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效应指人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似心理反应的倾向。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的教育教学依赖于一种充满心理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让学生充分释放潜能、彰显灵性、张扬个性,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教师应恰当运用心理效应杠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新"随"心"动——浅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激活思想政治课,是笔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一直探求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正确发挥心理效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所渭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如果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就能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姚玉香 《师道》2011,(7):64-65
心理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历史课堂教学善于灵活运用“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运用教育心理效应,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教育心理效应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只有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把握教育契机,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重视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其积极的方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首因效应、南风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潜能生的作用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心理效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其在教学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意义.心理效应能提供给教师更宽泛的管理学生的思路和手段,也能帮助教师达成教育教学与管理目标.教师要运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与管理,就需了解心理效应的内涵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效应的实施策略及运用原则,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渗透、融合并深入研究探索,不断提升教学与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0.
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蝴蝶效应、南风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青蛙效应、刺猬效应、同化效应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注重细节、用心与学生交流、积极暗示、感受忧患、把握距离、巧用同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而且也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然而,教育心理学又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距离,这成为了我们实践教育活动的一道屏障,如何缩短师生间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鲁邦定 《文教资料》2008,(1):108-109
心理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心理效应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本文介绍了心理效应的概念,提出将心理效应灵活应用教育教学当中,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经典心理学故事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心理效应,并通过实际工作感受指出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效应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心理特别关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重要,“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教育过程、教学活动都需要“期待效应”,因此,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多注意运用它,定会使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和规律,是因人和事物的行为作用,而引起他人和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互交往中的某些心理活动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一般说来,心理效应对教学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巧妙合理地运用心理效应,往往能使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理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学校心理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心理辅导员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充分运用相关心理学效应和心理咨询方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应当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并发挥“碰撞效应“、“期望效应“等心理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通过其教学作用产生认知效应,而且也通过其作用产生心理效应。两种效应往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积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增强教学的认知效应,消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削弱教学的认知效应。认知效应的好坏,教学效果的优劣,除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智能结构、教师水平、教学环境等主客观因素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心理效应。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而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巧妙的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会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做为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