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管我们怎样地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不管我们变得怎样地时尚,春节从来就没有淡出过我们的生活。从春节晚会到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那种举国欢腾的气氛浓郁得久久不能化开。过年了,放假了,更是一段黄金般的好日子。好日子要珍惜,好日子要好好过,好日子要真正达到身心俱佳的境界。好日子里,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憩,可以开开心心地出游,也可以快快乐乐地陪伴父母,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只要健康、快乐,有益身心,都是过好日子的理由。下面是我们设计的一些小方案,祝福同学们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管我们怎样地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不管我们变得怎样地时尚,春节从来就没有淡出过我们的生活。从春节晚会到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郡种举国欢腾的气氛浓郁得久久不能化开。过年了,放假了,更是一段黄金般的好日子。好日子要珍惜,好日子要好好过,好日子要真正达到身心俱佳的境界。好日子里,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憩,可以开开心心地出游,也可以快快乐乐地陪伴父母,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圜的年。只要健康、快乐,有益身心,都是过好日子的理由。下面是我们设计的一些小方案,祝福同学们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3.
孙忠民:春节过了,十五也过了,人们结束了21世纪头一个年头最后一个狂欢的理由,一切又都一如从前。就像一场大戏刚刚落幕,人们尚来不及品味剧中的余韵,实实在在的生活便扑面而来,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21 世纪和 20世纪有什么不同?21世纪到底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跨世纪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心里都在发问,但似乎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今天我特邀我的同事,也是本栏目的老朋友程岂平先生做嘉宾,就我们应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21世纪,开始我们本…  相似文献   

4.
王莉 《课外阅读》2010,(10):22-23
又到春节。这是父亲去世后第十个春节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常常想起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在”,也常常想起与父亲有关的一些事情,沉湎在回忆中品尝着含泪的微笑与含笑的悲伤。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的人才:世纪末的话题阿牛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替,离人们愈来愈近了。有科学家计算:人在一生中,能遇到千年之交的概率小于10%。2000年,既是世纪之交,又是千年之交。人们有幸遇到,可谓“千载难逢”。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21世纪,国际间...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蒋树声龚放在21世纪行将到来之际,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其一,科学研究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在一些重点大学或者说“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有日益强化的倾向;其二,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企业教育的影响一、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21世纪的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教育不再是发展的手段,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培养现代中国人□黄诚面临世纪之交,学校教育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面向21世纪,深入开展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一是促进人的发展。前者是间接的,后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和国内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以及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入手,对如何确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七点思考:第一,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二,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第三,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有效选择,是坚持“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第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战略思想。第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第六,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第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和“将改革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卫彬 《教育艺术》2002,(10):22-24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 :“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 ,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为己任的我国教育界 ,深刻认识以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世界有135个经济实体加入了WTO,迄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退出WTO,这本身就说明WTO是一个有生命力和有吸引力的国际贸易组织。在进入21世纪之时,我国应该借“入世”的东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以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作为切入点,即以“新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赶超发达国家。这是历史的机遇,我国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它。那么21世纪的中国教育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更应抓紧迎接挑战、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一、历史的反省中国的四大发明,曾令多少代中国人为之自豪和欣喜。但“火药”的…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漫画     
尴尬 一位老人去世了,家人都在悲痛地痛哭呢,突然一人手机响了,山寨的声音巨大……“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周远清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和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正在思索三个问题:“八五”高等教育怎么样;“九五”怎么做;21世纪怎么办。关于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解放初普通高等学校有2...  相似文献   

14.
哦,“红包”     
春节过后,听到些内幕新闻。其热点却是有关“红包”话题。据知情者称:春节期间乃是某些人喜得“红包”的丰收季节。每逢佳节,一些有脸面的人物、总是请柬、“红包”、宴请应接不暇。一日请柬多达三、五件,七、八起。有的人上午、下午、晚上穿梭回旋,这里签个到,领了“红包”又到那儿签到。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第一次研讨会纪要1996年4月24日~27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第一次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61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顾明远教授,国家教委周远清副...  相似文献   

16.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一)面临的形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民族的素质竞争,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所以以高科技和信息化为标志的21世纪的竞争是人...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新千年伊始 ,一个旨在宣传、推广和研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会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座谈会———于1月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会议主要内容是交流“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编写、使用经验 ,推动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宣传、推广、使用和研究、评介工作。周远清在讲话中回顾和总结了90年代初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 ,对大力加强“面向21世…  相似文献   

18.
两个西方人:一位新西兰人,一位美国人,花了几年的功夫,合写了一本书,叫作《学习的革命》。我们被告知,这本书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而且这句话赫然写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现在已到了世纪末,谁也不想被隔在21世纪的门槛之外。于是,人们纷纷掏钱给自己和自...  相似文献   

19.
教材建设的新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世纪之交,把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定位为“面向21世纪”,绝不只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而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否成功地出版一批“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教材的撰写者能否真正把新教材定位为“面向21世纪”。在我看来,撰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应当在教材理念上解决好三个重要问题,即:专著与教材、教学与教 材、学科与教材的关系问题。一、专著与教材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怪现象:每门课程几乎都同时存在着没有实质差异的难以胜数的教材。例如,有谁能说清当代中国到底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20.
“河山只在我梦时,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一曲催人泪下的《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内海外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责无旁贷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绵薄之力。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昂首阔步迈向21世纪。真中,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摆在12亿中国人面前的路只有1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全面提高躇世纪建设者的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应具有一颗爱国之心。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爱国。”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