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儿子的数学作业中有这么一项:让家长出20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让家长出题我不反对,可是做完后,让家长检查,我是不赞成的。包括平时,我是从不看儿子的作业是对是错的,因为我想让他自己学会检查。可是今天无意之中发现,儿子列的竖式结果都是对的,但在很多竖式中存在着共同的毛病。这不能不引起我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一课,课后作业布置的是教材第63页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和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和第2两题,合起来共有22道小题,我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放学后批改学生当天的作业,发现一名平时学习很好的女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出现了两种竖式计算方法,现选两道题权作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我将儿子送入小学,以为自己要开始每天检查作业的生涯了。没想到从学校回来的儿子一进家门就扔下书包,开始看漫画。我小心翼翼地问:“今天学校怎么样啊,老师给你们留什么作业没有啊?”儿子告诉我:“学校很好玩,作业的没有。”刚开始,我以为这是老师为了让小孩喜欢学校、适应学校故意让小孩子轻松几天。可是,一等一个月过去,儿子回来除了玩还是玩。等到终于有一天儿子说有作业,我乐颠颠地看着他一脸严肃地翻弄书包,以为人家要拿出将来得诺贝尔奖的什么重要问题呢,结果他拿出了一张写有联络事项的纸,很认真地告诉我:“今天的作业,是自己准备…  相似文献   

5.
姚婕 《小学教学设计》2024,(Z2):116-118
<正>【课前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内容。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三位数乘两位数》“同课异构”课,两节课教学路径基本一致。教学例题之前,首先复习一位数乘三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而在处理例1时,都是让学生在《作业单》上先独立用竖式计算128×16的积,  相似文献   

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模型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要正确建构竖式模型的前提是掌握算法(知“书”)和理解算理(达“理”)。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抽象出点子图,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探索口算拆分方法、抽象竖式模型,并在点子图、口算与竖式的关联比较中建构竖式模型,让学生的计算学习既知“书”又达“理”。  相似文献   

7.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一课,课后作业布置的是教材第63页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和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和第2两题,合起来共有22道小题,我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放学后批改学生当天的作业,发现一名平时学习很好的女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出现了两种竖式计算方法,现选两道题权作例子来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带队到农村小学实习,从中了解到许多青年教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为了突出列竖式运算方法这一重点,对其算理则一笔带过,有的教师干脆不讲。本文运用新课改理念,通过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优化。将列竖式运算的方法及其算理有机结合,既突出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运算方法这一重点,又比较自然地讲清该方法的算理,达到让学生在明白算理、比较分析中进行算法优化。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34+16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得数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口算,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教学流程显得那么的流畅。这时,我想若再追问一句:“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到的呢?”关于进位的教学难点就会突破了。突然,生,举起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6=10,在竖式上不写10,却写0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进位的原理。“是呀,为什么?”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一课,课后作业布置的是教材第63页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和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和第2两题,合起来共有22道小题,我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放学后批改学生当天的作业,发现一名平时学习很好的女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带队到农村小学实习,从中了解到许多青年教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为了突出列竖式运算方法这一重点,对其算理则一笔带过,有的教师干脆不讲.本文运用新课改理念,通过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优化,将列竖式运算的方法及其算理有机结合,既突出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运算方法这一重点,又比较自然地讲清该方法的算理,达到让学生在明白算理、比较分析中进行算法优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整理书”(不进位乘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每袋装24只柚子,12袋能装多少只柚子?二、探索算法多样化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生1:24×…  相似文献   

12.
课前思考 在和老师们一起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乘法”单元进行备课时,大家对“队列表演(一)”的教学设计有一些疑问,问题聚焦在“为何不出现竖式”.是啊,教材为何用这么大的篇幅让学生利用点子图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处理究竟对学生理解算理有什么帮助?会不会对学生理解竖式有帮助呢?为此,大家争论不休,特别是:这节课是否应该出现竖式呢?  相似文献   

13.
章玲 《考试周刊》2012,(56):57-58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主要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四部分竖式计算教学内容。在执教竖式内容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普遍存在困难。特别体现在学生整个对竖式的计算程序比较生疏。而且在有些竖式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如果用尝试的方法,教学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辅导一个二年级学生做作业,作业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竖式计算”,该学生列竖式计算48×2,结果在竖式的横线下方写出答案“106”。开始我以为是这位学生的进位进错了,于是我说:“二八十六写六进一,不是进二,二四得八加进位一应是九,而不是十。”接着我出了一道巩固题27×3,学生很快在竖式的下面写出了121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呈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习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时,例题是45+31/7443+31,列竖式如右. 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发现学生有何异样,然而,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却出现了新情况.  相似文献   

16.
孩子做作业时你可曾在一边监工?我相信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也不例外。从儿子上小学开始,我就是监督到底的。不为别的,儿子挺淘气。如果任由他自己写作业,边写边玩,总得写到晚上九点钟十点钟。再加上,小学阶段需要家长监督完成的作业比较多,像听写、背书、口算,想彻底不监督也不容易。可是这种情况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刚开始,我还是像过去一样,儿子做作业时,就坐在旁边督战。可中学学习更多的是靠孩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事情家长插不上手。每每看到儿子做错了题,我都急不可耐地指出来,可儿子并不领情,反而…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学过程】一、课堂前测,在交流中初步掌握算法1.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看大屏幕,并说出有哪些信息。2.列式解决问题。怎样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3.研究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尝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一人板演,教师巡视寻找错例。学生做完后相互交流。【设计意图:同桌交流,可  相似文献   

18.
作业备忘录最初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容易忘记作业而出现的。可是在有一天的早晨,我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却意外发现有一位家长在备忘录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王老师,您好!我儿子昨天做数学作业时,单位换算方面显得很吃力,尤其是带小数的单位换算还是不很明白。他一到家就不开心,请问老师可不可以明天在课堂上复习一下,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谢谢!”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经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模型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会乘法竖式的简洁有效,渗透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知道,在下面两位数乘法竖式中,“+”和“0”是可以省略不写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省略”的道理,并且在得出“+”和“0”可以省略这一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1.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中横式表示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