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谢晋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代表作为例,分析了不同时期谢晋电影的不同风格及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叙事的连贯性,节奏的均衡性,是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突出的艺术特征,从郑正秋到蔡楚生再到谢晋,他们在各自的电影是作中对传统的叙事结构不断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郑政秋的“巧而简”,蔡楚生的“巧而实”,谢晋的“巧而真”,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叙事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而谢晋融合了现代电影以心理活动为情节线索的叙事方法,其创新步伐更大。  相似文献   

3.
以谢晋为师     
沈鲁 《教师博览》2023,(29):65-67
<正>时间来到了2023年,一代电影宗师谢晋导演离开我们15年了。谢晋导演离我们而去的这15年,客观上说是中国电影在产业建设道路上高歌猛进的15年——国产电影屡创票房纪录;在各大电影档期,国内电影市场也是一路凯歌高奏。但主观上我也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影市与影事”热闹喧嚣的背后,能够直率而诚恳地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电影作品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拍出恐怖和罪恶笼罩着的人性闪光谢晋畅谈《拉贝日记》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谢晋拍了《鸦片战争》;在ZI胜纪即将到来时,谢晋又筹拍《拉贝日记人谢晋毫不讳言,要拍一部献给ZI世纪的电影。在日前于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谢晋向中外记者阐述了他的创作设想一拉贝与辛德勒不同封存了60年的《拉贝日记》在美国约约公仆后,h旮*]起广轰动。因为美国电影《李德勒的名单》的巨人影响,使得人们立即把拉贝与辛德勒相提并论。但谢晋反复强调:拉贝和辛德勒不一样。背景不一样,故事情节也不一样。由于《辛德勒的名单》的巨大成功,使得《…  相似文献   

5.
谢晋走了,握着电影的那只手,松开了。谢晋生于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在家乡浙江上虞辞别人世。谢晋的创作横跨三个时代,从他1951年与人联合导演影片《控诉》起,到最后一部作品,2000年的《女足九号》他一共导演了27部电影。  相似文献   

6.
谢晋远行     
2008年10月18日,中国著名导演谢晋辞世。这个有着50多年导演生涯,作为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的谢晋,被誉为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人”,身后留下一长串的荣誉:《女篮五号》在苏联电影节上获银奖;《红色娘子军》获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牧马人》获亚洲电影导演奖;《天云山传奇》获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高山下的花环》获金鸡百花奖;《芙蓉镇》获卡罗维法利水晶球奖……  相似文献   

7.
有感于谢晋的去世.写下这一让人痛心疾首的题目.   上影女导演黄蜀芹说"谢晋导演是中国电影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谢晋电影制作在其思想和艺术方面的最重要的突破,集中表现在作品悲剧意识的探求和拓展。谢晋电影的悲剧意识植根于悲剧性现实,通常以普通人以及他们坎坷、痛苦的命运作为悲剧意识的切入点、扩展点、动情点与支撑点,以厚重的生活实感,丰富的色调和艺术想象力,以极富于光彩的悲剧性格组合及尖锐深刻的悲剧张力,营造沉郁凝重、悲壮激越的悲剧情境,从而使谢晋悲剧电影以从未有过的社会规模和思想锋芒,以强大的人性感召力、震撼力和深刻的净化、陶冶作用,丰富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品格,在创作主体方面,提供了现实主义电影家弃旧图新、不断焕发创作活力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没有人能像谢晋那样具有典型性。他的电影体现出革命叙事的红色电影与人道主义、旧式伦理电影缠绕在一起的奇妙风格。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前的一天,浙江东阳的一位企业家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遇到了著名导演谢晋,谢晋当时正在筹划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但他苦于没有拍摄场地.  相似文献   

11.
普权 《老年教育》2007,(4):54-54
谢晋拍了半个世纪的电影,并开创了以自己命名的电影时代,在中国内地电影史中,他是第三代电影导演中无可争议的佼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浙江东阳的一位企业家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在“两会”上,他遇到了著名的大导演谢晋,谢晋当时正在筹划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但他苦于没有拍摄场地。  相似文献   

13.
谢晋的突然去世,让人们怀念他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和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与此同时,谢导的去世也提出了一个尊重生命自然规律的问题,这对于生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鱼鱼 《少年月刊》2012,(8):12-13
小档案姓名:谢晋职业:电影导演主要成就:中国电影界领军人物代表作品:《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1923年金秋,谢晋(xiejin)出生在浙江绍(shao)兴上虞(yu)一个名门望族(wang zu),优越的家庭环境让谢晋从小就有条件博(bo)览(lan)群书,开  相似文献   

15.
谢晋的新作《最后的贵族》在审美效应上突破了以往那种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思,而是透过命运多舛的际遇体味一种人生的沧桑之感,搜寻更为恒远而普泛的人生意蕴。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谢晋导演风格的某些趋优走向。本文将在观照、比较的基础上,对之进行论述。由于条件所限,本文的论述基本停留在内容层面上,对电影本体的论述暂付阙如。  相似文献   

16.
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浙江东阳的一位企业家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在两会上,他遇到了著名的大导演谢晋,谢晋当时正在筹划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场地。那你们都需要什么样的场景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上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熊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谢晋到张艺谋,完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透过这一转变,深入洞悉改革开放三十年米中国电影的发胜轨迹,总结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那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的电影——《东京审判》,的确如著名导演谢晋所说,“这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相似文献   

19.
影评三忌     
在电影面临着严峻挑战的今天,电影评论的价值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没有电影评论,要迅速提高广大观众的电影艺术鉴赏力是不可能的,没有电影评论,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前进也是不可能的。专家的评论且不说,即便是群众性评论,其作用也不可忽视。谢晋说:“群众性的影评所凝聚的力量有助于影界同人清醒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中国电影的现状着手,探讨了以谢晋、陈凯歌和张艺谋、吴贻弓和滕文骥,以及“第六代导演”等所代表的几种电影观象,并从当前的社会形态,文化精神等方面,对中同电影的未来走向,进行思考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