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川 《棋艺(象棋版)》2011,(9):24-25,80
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第十五轮,我们北京威凯建设队移师山西方山北武当山旅游风景区,主场迎战江苏句容茅山队,我执红棋对阵徐超大师。徐大师比我年长几岁,是一位很有对抗能力的棋手,他的棋防守缜密,最近几次我先手对他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
第十八袋烟:棋校来,康大哥,坐,经常读你的文章,但我觉得你不把这个棋校写进去,这文章就多少有点缺憾了。我是棋校学生曾帅鸣的父亲,我叫曾光,现在锦州电力学校任团委书记。我也会玩象棋,但玩得不好,因为我以前对象棋根本不感兴趣。我认为和钢琴、书法、美术等才艺项目相比,象棋就是引车卖水之流在街头打发时间的玩艺,难登大雅之堂。虽然我儿子喜欢下棋,可我从不支持他,硬逼他去学弹琴、画画,尽管他现在琴弹得没有调,画画得没有形。  相似文献   

3.
龙门这边(42)     
焦明理:没有象棋就没有我的今天 翻开甘肃象棋史,除了名震天下的彭述圣前辈外,就数名扬陇上的焦明理兄长棋路生涯最具传奇色彩.为了象棋,他曾头撞电杆,名落孙山;为了象棋,他曾毛遂自荐,勇挑重担;象棋旅程,他曾摆摊设点,杀遍周边市县;象棋旅程,他曾南征北战,五夺甘肃桂冠……他的奇闻轶事,让人忍俊不禁;他的棋闻弈事,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4.
关于拆棋     
惊闻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磷老先生驾鹤西去.正在枰前独自拆解棋局的我顿时呆住了,杨老是笔者最敬佩、最爱戴的象棋特级大师,他研习、提高技艺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拆棋(另一种形象的说法叫“熬棋骨”)。比如屏风马双炮过河这一大布局门类,他竟然数十年如一日地拆,最终达到疱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全国象棋个人赛结束了,我们几个回到了哈尔滨。一同从广州回来的还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万思元、广州文教办公室主任白云,他们从广州调到哈尔滨市工作。 白云调到哈尔滨市的职务是省卫生局局长,万思元则任省体委第一副主任。万思元这个人十分喜爱象棋,对象棋事业更是热心,在广州时杨官就是在他的帮助下调入棋队的。当时黑龙江专业棋队基本上没有,万思元一到任就开始着手组建黑龙江省棋队。我也是在这时被调入棋队,成为专业棋手的,紧接着省里开始筹备1959年的省运会和全运会。 当时全运会棋类项目规定,每个省只能…  相似文献   

6.
“当主持人,由于我要面对上万的观众,这让我觉得我代表的是象棋棋手,我就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的。而讲棋时是要求你尽量不要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因为你喜欢某个棋手或者因为他的水平高,你就夸他。而我总是处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棋,对棋又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功夫在棋外。”  相似文献   

7.
中美友谊赛     
中国国家象棋代表队由象棋特级大师赵国荣率队,成员包括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刘殿中和北京一级棋士李鹏。中国队于2006年12月17日莅临纽约,参加19日下午由美东体育会象棋部主办的友谊赛。以下评注的是友谊赛中美国郑勤霖对中国刘殿中的一局棋:  相似文献   

8.
北京蒋川(先胜)江苏徐超(2011年7月13日弈于山西)飞相对左炮过宫2011年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第十五轮,我们北京威凯建设队移师山西方山北武当山旅游风景区,主场迎战江苏句容茅山队,我执红棋对阵徐超大师。徐大  相似文献   

9.
郎祺琪:为棋而生的女孩儿 一 我平生最痴迷的,就是中国象棋了,每当下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电脑和别人下一盘,下够了,再上象棋网站看看棋人棋事,一次浏览成都棋院的网站,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文中痴迷象棋的父女名字很有趣. 在第三届“迎春杯”成都市象棋家庭联谊赛上,笔者又见到了蓬安籍青少年好苗子郎祺琪.她在2011年宁波举行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获得女子12岁组冠军.  相似文献   

10.
每年一届的“京华杯”棋牌对抗赛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一项传统赛事,受到两校师生,尤其是棋牌爱好者的共同关注。比赛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和桥牌四项,其中群众基础最好的当属象棋。象棋比赛实行一对一分先两局制,我的对手是清华大学的周游,他是上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象棋冠军,棋协大师。曾在前三次“京华杯”象棋比赛中六战全胜,是我们北大象棋队的重点防守对象。第一局,我执先,在只剩下二分钟的时候,侥幸获胜。这是我们第二盘棋的争斗。清华大学周游(先负)北京大学吴优(2003年4月5日弈于清华大学)仙人指路对卒底炮仙人指路…  相似文献   

11.
11月12日,历时近2个月的"天下棋弈"之QQ游戏象棋盛典网络赛在京迎来现场总决赛,来自北京23岁棋手任刚最终以2:0的成绩战胜同门师弟董子仲,成为首届"天下棋弈"象棋网络赛冠军。据赛事主办方介绍,此次QQ象棋盛典共吸引了  相似文献   

12.
“月兔春,喜迎千禧百代春;象棋王,笑对四面八方王”,悬挂在上饶市中心广场的这幅对联,对仗工整,气魄宏大。广场中心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声声浑厚的男中音唱棋声,把我这个热情比水平更高的棋迷引入到“月兔春养生酒杯象棋擂台”的比赛现场。手执话筒正在讲棋的正是我的朋友──广丰县妙得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上饶市棋协主席、这次活动的策划者和主办者──管爵遒。 管爵遒1983年毕业于上饶师专中文系,出身科班和其后十年的教师生涯对他创办、经营广告公司,策划开展群众书法、棋类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爱好广泛、聪明好学。…  相似文献   

