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青海省大风及风沙天气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70~2000年发生在青海省的大风及风沙天气资料,总结出产生大风、风沙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阶段性,初步分析了风向、风速、地表状况等因素在此类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省海西州8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资料及格尔木、都兰、茫崖3个站探空资料,对2022年3月17日海西地区沙尘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沙尘天气日变化明显且有东强西弱的特点;过程中500 hPa上海西州境内等压线呈西北-东南向,位势梯度较大,同时高空有强劲的急流;茫崖、格尔木和都兰逆温层被破坏后约3 h、4 h、1 h后各站出现沙尘天气;此次过程中冷空气进入海西地区的速度较快且冷空气强度不大,西部各站点日3 h变压较东部而言变化幅度偏小强度偏弱,变化幅度较东部小约1~2 hPa,变化时间较东部长约3 h;过程中500 hPa上有冷温槽,东部温度梯度为1.3℃/100公里,等温线密集且东密西疏和3 h变压梯度东高西低是此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东强西弱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风沙尘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2010年2月中旬西藏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过程,及其对交通、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城市空气质量、户外悬挂物等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此次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展大风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7~8日,青海省海南地区受北部强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降温幅度是人春以来最大的一次。本文通过ECMWF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槽的稳定维持为下游地区提供了冷空气源,是海南地区这次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500hPa及200hPa格点场及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范围出现的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和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2021年6月23—25日正镶白旗地区出现的降雨(局地暴雨)、大风等强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服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成功经验,同时初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今后在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采纳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年2月20日黑龙江省中东部一次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风速垂直切变、气压梯度、3h变压、冷暖平流、散度场等要素对大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及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19日青海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我国数值预报产品T639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西伯利亚冷槽强烈发展,为大风、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伯利亚冷槽分裂短波槽的垂直结构为大风、沙尘暴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地面冷锋后部形成的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省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吴祖常  李大山 《科技通报》1993,9(6):364-369
应用实测风速廓线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中性、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全边界层风速分布对数~多项式律和指数律.这些风速廓线规律给出了估算平原地区全边界层风速铅直分布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城区稳定边界层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州市城区空气污染严重与其特殊的大气边界层密切相关。利用兰州市城区现有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 ,采用多种稳定度参数计算方法 ,统计分析了该市大气层结稳定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天气形势的关系 ,发现兰州市城区冬季大气稳定边界层日间存在发生或发展的特有现象 ,并探寻了其形成机制 ,从而为兰州市开展空气污染预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冬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强弱热岛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1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近15年北京冬季城市热岛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也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夜间城市热岛要强于白天,近15年夜间城市热岛具有增强趋势,而白天这样的趋势不明显。夜间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与月平均气温正相关,气温高的年份,热岛强度相对也大,白天这种相关不明显。此外,对比分析了冬季强热岛和弱热岛的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强热岛出现于夜间,白天热岛不明显;夜间强热岛出现和维持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白天日照充足的晴夜北京城郊地面风场很弱(≤2.0m/s),多个测站甚至出现静风,同时城区垂直方向近地大气层持续存在很弱(≤2.0m/s)的风场,甚至静风,城区320m高度以下持续存在大气逆温,有利于冬季强热岛的形成和维持。晴朗白天即使近地层大气风速维持在2.5m/s以下,城市热岛也会减弱消失,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所引起的郊区地面大气升温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地面大气、大气稳定度的变弱以及城区大气逆温的消失是城市强热岛减弱并最终消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辉  陈水福  唐锦春 《科技通报》2006,22(5):661-665,67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建筑风载及风环境时,计算区域的边界及界面离散的方法将直接影响风场解的收敛和准确性。基于结构化同位网格在建筑风场模拟中的应用,并结合控制容积法的离散及压力校正算法的实施,提出了合理的计算边界,且相应给出了压力校正方程的界面离散方法。经算例分析,上述方法不仅能保证迭代收敛并取得较为准确的风场解,而且实现了同一计算网格能适用于不同风向的模拟,提高了正交结构化网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Turbulence is a universal form of fluid motion. It is the key issue in fluid mechanics. Very recently, it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in some key engineering research of national importance, such as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and navigation. Developed turbulence and the onset of turbulence, i.e. transition, are two interrelated parts of turbulence. The hypersonic boundary-layer transition is a strategic focus in the fluid mechanics community.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hypersonic boundary-layer transition, research facilitie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The hypersonic quiet wind tunnel is introduced as a necessary device to obtain real flight data in near space. Near-wal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emperature-sensitive paint, near-wal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and Rayleigh-scattering visualization, are shown.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ition in the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are addressed. The instability and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instability modes are discussed. The recent contributions from China, especially at Peking University, a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6.
万俪婷 《科教文汇》2014,(32):124-125
武汉开埠后逐渐成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镇,教会学校的开办促成了新式教育在武汉的发展。同时,西洋管乐从最开始的军乐队形式变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早期建立的青少年管乐演奏团体无论在乐队规模和乐器编制上都开创了我国管乐教育的先河,为新中国青少年管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及规划的重要抓手。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是深化城市认知并进行人与自然和谐调控的基础。文章简要回顾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新时期技术革命、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指出城市空间结构在组织原则、组织方式、优化目标及要素成分方面的变革性转向,阐明传统理论用于解释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局限性。提出从人地地域系统理论出发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范式、重新认识城市空间结构载体空间、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关系解析,以及革新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体系等新时代认识路径。未来应对城市空间结构认知方面挑战的关键举措,即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集成城市空间结构解析关键技术、融合应用多源数据、建设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数字孪生平台。  相似文献   

18.
进入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市社会后,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市经济发展的粗放式、低端化,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不断增大,城市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城市的无序扩张与空间功能失衡等。智慧城市建设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空间规划五大方面推进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创新应用,推动城市系统的优化提升,为解决城市社会来临后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部署完备的保障体系,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同创新与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通过文本信息挖掘和整理得到北京市71家协同创新中心和288个组建主体的相关信息,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对其网络特征和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明显呈现蛰伏、萌芽、培育三阶段发展特征。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处于初期,参与协同的组建主体数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协同组建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增长,协同中心数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协同中心之间合作关系的增长。牵头组建主体,尤其是牵头高校,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明显,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强。协同创新网络在微观和宏观层面都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小世界效应。部分组建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角色相似,有利于管理者出台统一政策或标准进行管理。此外,协同创新中心以面向特定行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创新需求和面向科学前沿的自然科学创新需求为主,部分协同创新中心有一定的专业领域限制。  相似文献   

20.
以边界为视角,将企业集团战略重组行为划分为产权转移型、扩张型、收缩型和战略转移型四种方式,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战略重组行为的动机、模式及其与边界重构的互动关系,以此探寻企业集团战略重组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