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甫未曾与孟浩然有过直接交往,但是杜甫非常爱戴孟浩然,高度肯定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并用一个"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色。杜甫对孟浩然诗歌"清"的评价对后世起到了引领导向的作用,这是因为杜甫对孟诗的"清"的评价综合了时人的真知灼见,也符合孟浩然诗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诗人,在孟浩然笔下,可以领略到襄阳的自然山水之美、历史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与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语史上,以诗论诗这一形式为李白、杜甫所首创。李、杜的论诗诗虽然传世不多,但却不仅以其特殊的形式,也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所反映出的诸多独特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李、杜论诗诗中蕴涵着的文学观、文学批评观、创作观等,并比较其异同,进而追寻其形成异同的原因,以认识李、杜论诗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诗歌语言、创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风格迥异,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的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精练、准确,体现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5.
6.
1060年正月,三苏在前往京师的途中经过襄阳,写下了一系列咏赞襄阳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三苏赞美襄阳山水、追思襄阳耆旧、夸赞襄阳特产、吟咏襄阳典故,有力地宣传了襄阳的山川名胜、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和李白在入仕遭受打击后选择了漫游山川,两人虽身在山水仍然没有忘记官场。但是孟、李的漫游诗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对官场的迫切程度不同,孟浩然真正沉浸在了山水中,李白身处山林却整天想着会友,做官的想法更为急切。二是思想构成不同。孟浩然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闭门读书时期是一心隐居,干谒和科举时期想着建功立业,入仕失利后漫游是以隐居为主,以入仕为辅。李白的思想构成是做官和隐居并行不悖,分不出谁主谁次,各种思想在李白的脑子里不停地打架。三是对社会黑暗接触程度不同。孟浩然一生平顺,诗歌以书写自我为主,很少关心国家大事。李白见识过帝都的黑暗,诗歌中有不少对百姓疾苦的描写和对君王所作所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王维,都是唐玄宗执政时期的重要诗人,二人之所以未能交游,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王维而言,其在政治与文学两方面,于开元天宝之际均未能建立起真正的知名度,乃为其关健;以李白而论,极度的自负与极度的自信,则是导致其失去王维这样一位诗国友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之故,二人的未能结合,而成为了唐代诗歌史上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9.
魏平柱  魏迎晖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4):F0003-F0003
襄阳是杜甫十三世祖杜预率军灭吴,以成晋业的建功之地,也是其十世祖杜逊随东晋南迁定居之地,直到其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方举家迁居巩县。  相似文献   

10.
杜甫对李白的叙写主要有三类,正是这三类描写,刻画了全方位的李白形象。在整个唐代,也只有杜甫这般细致描摹出了李白姿态,这最早同时也是最真实的描绘,于后人认识李白,具有非凡之意义。社甫对李白诗歌的推崇,也正是体现了南北文化合流在李白身上的体现,奏出了真正的盛唐之音。可以说,杜甫叙写李白,在树立了李白形象及诗坛地位的同时,也问接确立了李杜的并列地位。  相似文献   

11.
章的前半部分通过考证,进一步论证了《戏赠杜甫》一诗非李白诗的种种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李杜关系予以重新检视,认为李杜的交情的确很好,但并没有达到后人通常认为的“知音”程度。而正确评价李杜友谊,为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诗歌及创作主张、思想经历,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杜甫晚年心态以沉郁为主 ,又兼有旷达、超脱的一些内容 ,与此相关 ,他在诗歌创作上提高了律诗形式及自然意象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与《唐代文学史》等都认为李杜并称是在唐元和年间。依据李、杜诗集和《全唐诗》等可见 ,杜甫生前已为时所重 ,李杜时代已称李杜  相似文献   

15.
裴度《寄李翱书》一文的写作时间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作于其早年,另一种以为作于晚年。从李翱的作品及生平以及裴度的生平事迹等方面看,裴度《寄李翱书》的写作时间,应在贞元末年。明确此文的写作时间,对于正确理解裴度对古文运动的态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赋序是了解赋家创作过程的重要材料。在大多数的赋序里,赋家们喜欢言及“感而作赋”的问题。有些赋序还对感物兴思的原理与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描述;感物兴思的发展有赖于形象思维的支撑。赋体体物以客观描写为主,对感物意识与理论的发展有着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白和杜甫的赠内诗,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思维方式、个性禀赋及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主旨内容、情感抒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赠内诗内涵比较丰富,情感变化跳动,抒情直接坦率;杜甫赠内诗内涵较为单一,情感恒定稳固,抒情曲折委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帮会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地方性社会集团。20世纪30年代初,因得到了民国政权的支持,杜月笙及其帮会依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成为活跃在当时上海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杜月笙及其帮会势力与当时社会各界关系的分析,可以窥视近代中国帮会势力发展的原因、规律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频繁出现在唐诗中的"明月峡",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必须注意巴东明月峡的存在。注家所谓的朝天"明月峡"、巴县"明月峡",实际上多是这巴东"明月峡"或巴东三峡。孟浩然《入峡寄弟》中的"明月峡"也不是陈贻焮先生一再肯定的巴县"明月峡",且依此判定孟浩然"起码西至巴县"是不可靠的——至少该诗所指的是巴东"明月峡"。其实应视其为普通词组,理解为"明月下的峡谷"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