13.
最早带我进入象棋王国的是我的父亲宋宝石,他在市锅炉厂工作,虽然只是个业余棋手,但对象棋的迷恋却是如痴如醉。他常常抱着襁褓中的我与人酣战,以致于我的尿顺着他的腿流到棋盘上,才慌忙起身。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五六岁时就能与大人平下了。1980年市业余体校棋队招生,当时我只有九岁,便毫不费力地击败了所有报名的伙伴,被崔庆祥教练相中。白天,崔教练与我对弈,晚上,父亲带着我背棋谱,研究棋局,做笔记。在本溪体校学棋的这段时间里,李君和陈绍明老师也给予我莫大的帮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84年,我终于走向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我一定要争取充当群马之首。升级赛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业余棋手赵剑在5月24日结束的北京“威凯房地产杯”全国象棋一级棋士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五胜四和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同时胜率也达到76%,荣获“国家大师”称号。 赵君,一头飘逸的长发.颇具侠士之风。早在1991年就涉足棋坛,但真正发现象棋魅力.并执着追求下去是在1997年。由于年龄偏大无缘从事专业训练,而只能作为一名业余棋手。赵剑对自己要求严格,格外的勤奋、刻苦,他非常珍惜每一次比赛、学习的机会。在2000年江苏省“金箔杯”棋王赛上初露峥嵘.获得亚军。同年,又在江苏省精英赛上取得季军。此外还代表云南队参加全国团体赛,也取得过不俗的成绩。现在,他正在培养棋坛的新生力量。 “棋中一定有我追求的瑰宝与矿藏,棋中一定有我期待的挚爱和知己。”这或许就是赵剑痴迷于象棋的原因。下面简评一则赵剑在本次升级赛中的对局。  相似文献   

15.
张鸣 《围棋天地》2014,(14):98-99
我是个围棋迷,着迷是在读研的时候。那个时候.正赶上中日擂台赛.聂卫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迷倒了大把懂棋和不懂棋的人们.我也是其中一个。记得当年学校里的各种讲座特多.别的讲座我不去.但聂卫平马晓春来了.拼命也要挤进去.一站两三个小时,听得津津有味.脚都不麻。那时候,我刚刚开始学围棋。此前.下的是象棋.我们宿舍有位得过西安市少年象棋冠军的老兄.我天天跟他下,开始溃不成军.后来竟然势均力敌.哥俩下得没意思了,联手出征.打败了研究生中所有的象棋爱好者,觉得这个棋下不得了,听人说围棋有劲儿,于是.把象棋袋子一扔,同去,同去。  相似文献   

16.
象棋谚语     
只有棋下得好的人,才知道他还是不够高明的。象棋是智慧的体操。只有通过失误,才能学会象棋。一局象棋不能显出胜负。▲▲▲▲象棋谚语@邱国才~~  相似文献   

17.
从农场回到哈尔滨后,由于当时大部分的体育项目都砍掉了,包括体操、击剑、排球,也包括了象棋。我和其他的象棋队员都转了业,我回到电影机厂工作,当时象棋被列为四旧,也不敢下了。母亲怕红卫兵抄家,把有关于象棋的书和照片等物品都烧掉了。 1972年时,广东和上海两地首先恢复了象棋队并进行了对抗赛。而此时北方依然处于无棋可下的状态。看到广东和上海棋队的恢复,我心想,要是能把他们请过来下场友谊赛,那对东北象棋的发展该有多大影响呀!有了这种想法,就马上付诸行动。经过交涉,1973年,上海队应邀来沈哈进行访问。这…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月,我有幸作为中国象棋代表队的成员出访欧州,参加了法国象棋总会主办的“第三届法国象棋锦标赛”与海外棋手对弈,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胡伟长先生是法国华人中象棋高手,1991年曾代表法国到中国昆明参加世界杯赛,战和台湾棋王吴贵临,获得第十一名的成绩,是有一定实力和临场经验。此局他在被动落后的情况下沉着应战,残局时抓住我因时间紧张而急于求成的心理,顽强反击,守成和棋。他获得此次比赛的第三名,一至四名是:柳大华、邓清忠、谢鸿合,我本人获得第五名。  相似文献   

19.
小许是何许人?说起来他是我县远近闻名的象棋高手,我对他慕名已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交手。碰巧在一个周日,在镇中心老李开的棋馆里,我与小许不期而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只见小许中等身材,身着警服,眉清目秀,谈吐不俗,果然一表人才。再细品小许的棋艺,更是细腻绵密,算度深远,堪称业余高手。棋馆里  相似文献   

20.
他和胡震洲、赵文宣并称为“华北三杰”;他棋风绵密细腻,行棋轻灵善变,对局中常有鬼斧神工之妙手;他曾赴青岛征战,在与连学正、陈天才、邵次明、徐词海、侯玉山等人的交锋中,连战连捷,为天津棋界争得了荣誉;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积平生棋战之心得,完成了《蕴秀斋象棋谱》的撰写。他就是———田玉书,山东武城人,1913年出生于天津。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田玉书学会了象棋,并从此醉心其中,后经过天津老一辈名手庞蔼庭的点拨,棋艺水平进步飞速。1936年在天津青年会举办的一次全市象棋比赛中,田玉书一举夺魁而名震津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