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能、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硬法”和“软法”,是社会成员行为创造的结果;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义务教育法治中也存在着“硬法”和“软法”,甚至伴生了“硬法”软化和“软法”硬化的不良现象。在教育法治进程中,必须既要使“硬法”真正硬起来,彰显“硬法”的法制权威,又要规范和培育“软法”,发挥“软法”的柔性治理功能;同时防止“软法”硬化和“硬法”软化,使二者协调起来,实现“软硬之治”,促进社会有效、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低俗色情、虚假宣传……漩涡中的自媒体正面临着监管困境。现有自媒体治理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硬法体系,且全然依靠硬法也无法有效规制自媒体乱象。软法概念的兴起为治理自媒体乱象提出了可行方案。但软法治理仍面临着制定程序不健全、规制路径不成熟等问题。这需要在现代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下,完善软法之治,从立法、组织、实施、监管四个方面建立自媒体软法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当代中国的一大创造,社会转型初期开始实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难以应对多重社会矛盾的挑战和满足社会转型期公域治理的需要。鉴于我国公域之治对软法的倚重,现时期应以软法主导、硬法辅助和以软法整合分散硬法的两种路径构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公民对政府的治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公共治理由"善政"走向"善治"。善治因其合法、透明、责任、回应、法治、有效等基本要素而被看作是未来公共治理的全新模式,对于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过去多次行政体制改革留下的痼疾,恰恰反映了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根据善治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来分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比较可行的路径,势必会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在具体层面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高校治理应重视软法。高校治理的软法有三种基本形式: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硬法)中的软法条款;党和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高等学校自身制定的各类管理规范。高校软法之治的机制包括:自愿服从、激励机制、内部强制服从、社会强制服从和国家强制力的影响。高校治理的软法存在内容、制定技术和问责性不足问题。完善高校治理需构建软硬兼施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防控疫情和稳定经济的目标,经济治理场域出现了政府主导下非常规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变化。防疫场域中,经济治理软法方案是指为确保特殊时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制定和实施的满足应急性处置或常态化防控需要的组织规则。同时,经济治理软法方案呈现出应急性调制和常态化调制的样态。以法律理性尺度检视疫情防控背景下经济治理的软法方案,发现其尚存若干有待完善之处。为应对疫情防控的需要,经济治理软法方案应以疫情防控中的经济运行逻辑作为其构建的基础,以疫情防控中的法治逻辑作为其构建的理据,系统之治、规范之治、良善之治、包容之治、协作之治的基本要求应融入经济治理软法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高峰 《教育探索》2022,(1):35-40
加快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应然选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有国家治理的一些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有内涵和时代表征。应深度聚焦高校治理的“八个之治”,创新推进科学之治、民主之治、善治之治、程序之治、学术之治、育人之治、文化之治、共治之治,探索一条贯彻中央精神、体现“双一流”建设要求、符合高校实际的治理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是公共资源与非公共资源配置相结合的过程,仅有政府或市场无法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官民共治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政府、以学校为代表的办学机构以及相关的非公共组织协同治理职业教育各项事务方式的总和。分工规定"官"和"民"的权责,它维系各方利益,使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构建官民共治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宗旨,是相关主体利益契合或权责对等,利益驱动是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有序运行的动力,民主协商是现代职业教育善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实现产业学院治理结构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的战略举措和本质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文章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产业学院当前面临的法律困境、办学困境、合作困境、权责困境和组织困境等难题,并提出在利益共享视阈下应以多元共治、民主法治、科学善治为价值诉求,通过以分权制衡为切入点、以利益共享为立足点、以章程建设为着力点、以依法治教为突破点、以组织再构为落脚点等来实现治理结构的优化,从而使产业学院由“共治”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根源表明,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责任。软法与企业社会责任在法益目标、价值取向、平衡理念以及权责统一精神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软法治理能够弥补硬法约束的缺失之处、符合公司管理的基本原则、降低治理成本,最终促使企业由他律走向自律。近年来我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颁布相关软法,对于软法治理的社会期望逐渐增强,这表明软法治理对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走向善治的制约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善治成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新选择.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善治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公共精神的缺失;"管治"的传统力量短时期难以改变;善治要素尚未形成;善治载体先天不足;善治环境有待改善.分析和总结这些制约因素,对于研究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走向善治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的“硬法”渊源与“软法”渊源是环境法治建设的两种重要资源,如何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运用环境法的“硬法”与“软法”两种渊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态环境法治理想状态是文章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环境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决定了在环境治理中需要运用软硬兼施的混合法模式。为此。必须加强环境法“硬法”渊源与“软法”渊源的沟通与协调,为实现一种“软硬兼施”的治理模式的环境法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治理法治化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大学治理法治化以促进大学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为根本目的,是对大学公域公权力之间、公权力与集体性或个体性自由权利之间协调互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建构。其基本价值目标在于秩序有度和实质自由。在秩序与自由的合理张力中,大学治理法治化需要运用硬法软法相互结合的开放视野,理性选择和设计相应的法规范创制、实施等机制,推动大学公域的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4.
社区社会治理的技术缺失和机制缺乏,导致社区社会治理陷入技术困境和能力困境,治理效能自然不高。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基于自由、平等、开放为理念的会议模式,它是一种技术,不是一种自然技术而是一种社会技术,不是一种硬技术而是一种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治理机制。为使开放空间会议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复合型的公共功能,从开放空间会议走向“开放空间会议+”,它是一套社会治理的技术体系,也是一套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可发挥众多公共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虽然硬法占据主导地位,但软法基于其特性成为硬法的重要补充。借助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协同理论,从“共同体”视角详细梳理与分析了环境硬法与软法的内在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制度协同发展模式,以丰富环境法治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不仅符合技术跃迁的时代趋势与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也体现了治理创新的理论遵循。然而,考虑到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无法从根本上排除技术风险,也难以成为抗解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不意味着一定带来理想的治理结果,要让如此转型落地生根难免需要一个权衡利弊的调适过程。因此,推动数字化转型中的教育治理从技术之治走向人文之治、从问题之治走向智慧之治、从概念之治走向务实之治,不仅有益于调适跃迁与风险、改革与抗解、创新与悬置之间的利弊,还能让教育治理因为数字化而走上更加丰富、稳健且可持续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公民资格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公民资格理论可以为公共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公民资格和公共治理都与公民参与相关,在公共领域的场域空间内,公民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公共治理提供主体支持,可以实现多元利益表达和公共利益表达相结合,可以增强公民之闻的合作和对共同体的认同.公民积极参与治理,有利于实现公共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善治是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日益被运用于国家公共组织治理,并依此探寻公共部门的治理路径。大学是知识型公共组织,大学善治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善治和国家善治。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以正义和效率为价值选择,善治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等实践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正义,与此同时,其责任性、回应性与包容性等则是效率生成的重要保证。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了大学善治的实现路径,即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善治是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与使命。在中国政治场域下,治村精英与制度都是乡村治理中的关键要素,但实践中治村精英却总是与制度形成相互制约与掣肘的局面。然而,要达到村庄善治,治村精英与制度之间必须“和谐相处”。采用个案分析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剖析山西省L村的乡村治理实践,描述了L村如何摆脱了治村精英与制度之间的张力惯性,形成两者之间耦合。具体而言,就是在“强精英—强制度”组合下治村精英主动创设“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拓展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并依靠这一制度实现了精英向制度化权威转换,获得了村民支持,提升村庄的治理绩效。最终,L村以治村精英与制度的耦合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