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说文》“诤”之误训“止”说胡说现存《说文解字》大小徐本,言部之"诤"皆释为:"止也。从言,争声。"其字也不与"证"、"谏"、"谂"并列,却杂厕于""与""""、"讫"等字之间。笔者于此颇有疑焉。其一疑其说解有误,其二疑其位置错简,殆非许书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从殷商甲骨文到秦小篆,古"埶"字经历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字形已有重大讹变的小篆作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依据,释"埶"为"穜"(种植),这个释义不可靠。本文从分析古"埶"字初文﹙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入手,据形索义,进而考察其用例,以验证通过据形索义所获得的字义是否正确无误,再用先秦典籍中的有关语言材料加以印证,然后作出自己的结论。结论认为:甲骨文""字的本义是"黍、稷等人工栽培的草本粮食作物的幼苗及其生长趋势",简言之,就是"禾苗及禾苗的长势"。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华阳国志》中"参毗之礼"的理解颇有争议,或以为参拜毗罗佛的密法仪式,或以为佛教丧葬之礼,或以为"参毗"即辅佐,"礼"为"体"之误字。佛经及大型佛教辞书中并没有"参毗"一词,而"参""毗"二字连用以表示辅佐的用例在古籍中习见,"礼""体"二字混误在文献中亦不乏其例。在对"参毗之礼"的几种解释中,刘琳先生的说法当为确诂。  相似文献   

4.
学界于荀子生卒年大有疑辩。综考史料,刘向曰荀子始游齐于宣王、威王时实误自《史记》错简文字(从胡适之说),威王实早于宣王而非相反,宣王、威王末年至春申君死时荀子至少113或132岁;若谓《史记》"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的"五十"是"十五"之误并从刘向所言荀子始游齐时间,则齐襄王初年荀子仅33或42岁,此与其在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不匹。据《盐铁论·论儒》齐湣王末年"孙卿适楚"的记述,荀子年50始游齐当约在齐湣王末季的公元前286年,至齐襄王末年正70余岁,至春申君死时90余岁,终生百岁上下。而《盐铁论·毁学》"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非荀子寿至李斯为丞相或遭杀戮时之证据,因为论者不知此"谓"有版本作"为"是讹字,且此"睹"本作"覩",非亲见意乃"懂得"意,其用法见同书他篇及《王力古汉语字典》等,此段文字不过言荀子曾因预知李斯命运而事先告诫过李斯勿食秦而已,"然而"前后事并非同时发生。如此,所有秦汉言荀史料可统一,《盐铁论》两则言荀史料也可统一,《盐铁论·毁学》言荀之讹字及学者于其之误解可得厘正。  相似文献   

5.
《书·舜典》中"玄德"一词,伪孔传之解说虽可通,但仍然有进一步探究的余地。以汉字构形、先秦"玄"字蕴含之文化意象为依据,"玄德"一词的新释应为"生德"。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擐"读huàn音,有"贯穿,穿着"义。据《说文》之解释,据典籍之考辨,据合肥方言之旁证,认定"擐"古读为guàn,当是今所言"挎"之本字。又"擐"读juǎn音有"系"、"拴"义,据"擐"之字义源流,据书证及合肥方言,认定"擐"宜音guǎn,当释"绕,套,扣"。  相似文献   

7.
李致忠先生《三目类序释评》释《四库总目·集部》总序之"冷斋曲附乎豫章","冷斋"为鲁訔,"豫章"为罗从彦。我们认为"冷斋"宜指惠洪,"豫章"当为黄庭坚。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读《史记》,时有所疑;积疑既多,遂作和记。更不自量力,思为之索解。传世最早之《史记尉释文字,为裴烟《集解》、司马贞《索隐》与张守节《正义》,三者合称“三家注”,附见于通行之全本《史记》;其收集资料之较全者,则为日入陇川资言之《史记会往考证》(下文简称“《考证产).《疑治》以三家注与《考证》为基础;其原则为:无者治之,误者正之,不足者补释之。《疑治》之作,窃访王念孙《读书杂志》之体例:先录有关《史记》之原文,次引三家注及烤证》之训释,本附案语以申述粗浅之己见。所治者重在语词,间或涉及语句。引…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词语,再现情境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看老师板书课题,"治"是个生字,左边的"氵"要注意写得略有弧度,右边"台"字要写得略宽些。来,一齐把课题读一遍。生:(齐)大禹治水。师:(出示:淹.没、冲.倒)加点的字是多音字,注意把它们的字音读准了。谁来读?  相似文献   

