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公共政策态度问题的实质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关系定位问题,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当今公共行政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明确公众公共政策态度的现状。理解其影响因素,进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公众公共政策态度的合理化政策建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失灵问题分析——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失灵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例,在分析了其政策失灵的表现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制定机制和执行机制、有效的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议,以期尽可能地减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失灵.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中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方面对其形成原因做了一些分析,然后针对这种局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共”原则有着特殊的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透视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过程、公平目标及其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若干违背“公共”原则的现实缺陷。必须使“公共”原则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上得到反映,主体上得到遵循,公平目标的“立体”性上得到体现,内容上得到落实,才能确保相应的公共政策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效益是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平战结合”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指导思想,应贯穿于城市规划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和使用、投资和管理等环节。广州市要以“平战结合”思想为指导,全面开创地下空间开发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模式,通过不同的政策阶段可以对公共政策有比较系统的分析。我国石油技术标准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它的制定过程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一些特点,本文通过石油清洁生产标准的案例,对我国石油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利益博弈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的技术标准制定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燕 《科协论坛》2007,(5):107-108
城市品牌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精神、城市性质、城市的区位特点和城市的底蕴的综合反映,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体现着城市的价值。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普遍热衷于城市品牌的建设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却存在各种问题。文章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杭州市创建城市品牌的相关策略,包括在总体规划、历史涵养、文化品位、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措施,这对于我们的城市品牌创建活动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如何有效地从网络媒体获取公共政策相关的社情民意以引导公共政策的传播议程设置是政府职能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网络媒体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一个面向公共政策的网络媒体内容文本分析框架。利用文本语义分析方法,从主题识别、情感分析等角度对网络主流媒体的公共政策传播议程设置与社交媒体网民舆论进行挖掘和对比,并以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例对该分析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发现当下网络媒体报道的议题与社交媒体上公众对有关公共政策的关注焦点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就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例,公众对于其政策的关注偏向于衡量自身获利的多少,而网络媒体报道更多以描述政策传递信息为主。建议政府职能机构针对公共政策使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时,可根据公众关注焦点话题进行议程的设置和调整,以增强公众对此政策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9.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4):712-721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广州市创新建立了公众咨询监督机构.针对城市环境管理中的生活垃圾问题,广州市组建了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助于体现政府决策过程中问计于民的服务姿态,也增强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这不仅是城市创新管理机制走向善治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姚阳 《科技管理研究》2013,(14):54-57,62
以佛山汾江河作为城市河流治理与沿岸开发的案例,总结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与沿岸开发的特点与启示,提出汾江河治理与沿岸开发的思路,探索将汾江河及沿岸打造成最能体现佛山母亲河景观、富有岭南历史文化,同时具有现代大都市风貌的城市新"名片"。  相似文献   

13.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11,33(5):889-896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主城区居民游憩印象调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采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南昌市游憩意象的总体评价一般,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层面的意象评价内容;英雄城和生态城是南昌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性游憩意象,"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的两大核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受到居民的性别、居住时间和居住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界定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持续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从产业系统总量、结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系统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盘锦市产业系统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盘锦市产业系统持续性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过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产业系统持续性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计算,表明产业系统结构和产业经济效益是影响产业系统持续性的最主要的2个指标,产业结构因素是产业系统持续性变化的关键变化因子.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以地级城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继宏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21-122
本文以城市竞争力的理论为基础,构建湖北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学理论中的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的12个地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对排名结果给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宏观城市建设、中观产业发展和微观技术创新三个层次出发,全面系统构建了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综合评价了广州市绿色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2000-2009年间广州市绿色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北京及上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广州市仍需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绿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竞争力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范畴,其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权重如何确定以及在此基础上怎样实现综合评定.为此,在查阅多方资料的前提下,建立了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的不足,结合重置算法和统计方法改进神经网络结构,以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实现竞争力综合评价.最后,以江西省各个城市作为算例,实现竞争力结果的排序,以验证该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效率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的BCC模型不能对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分析,引入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2个样本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湖州、绍兴、宁波和苏州的效率尽管是相对有效的,但这几个城市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可以进一步通过增大投入来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果;而另外几个城市则位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而不是通过增加投入要素来提高产出。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科技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具体举措与微观个体非理性行为的关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行为公共政策视角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2007—2021年中央层面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从情绪认知、行为引导构建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框架,重点从工具、叙事与反馈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减负、评价引导、人才管理三个维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正巧妙地运用鞭子型与助推型协同的政策工具、认同强化与社会规范组合的叙事效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策反馈来塑造科技人才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引导。但是,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政策偏好与科技人才的行为偏好存在偏差,政策工具的缺陷、叙事效应的断层与个体感知的偏差促使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科研减负的选项体系、人才评审的评定标准与微观个体的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20.
从影响城市设计的地域环境、地域文化、自然因素等因素分析了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并结合实例从城市设计、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今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