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 ,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考试大纲》所收动词为考察范围 ,界定出心理动词 83个。并从动词的过程结构的角度出发 ,把心理动词分为心理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等三类。分析动词的过程结构所得出的Vc3 、Vc5和Vd 分别表示双限结构和后限结构 ,这两类中没有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属于述人动词 ,我们把这三类动词放在述人动词系统中考察它们各自的位置 ,并分出了小类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单音节心理动词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动词是动词中的一个小类,是指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的动词。现以《醒世姻缘传》中的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该书中所出现的单音节心理动词的语法特征,指明其数量、种类和句式类型。同时,又在纵向上与先秦典籍《荀子》、《列子》中的心理动词使用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简要地探讨了近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发展趋势,即语义丰富性和语音双音化,印证了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逐渐发展演化的这一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心理动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动词最先由马建忠提出。自吕叔湘始,心理动词被单独列为一类,自此心理动词的地位大为提高,各种汉语语法专书和教材一般都会把心理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近10年来汉语心理动词引起学者的关注,不仅涉及心理动词的界定框架,还涉及句法语义、语义指向、认知、配价等各个层面。我们对所见到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20,(1):71-77
统计《古尊宿语录》中心理动词的分布情况,分析这些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考察其历时演变轨迹,得出如下结论:《古尊宿语录》心理动词处于从中古汉语到近、现代汉语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简单评述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古汉语心理动词的判定标准。从所带宾语、状语、补语及其过程表达几方面讨论《世说新语》心理动词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石佳鑫 《海外英语》2023,(22):72-74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次类,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汉语心理动词的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误,这对正确掌握汉语心理动词的知识是不利的。在汉语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学好心理动词,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避免听话者的错误理解。文章意在通过对英汉心理动词二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展开讨论。最后指出英汉心理动词对比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教学策略,以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国内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盐铁论》的动词研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同时把列入考察范围的单音节动词的语义特征分为四大类,并考虑其特殊情况,然后确定其词项。  相似文献   

8.
从英汉心理动词论元句法—语义结构异同及使役义表达方式差异的角度出发,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规律。调查发现,心理动词的习得难于非心理动词的习得,SE动词的习得易于OE动词的习得。此外,由于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喜欢"类动词的习得优于"高兴"类动词。研究还发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影响心理动词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O(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O(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汉语学界对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分类存在争议。运用自由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探讨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结果表明,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空间有2个维度:(1)认知/情意;(2)积极/消极。汉语心理动词被分成5类:(1)认知心理动词;(2)积极情绪心理动词;(3)消极情绪心理动词;(4)积极意愿心理动词;(5)消极意愿心理动词。  相似文献   

11.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作动词用的“竟”在历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其他用法,但一些用法陆续被时代淘汰,而作为副词的“竟”在明末的《型世言》中则用法多样。通过历时角度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竟”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跨类副词,乃至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译佛经中《金刚经》是最重要的一个,复合动词是玄奘新译《金刚经》中十分重要的词汇现象,运用梵汉对照的方法,考察3类复合动词,即“情态词+V(动词)”结构,“被动态标志词+V(动词)”结构,双音动词,可以揭示中古汉语复合动词的表达力和灵活性.梵语的汉译无疑增加了汉语的复合动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动词由于内部复杂,统一界定难度很大。文章尝试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类,并分别从形式上给出界定框架,然后对前者做了细分,将那些用法更接近于形容词的心理动词提取出来,且根据它们的特点设定一个框架。又在这3个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对《动词用法词典》和《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的心理动词作出判断和归类。  相似文献   

15.
《列子》书中心理动词主要分为正面心理动词和负面心理动词,其中负面心理动词的个数和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正面心理动词;书中单义心理动词分为两类,多义心理动词也分为两类。分析书中心理动词的意义归属,可以掌握特点、发现规律,更好地研究词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英语心理动词中like类和please类具有反向性,其参与者即经验者和刺激物都可以做主语,但是概率不同,经验者做主语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刺激物做主语的概率,汉语也如此。本文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对比两类心理动词在结构和语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游离于《现代汉语词典》之外又形成流行之势的“典外流行词”井喷现象,在分析其词义发展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典外流行词”(主要是形容词、动词)在当代语境中运用的特点和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8.
心理形容词是形容词的一个次类,它们从形式到语义上都与普通形容词有区别,一个明显差异是汉语中存在大量心理形容词带宾语的现象。心理形容词虽然与心理动词在语法分布上有交叉,但其所带宾语充当的论元角色和意向力的方向均不相同。以此为基础,《语法讲义》关于谓词小类的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的划分问题,语法学界历来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认为:因为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成分的词,故把形容词包括在动词一类之中。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如果把形容词合并于动词,把它作为一种半独立的小类,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不但“只有一件事为难:一般所说形容词,其中有的只能修饰名词,不能作谓语,(即非谓  相似文献   

20.
信奉现代联绵字理论者多把其所谓"联绵词——双音单纯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本文以黄廖本《现代汉语》所举"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为例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它们都不是什么"联绵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所以致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