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 ,运用了全新的象征思维和丰富奇特的象征艺术 ,以场景组合的方式 ,通过大量的分散独立、互不相干的意象与象征描写 ,折射出人物激烈的心理冲突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深刻揭示小说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四个动物意象的分析 ,突出体现劳伦斯象征艺术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恋爱中的女人》被西方文学界认为劳伦斯创作上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他运用精湛、细腻的心理分析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运用高超的象征手法,巧妙地赋予作品深邃的意蕴。文章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该小说的主题:劳伦斯从侧面抨击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扼杀和摧残,洞察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并努力探索解决这种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运用了全新的象征思维和丰富奇特的象征艺术,以场景组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分散独立、互不相干的意象与象征描写,折射出人物激烈的心理冲突,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深刻揭示小说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四个动物意象的分析,突出体现劳伦斯象征艺术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薛岩 《语文知识》2011,(4):89-90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劳伦斯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现代主义特征既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技巧上。  相似文献   

5.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小说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的工业革命社会进行审视,批判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精神世界造成的伤害,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以破坏和掠夺自然资源为基础,导致人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基于此,以《恋爱中的女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切入,依据生态整体论原则,研究生态美学视角下的"自然之子"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办法及哲理,阐述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试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D.H.劳伦斯在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通过对英国工业化小镇以及女主人公厄秀拉的刻画,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实现人与自然和男女两性关系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阐述了多种观点,国内评论界对这部小说涵义的阐释主要集中在自我观,爱情婚姻观及妇女观,而作品中呈现的教育观几乎无人观照。而这一作品所具有的呼吁教育改革的意识,微妙地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和教育理念的滞后。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所倡导的“完善人格,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极其默契。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恋爱中的女人>是他成熟时期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劳伦斯在小说中不仅揭露了工业文明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指出人类精神层次上的生态危机才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与此同时,劳伦斯提出了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其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有意将四位主人公以复杂交错的关系扭结在一起,形成广阔的悲剧结构,深刻展现他对人生的痛苦思索。本文作者认为,这种思索具有丰富的人生哲学价值,且与尼采的思想不谋而合,即:生命之健康与颓废绝非相互孤立相互排斥,而是二者自然的综合。同时,劳伦斯在小说中所提出的男性之爱,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同性恋倾向,而是他深邃的哲学思想给人类生活指出的一种自救之路。  相似文献   

12.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艺术创作的顶峰,本文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在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时发现:作家在为小说人物活动选取的自然地理场景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即以自己熟悉的家乡那一片美丽的湖畔山水和曾去旅行经历过的阿尔卑斯山为原形地,建构了"威利湖畔""阿尔卑斯雪山"自然地理空间,这两个地理空间的巧妙建构,既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合理的活动场所,又为作家思想主张和艺术构思及审美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匠心独运的地理空间的构建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恋爱中的女人》既是劳伦斯自觉追求艺术真实的表现,也标志着劳伦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描绘以及运用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运用例证的方法,对二十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劳伦斯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进行了重新解读,分析了赫麦妮与伯金、杰拉尔德与古兰德、厄秀拉与伯金的男女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作者关于男女之间和谐关系的论证,批判了劳伦斯关于男女理想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任丽 《现代语文》2006,(8):93-93
劳伦斯在他的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中塑造了两个可爱的姑娘——厄秀拉和戈珍。她们身上共同的可爱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们都有自由意志,她们生活在各式各样的人中间都能保持自我。当她们的父亲说人家怎么看怎么说时,她们共同的反应是憎恶这种认识,她们已幸运的超越了人群找到了自己,这是非常可贵的地方,要知道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找到自己,只是闭着眼睛随着生活的惯性跟在别人后面前进或后退,她们却能用心生活。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世纪80年代<恋爱中的女人>进入中国读者视野以来,侯维瑞、阮炜、冯季庆、李维屏、漆以凯、徐崇亮、蒋家国、蒋承勇等学者围绕文本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考量、对生与死的沉思、对性爱及两性关系的探索、对女性观的呈现以及文本结构、文本中的象征、文本语体等问题重新建构了文本意义和审美世界,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复调阐释话语世界.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深刻转型,而且也折射出阐释者有着不同的"期待视野",闪现阐释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是一部追求绘画美学风格的小说。作品非常注重视觉效果,主要人物自身欲望之渴求与抗争都被编织进了朦胧、晦暗而又对比分明的黑白色之中,黑白之色呈现了生存之思。同时,作品孜孜以求以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动觉的语象造型赋形人物的心灵激情,追求结构的空间化,从而穿越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为西方现代文学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宁新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28-129,136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巅峰之作,整篇小说的写作风格在传统文学中独树一帜。劳伦斯以图像化的叙述风格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文字来营造虚拟的图像化世界,使读者将文字与视觉感应相关联。他分别通过色彩搭配为图像化的叙述做铺垫,又通过图像化的叙述暗喻深层次的意境,再加之劳伦斯印象派画家的功底,成功地挑战了读者的视觉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恋爱中的妇女》中人物、场景及事物等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探讨了书中象征的作用 ,指出正是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才使得作品的主题更鲜明 ,人物更丰满。  相似文献   

19.
李静 《文教资料》2009,(26):21-23
英国伟大作家劳伦斯的名著<恋爱中的女人>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密码书,在它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玄机,就连主人公名字的选取也各有其特殊含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姓名的溯源,发掘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隐藏译码,从而引领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