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位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一直怀着对这两位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如果说我还有些小小的长处和特点,我认为都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才开始形成的。他们送给我勇气,教给我做人,影响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清群先生写诗写词、舞文弄墨,很多不了解清群先生的都说清群先生应该是位文人,其实以我观之,清群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哲人,清群先生自己都说:我的歌词来源于我对宇宙的理解,我的歌词来源于我对人生的认识。编辑部准备编发清群先生的歌词专辑,一百多首  相似文献   

3.
我写《语文教学沉思录》,最后一句是:“张志公先生允称一位智者。”当时先生还在,我用电话告诉他,他笑了。的确,在我的头脑里,先生是一位“智者”。先生的思想像清澈的流水,流动不息,这正是“智者”的特点。先生在语言学、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都有很精辟...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语言学校只读了一年,但对教过我的两位老师记忆深刻,第一位是Mr.Kings,第二位是丹尼尔先生,特别是丹尼尔先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认真二字。  相似文献   

5.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个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6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怀着对这两位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如果说我还有些小小的长处和特点,我认为都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才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两个好老师,一个是教音乐、美术、体育和算术的舒恒圃先生,一个是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先生。6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怀着对这两位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如果说我还有些小小的长处和特点,我认为都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之下才开始形成的;他们送给我勇气,教给我做人,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一生的职业几乎都跟书和文有关,这里我就先谈邓先生。如果我的记忆不错,邓先生是湖北钟祥县人,当时看起来有40多岁,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红而且胖的脸庞上显着一种忠…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我的恩师芮沐教授100岁华诞,先生是著名的法学家,也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作为先生的学生,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关怀,使我终身受益。先生人品高尚,学问深厚,心胸开阔,身体健康,这些是我做学生一辈子都要向先生学习的,我也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以这十六个字作为学问之道。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偏远的城镇中,住着一位聪明先生和一位愚蠢先生。人们一遇到难题,就去找聪明先生,但聪明先生总说:“这么简单的小事不要来找我,我可是要做大事的人。”人们一听,便更加佩服他。某天,聪明先生偶然获得两颗种子。他灵机一动,望向隔壁愚蠢先生的家,心想:是时候让大家见识见识我的智慧了。于是,他去敲愚蠢先生的门。门很快被打开,愚蠢先生问道:“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聪明先生说:“我这儿有两颗种子,要不我们比比看,谁能把种子种得更好。”愚蠢先生支支吾吾不知如何拒绝,只好答应。  相似文献   

9.
巴尔先生本人,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吗?还有,次年教我们的吉小姐,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历史学家吗?再有,我复读的毕业班的老师S先生,也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哲学家吗?想必如此,不过老实说,我并不知道;我仅仅了解这三人身上寄寓着传授他们课程的这种激情。他们就是用这种激情武装起来,一直下到我气馁的深底寻找我,等到我在他们的课堂站稳脚跟才放手,而他们的课堂显示,这正是我一生的前厅。  相似文献   

10.
与罗杨先生闲聊是一种享受,与罗杨先生聊书法更是一种学习。对说罗杨先生的书法过去有启功先生的东西,现在变化很大的评述,他说:我原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最早跟一位老先生学隶书。后来国家文物局请启功先生来编《中国美术大全》,我在参加名  相似文献   

11.
一、“种好一亩三分地”·父亲2000年5月,我在泰安参加“全国识字教育科学化与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研究”会议期间,与中央教科所戴汝潜先生和张田若先生作了两个晚上的长谈。两位小学语文研究专家在长谈中曾经问我是什么大学毕业,当听我说是“小中专的底子,滕州师范毕业”时,张田若先生握着我的手说:“难能可贵呀!”两位专家留下了他们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并要我多跟他们联系。我知道.这是两位专家对我的认可与希望。  相似文献   

12.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恩师齐良迟先生已经仙逝十年了,回忆起在恩师身边的日子,我真是思绪万千。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眼前,而老师在案前挥毫泼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更加历历在目。齐良迟老师和我的启蒙老师傅石霜先生,一位是白石后人,一位是白石弟子(傅石霜老师早在三十年代同画家陈小溪先生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当时白石老人看过傅石霜  相似文献   

13.
我的师承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我爱你彼得的营造,我爱你庄严的外貌……现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做好。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  相似文献   

14.
言论     
“你想让我告诉你我先生是怎么想的?我先生不是国务卿。我才是。你应该问我的看法。我会告诉你我的看法。我不当我先生的传声筒。” ——8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刚果访问时。不满一位大学生的提问,当场发飙,其实该学生问的是奥巴马总统的看法,但翻译误译为克林顿。评论家以为希拉里动怒系长期压抑所致。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苍岑先生,今已执教五十八年了。叶先生是《中学语文》的顾问,是语文教学界一位受尊敬的学者。从五十年代起,我便是叶先生的一位读者;粉碎“四人帮”后,才有机会认识先生。这几年,因为开会、讲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位或几位好导师,应该是他(她)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对其导师的内心尊崇与终身感恩来印证这一点(我猜测,"恩师"一词就是这样发明出来的)。幸运的是,在我个人的求学生涯中,我遇到了一位难得的好导师——曹文轩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被告知我的导师是曹文轩先生。曹文轩老师  相似文献   

17.
我初次认识老师俞叔迟先生是在1964年秋季开学之后。那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跟随陆颖明、萧仲圭两位老师学习文字训诂之学。俞先生知道我是从北大来的,在系里碰到的时候,常常主动接近我,问我北大的情况,告诉我一些北大的旧事。我因而知道作为北京师大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的三老之一的俞先生,原来也是北大出身,并且与我的一位业师阴  相似文献   

18.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  相似文献   

19.
从欧洲回来后得知梁先生去世的噩耗,很是悲痛。2003年11月份曾利用参加博士生答辩的机会和我所的两位老师一起探视了病中的先生。我们的本意其实是要探望先生的,但又恐对先生心理产生影响(这种想法也许是多余的),恰巧又有参加答辩这样一个由头,于是便成行了。当时先生虽然体瘦,但精神还是很好的。没想到才一个多月的时间,病魔就夺去了先生的生命。梁先生逝世后,我又与另一位老师代表我所全体师生前去吊唁,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梁先生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部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我国比较教育学会以及我本人,都有着十分密…  相似文献   

20.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