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段姣雯 《职业技术》2021,(2):40-44,49
多元学习者不仅仅是教育受众的多元,更是教育教学培养模式、质量评价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等面临的多元挑战.文章提出的创新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建构、师资队伍臻选、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动态评价等六个维度,分述了高职扩招多元学习者六循环成长的路径,以期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广西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与思路,然后提出了基于“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教育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策略,最后提出了基于“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教育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3.
深化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化酒店业人才供给侧的有益探索。以阳光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要义,采用质性研究对多元协同驱动进行解析,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多元协同育人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践出发,通过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找出在目前多元就业需求下其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多元就业需求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目标。最后结合理论,从学生就业需求的调查引导机制、针对性陪养模式两个方面对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具体构建,以期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有效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效,提出了多元协同的基本构想,创建了"闭环式"协同运行机制架构,其主要包括多元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团队指导、组建学生团队、师生协同研究、校企联合培养和跨校(院系)协同培养等协同内容,进而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导师制、搭建创新平台及改革评价方法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试析多元立体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实践,都丛须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才能得以完成.要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必须建立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体系为核心要素的多元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构建多元立体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为制订实施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立体的卓越培养计划,保障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农业多元人才是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必要性,探讨了农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农业双创人才的创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下,民族院校应把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把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民族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延边大学秉持"多元共存、融汇创新"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多元文化优势的特点,积极构建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并从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开发、整合多元文化教育资源,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用工类型逐步多元和细化。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顺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专业方向培养体现了人才培养改革的体制关怀,它使教育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人才培养更贴近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充分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吕键  吕博萱 《科教导刊》2023,(23):16-18
民办高校基于产学研合作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是适应我国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进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民办高校依托产学研合作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这一背景下当前民办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并从强化产学研多元协同、明确多元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实训平台、完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方式等角度,给出优化与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下,民族院校应把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把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民族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延边大学秉持“多元共存、融汇创新”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多元文化优势的特点,积极构建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并从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开发、整合多元文化教育资源,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市场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音乐专业人才应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这一中心,构建“多元+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知识多元、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格局,实现“知识结构与地方文化对接、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是研究型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研究选取国内六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案例,搜集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资料,以文本分析和多案例比较,对中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重点揭示培养目标与实现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具有多元取向,具体表现为学科背景多元、素质结构多元、发展方向多元;然而实践中,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师资配备和评价等实现机制却趋于单一化,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多元目标与单一实现机制的冲突。论文探讨了造成该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理想目标与实践逻辑、全面发展与专业拔尖、促成人人成才与培养学术精英这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正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对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以期从新视角调整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内容。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阐述了调整的内容:准确定位的人才培养,凸显幼师的专长;整合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多元、科学、规范的考核方式与标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背景下多元育人机制对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养新时代企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多元育人机制实践面临合作运行机制欠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人才培养方式不合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困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多元育人机制实践需要构建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培养符合企业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突破,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仍存在培养目标模糊化、培养机构单一化、培养过程理论化和培养效果同质化等问题。随着教育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入,应用型高校将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机构和阵地,这主要在于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目标合一、主体多元、过程融合及效果双维等方面的契合性和优势。应用型高校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知识和技术应用与创新理念;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桥梁,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为核心,形成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多维评价为手段,彰显多元价值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一元封闭性,知识结构的片面狭隘性,人才素质能力发展的薄弱单向性三个方面,即高校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单一性和结构的封闭性.对此,高等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从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着手,突破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知识结构、人才素质能力等方面构成的结构封闭性,形成大学功能的有机联系,以人才培养主体多元性、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建构多元交叉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创新型和杰出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弊端并不在于培养措施本身的问题,而在于培养措施间的衔接不利。因此,加强参与人才培养各方的沟通与协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学科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参与的多元协作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依据培养过程需要,适时地分化、组合为有着明确目的和针对性的子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培养措施与培养过程相统一,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培养体系日益健全,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企业、学校未形成多元协同配合机制,表现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履行不力、企业内部培养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不高。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二要健全企业内部培养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三要提升人才培养培训质量,增强职业院校基础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春 《西藏教育》2014,(2):48-49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幼儿教师的培养,笔者提出了应突出民族特点、学前教育特点、职业教育特点和现代教育特点的多元西藏幼教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