达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文本的表达,从而确立教学内容呢?一、捕捉文本语言特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语言特色,将其原有的价值挖掘出来,放大开去,为学生学习表达提供范例,使其成为可以仿效的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下《燕  相似文献   

17.
正《落花生》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在小学和大学的教材里都曾有它的身影,堪称"经典"。在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它被编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其他三篇课文一起表达"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一人文主题。那么,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一、朴实的内容花生作为一种植物,如果从赞美的角度来写,它外形上丛生的绿叶,金黄的花儿,都在可写之列。但作者却不着一字,只是在议花生的环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潜入文本、锻炼思维的重要的技巧。本文旨在通过在思维临界点提问、在关键处承接沉默、在必要出追索,试图探讨提问之前的设计、提问之后的期待以及提问之后的修正等方面的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孙绍振教授说过,当前语文教学的潮流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规定情境进行对话上。这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文本并未得到深入的理解,那这个规定情境是否有价值就值得探讨了。所以我认为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有效的深入文本,以文本研读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  相似文献   

20.
<正>记叙文写作是初中语文的基本内容,也是其它文本写作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考场作文的首要之选。要想写好记叙文,首要做的是学会选材,新鲜、感人、真实的材料永远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面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线教师很多都不知道怎么教写作,也不清楚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素养。以七年级写作能力点"学会选材用材"为例子,谈一下教师和学生怎样充分利用自己的睿智向教材中的文本要写作素材,并用好写作素材。一、巧借教材范文,引起学生对选材用材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