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张爱玲     
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     
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1920-1995),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很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三四岁时,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聪颖的她,一首诗词念不了几遍就会背诵。7岁左右张爱玲就能写小说了,看她那信手“涂鸦”之作,往往叫父母乐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4.
张欣和张爱玲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不约而同地都以大都市为背景、以女性为对象,反映形形色色的人生.同样的女性叙事角度,同样直言不讳对情欲与金钱的欲望和对人类本性的赤裸裸的揭示,及共同走过的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的都市小说的创作道路,使读者把她们联系到一起.但张爱玲笔下描绘的人性因禁锢而扭曲的灰色情调与张欣笔下创造的温婉平和的旋律,又体现着她们时代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张爱玲散文中,经常出现有关张恨水的文字,这些文字根据不同内容以三种不同形式出现。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爱玲与众不同的文学观以及张恨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具象--感性、抽象--理性、幻象--神性三个层面透视张爱玲的散文.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中,鸳鸯蝴蝶派是历时最久也是颇受非议的一个流派。它在与新文学的对峙中,几度式微又几度中兴,其顽强生命力的根基在于它拥有新文学所不及的广大读者群。从作者、文本、读者三个方面来分析它的大众接受优势的原因,以此作为发展新时期文学的前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在抗战时期的上海成长起来的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她善于用参差对照的手法,截取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描绘出性格独特多变的人物形象。她笔下的人物既独立于政治社会之外,又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人物的命运在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中起伏、变化。她的散文视角独特,语言轻俏多讽,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其小说风靡半个多世纪而不衰,成为众多人模仿的对象。她的小说吸引力来自哪里?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奇特的吸引力来自其敏锐的感知和天才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小说中专有的“俗气”美质。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创造性地把电影化造型不着斧痕地化用进她的小说,使她的字组合带有浓郁的视像性和表现力,并使她的小说的艺术层次与思想内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人性本能的探索是张爱玲小说最神圣执着的命题,在她笔下美好的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爱都呈现出一种近乎悲观和绝望的色彩。究其原由,既有世事炎凉之因,也有自家身世之果,更有其化认同感。也许正是这些综合因素成就了她在中国学史上难以定位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市井”色彩,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京味”和幽默,较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通俗”倾向。他们的这种倾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拨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低级“媚俗”之趋,而且也代表和展示着中国现代非通俗小说创作雅俗相化的两种基本方式——即在脱俗中通俗和在通俗中脱俗。  相似文献   

13.
色艳花大的罂粟,娇媚的低首着诱惑,那苞内含汁是药是毒,并非花之罪。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张爱玲的创作分析了其文化构成,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张爱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她的出身和家庭环境先天性的影响到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这种深厚的联系在她作品中随时流露出来,就象盐溶于水;同时,她后来接受的西方文化的教育背景又使她处处以西方文化的眼光来观照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以"凡人"的眼光去写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她创作独特性的所在.她徘徊于雅与俗、古典与现代之间,从而使她的创作具有丰厚而瑰丽的魅力.不管是散文中对俗事俗趣的描写,还是小说中对世俗人生的展现,都蕴含着她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这位谜一样的女作家对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特别敏感,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文笔犀利,尤其是对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显示出其语言艺术的魅力:生动形象、入木三分的人物刻划中却透着淡淡的幽默和冷冷的调侃,深刻地揭示出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林林总总的人物的种种心态及命运,对社会的鞭挞也是深劐的。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将批判的眼光转向民间,批判传统化在现代洋场与西方化所孕育的怪胎;她在殖民地语境下为“个人性”张目,与在同样语境下的郁达夫、戴望舒等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关系,论述她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沪港社会中的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结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显示了她卓越的精神分析才能,从而开辟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分析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张爱玲也渐渐红起来了。四十年代写就的小说在世纪末的人们看来,无疑有了超前的意义。于是乎,内行人纷纷评论,文学史得到更新;就连外行人也来凑热闹,人口一个张爱玲,生生把张爱玲这三个字也说得俗气起来。不过,听说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她却口口声声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俗社会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要义。本文试把张爱玲还原于上海沦陷区那样一种严酷而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时代氛围中,历史、辩证地看待其文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文中所表达的对现实、对人生飞扬一面的否定和对物质、对人生安稳一面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