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正以迅猛之势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蔓延。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其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影响。随着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渗透,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根源,并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公德失范、感恩意识淡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网络中的道德缺失、性道德缺失、功利化价值取向。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的教育引导对策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产生各种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空间道德认识模糊、网络社会责任感缺失和网络诚信意识缺失等问题.探讨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提升路径——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内容、优化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环境,以期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  相似文献   

4.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是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迷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失和责任感缺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反映在人际情感冷漠化、人格冲突、恋爱迷茫三个方面,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则包括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网上行为不文明、浏览黄色网站等。  相似文献   

5.
厘清大学生群体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驱动机理能够为信息时代大学生行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道德义务、身份认同、集体情绪、信息感知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其中道德义务可以通过身份认同、集体情绪两条途径,影响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索了网络集体行为演变机制,能够为政府、高等学校合理预判舆情、应对大学生网络治理风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是当今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了指标权重.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用于测评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价,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依据,具有积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了大学生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基础文明行为欠缺;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认为道德养成教育缺失是大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深层根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重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道德行为自律;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平台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从网络的角度来分析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重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依托网络社区而展开的网络自发秩序行为,具有开放性、集群性和社会性特征。其在实践上为大学生走向公民社会找到了一个良好切入点,激发了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增强了大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的现存问题也反映了大学生权利意识扭曲、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法律意识虚化等公民主体意识缺失。基于此,应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网络自发秩序行为,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增强网络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公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网络行为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素质堪忧.为了更好地迎接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促进大学生网络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11.
网络道德失范造成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分离、价值取向扭由、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责任感缺失对大学德育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给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难度.纠正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德育负面影响的策略是: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减少大学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提高他们自觉抵制"网络垃圾"、遵守网络道德的水平.具体的制度安排是大力实施规范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反"网络垃圾"的道德网站建设和软件研发,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健全大学网络德育的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诚信行为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然而互联网所具有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以及高校道德教育的不到位,引发了较多的大学生诚信缺失事件,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高校德育工作。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现状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网络诚信根源,在借鉴国内外道德文化建设先进理念的基础上,从加强诚信道德的教育,培育网络诚信文化;强化网络行为监控,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加强社会引导,优化诚信教育环境等三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缺失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分别为过度沉溺网络延伸出的道德问题、网络道德的认知模糊、互联网上的言行缺乏责任感、互联网上的交往中存在情感冷漠.针对网络缺失这四个方面的表现,又从当代大学生、网络、高校以及我国道德发展的现状这四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最终提出以网络技术的提升为外在保障、以高校校园文化的宣传为引导、以学生自律意识的提高为内在主导、以家庭、高校、学生三者相促进为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丰富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充分认识开展网络德育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掌握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切入点,走网络道德教育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涉及网络信息的传播、管理和利用过程中所要求的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是一种新型的社会道德类型.当前,由于网络道德缺失所带来的网络用语不文明、价值观偏离、情感冷漠和网络犯罪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里的一支主力军,如果长时间受到一些负面网络信息的刺激,容易对他们的道德培养、精神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故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归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的措施.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及网络行为,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一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很多道德缺失的现象,道德的缺失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从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曹露 《华章》2011,(35)
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以镇江高校为例,透视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的原因,阐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彬  陈冬林  邹英 《文教资料》2009,(19):159-161
网络开拓了大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科技知识.但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等.因此,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现实问题,尤其在网络伦理道德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复杂性和互动性助长了网络社会的不道德行为,尤其对大学生的道德冲击不容忽视,大学生诚信缺失、人格丧失和情感冷漠.应对策略应从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构建大学生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将网络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