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质疑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合成概念,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但是迄今关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对此均语焉不详。下面就几种主要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详加分析。(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第一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针对以往僵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来的。在传统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被单纯理解为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过程。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不分良莠地接收着来自教育者的信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批判这种僵化模式时的确有着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更高境界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客观性、人性和合理性,它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克服教育者淡化主体作用和教育责任的倾向,还要克服教育者任意发展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文学研究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离开作者的思想实际和作品的内容实际扭曲、拔高主题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1.顾及作者全人,知人论文;2.客观地分析具体环境、事件、人物对作品的影响和疏离;3.作品的主题有时是感情倾向,是人性的外露,并非完全是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83):168-169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实践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参与已成为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有效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总体原则、具体实施与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其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的出发点。当前,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必须确立大学生思政课堂的主体性,促使其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数据统计表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的高被引论文产出率最高;被引用频次在80及以上的论文在总体中仅为千分之一;2005年及以后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占总数的近八成;7.0%的机构产出45.2%的高被引论文;6.1%的作者产出22.5%高被引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是大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研究领域是高校。个案分析表明,2005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是"网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  相似文献   

8.
自主体性哲学遭受批判以来,基于传统主客二元划分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免遭牵连。究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何者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界莫衷一是。然而,当前的争论虽然激烈,却于三个基本的问题上并未作出必要的区分:区分实践层面的错误与理论本身的错误;区分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区分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此外,学界对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主体的一些批判,也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的认识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反思的结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几种可能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0.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对人的价值关怀、培育主体性。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呈现教学模式单向化、教师权威化、教学内容纯理论化倾向。马克思实践观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强调人的主体性,指导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唐云坤同志所写的《春天里的一声惊雷——谈《论文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春天》。发表于《内江师专学报》社科版总第4期)是一篇值得商榷的文章。 刘再复同志题为《论文学的主体性》的长篇论文(以下简称“刘文”)发表于1985年底、1986年初,当即引起相当多的人的关注和兴趣,成为学术界、理论界、文艺界争论的热点。刘再复这位有才华、有胆识的文学研究者从文学主体性问题入手,力图以更深邃、更广阔、更开放的眼光与多样化、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哲学、文艺理论和文学史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在研究中借鉴了现代西方文艺学、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成果,大胆地提出独到的新见解。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把十年内乱结束后回顾“伤痕”、抒发怨愤的政治、道德性的反思与对人、人性的弘扬,从理性思维水平上提高了一步,进向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文学活动机制的探索与主体性理论的积极建树。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体性和客体性.本文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相似文献   

15.
一、博士生中期筛选的必要性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博士生进入论文写作之前,也要进行一次考核,对不能达到基本条件者,停止其论文工作。我们认为这个要求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博士生毕业后将是国家建设的骨干和栋梁,因此,对其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应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前段时期,在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影响下,有的学校招收博士生时,政治思想品德的审查走过场;有的学校放松了博士生入学后的政治思想教育;有的学校博士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莫里森的一部力作,该作品探讨了黑人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构成问题,指出塞丝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认识自我、构建自己的主体性的。莫里森关于主体性构建的思想与巴赫金对话主义中主体的对话构成的观点不谋而合。莫里森通过《宠儿》表明了自己对黑人主体性构建的态度,认为对话可能是美国黑人构建自己主体性的一种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8.
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有三:一是以人为本,只有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地位,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因人施教,只有针对不同的思想状况具体地、深入细致地做工作,才能避免形式主义的倾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寓教于乐,只有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课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的教育观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设立的同时,研究并建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有利于克服依附性教育或客体教育的弊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引导人们学会选择的教育形态,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创新型教育形态,也是一种寻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20.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创新计划》指出,要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艰巨性,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有多项指标,核心指标在于课程内容是否真正入心入脑,育人实效是否得到明显改善。学院党委重视是保证,把思想政治课建设纳入学院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教员队伍是关键,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员队伍;学员是根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实现真正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