10.
《毛诗·召南·甘棠》卒章"勿翦勿拜"一句中的"拜"字,汉以来学者的解释多有歧异,有拔除说,有弯曲说,有通"扒"说,有通"擘"说,有通"爬"说,至今无定论。从音韵、异文、修辞等方面看,郑玄笺云"拜之言拔也"确不可易,与诗意相契合。"拜"为"拔"的假借字。《广韵》引作"勿翦勿扒",疑引自三家《诗》,"扒"为"拔"之异文。  相似文献   

11.
用意在于将荀子学说中的“统类”思维进行研究,首先概述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心性论(人性论)”与“名实论”的研究进路及重点。然后提示另一个更能深度探勘荀子哲学的进路——“知通统类”的进路。厘清“统类”思维和分类、归纳认知方法的差异。继而采用荀子学说里的重要概念,如“虚壹静”、“唯齐非齐”来呼应“统类”的地位。并举用“礼乐之统”、“仁义之统”说明荀子思想之精微与融通。一般而言,苟子思想对于知识的辨察,与认知心的看重是众所熟知的,比较陌生的是在荀子学说里具备最崇高境界的“统类”思维。荀子所倡议的统类思维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然而荀子称圣人与大儒才具有统类能力。本文主旨在于说明“统类”的精蕴,并阐述“统类”在荀子哲学里的意义与重要性。并且经由苟子“统类”及其哲学之研究,建议重审荀子学说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目前对于荀子名学本质之探讨,其中最重要之问题是荀子之名学是否即等同于西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所创之传统逻辑(traditionallogic)或形式逻辑(formal]ogic)。虽然,大陆学界大多主张荀子之名学即等同于西方之逻辑,然而,学者皆未予以明确之说明或证明。因此,有关荀子名学本质之看法,实有待厘清,否则,将影响吾人对荀子名学之确切理解与把握,此外将对此一议题予以反思,并提出未来可能之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荀子思想地位的总体评价、“化性起伪”学说的澄清与辩护和“法后王”的理解三个方面勾勒了钱大昕荀学思想的基本面貌,认为钱大昕的荀学透显着乾嘉学者由字词训诂、名物考证探讨义理问题的治学特色,更体现了乾嘉思想学术重新肯定和发现荀子思想价值的重要动向,这一动向最终导向乾嘉时期荀子思想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4.
“可以而不可使”是荀子在《性恶》篇中回答“圣可积而至”然而却“皆不可积”的“自难”时所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对于此一命题学者虽有各种不同的诠释,但显然尚有很大的意义空间。本文即试图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荀子思想之总体特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阐发,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荀子的相关观念。  相似文献   

15.
英文商务合同作为一种法律英语,有其特殊的语言风格。英文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共有五个:用词专业、正式,常使用古体词语,may,shall,must,may not(或shall not)的使用,成对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并列使用,拉丁词的使用。本文从这五点进行分析和演示,说明了采用功能对等的标准进行英文商务合同的翻译有利于保持原有风貌。  相似文献   

16.
荀子认为治乱乃至善恶、道德取决于“心”是否“知道”,以及“心”是否能根据“道”来指导其判断和行为。可是,“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其指涉的是一些独立客观的真理、知识,或者是离不开人类性情、甚至由人类构建创造的规范标准?我们将探究《荀子》中“道”的实质内容,以图明了“道”是原则上独立于人类的客观真理,还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甚至以人类性情为构成条件的实用理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并测算中部六省2002至2012年的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涉外经济指标体系,分析所得的中部六省近年来对外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结论有:中部六省对外经济发展良好,增长显著;对外贸易对中部六省对外经济发展的贡献远高于外商投资;中部六省内部的对外经济水平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中部六省对外经济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中部六省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结合各省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对外贸易的附加值;重视外商投资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然后以一定比例的镝钕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选择淀粉为包覆剂制备水基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考察了镝钕的用量、包覆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包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实验总结出适宜的条件:在n(Fe):[n(Nd3+)+n(Dy3+)]=30:1,n(Fe3+):n(Fe2+)=1.70~1.75前提下,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Dy3+):n(Nd3+)=4:1,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以淀粉作为包覆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mL载液0.0050g,包裹温度在50℃左右,包裹最佳pH=2~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水基稀土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特色与经验主要有:重视对美国本土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重视公共政策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公共政策学科获得政府的充分支持。分析美国公共政策学现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应当立足于对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以及现实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研究;必须汲取其他学科的养料,加强跨学科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发展;必须重视研究领域的分化,发展分支学科,构建学科体系;必须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