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鹏 《新闻爱好者》2006,(10S):54-55
穆青离去已经快3年了,当一代新闻巨擘的身影渐行渐远,留给人们的不应是淡忘,也不应仅仅是怀念,而应是充分地挖掘他所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应该既包括他崇高的人品、优秀的作品,也包括他的新闻理论。然而,纵观今天众多有关穆青的文章,我们发现,人们对其人品和作品给予了充分的热情,而对其新闻理论的关注和挖掘依然十分有限,这对于在新闻实践与理论领域都颇有建树的穆青而言,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正是出于对这种遗憾的弥补,笔者不拙浅陋,管中窥豹,对穆青的新闻采写理论进行了粗略的梳理,不仅作为一种纪念,也希望有助于人们对穆青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穆青虽然一直担任新华社的领导职务,同时又坚持深入采访第一线,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理论思维。他撰写的新闻理论文章已达100多万字。无论是新闻的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无论是总结无产阶级新闻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是探究新的历史时期新闻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新闻理论方面提出的尖新课题,穆青都作过认真的研讨,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和主张。本文拟对穆青的新闻理论观点作一点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原鹏 《新闻爱好者》2006,(2S):20-20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实践、  相似文献   

4.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者,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文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者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者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者实践、新闻管理实践和理论贡献,都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穆青离开我们已经两年有余,但他留给我们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6.
陈喆  薛国林 《当代传播》2011,(2):119-120,122
作为一种新闻叙事方式,视觉化新闻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丰富人物故事的表现手段,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穆青在多年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提出的新闻视觉化理念和新闻叙事形象化、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以及注重细节描写的操作原则,突出新闻的实用性和传播效果,易于理解和运用,在中国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明.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求新的创造性劳动,新闻采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传播新事实、报道新经验、探寻事物发展的最新趋向,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发掘新闻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增强记者的创新意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采访的成败决定着报道质量的高低,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与独创性发  相似文献   

8.
张梦 《新闻世界》2011,(10):144-145
穆青作为老一辈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与领导者,身体力行,为民请命,从全方位的视角审视时代,跟随时代发展,关注新闻传播的前沿发展,不仅从墨香里铭记了一名专业记者的光荣与梦想,更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践行着一个记者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是新闻传播领域里一颗最闪亮的星。他的新闻实践价值至今熠熠生辉,值得每个新闻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相似文献   

10.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一代名记者,在新华社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后期十年多担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在其5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一直身体力行调查研究,并对新闻实践中的调查研究深有感悟、极力倡导、颇多论述。他的与新闻实践密切联系的调查研究思想,既丰富,又深刻,是留给新闻工作者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思想是指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能够说明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而新闻采访艺术则是在新闻的采编和写作过程中运用技巧,为新闻报道的鲜活性助一臂之力。本文就新时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采写艺术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一、对当代新闻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曹燕宁 《新闻界》2008,(2):146-148
义工活动的宗旨与公共新闻学的理念相合,本身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培养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的核心品质,要使二者结合,应该重组新闻采写课程,与本土义工组织的合作,在义工活动中进行"参与性"报道。  相似文献   

14.
经济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对象.经济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对公众而言,经济就是新闻媒体提供的"图像和语言". 所谓经济新闻,应该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中国的新闻业中"经济新闻"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以前经济新闻往往侧重于工交商业新闻,以及政策性新闻,显得金融证券这块比较专,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爱看.现今的经济新闻是一个庞大的类,新华社徐人仲把此类新闻划分为四类:①政治性经济新闻;②信息性经济新闻;③人物经济新闻;④论述性经济新闻.另外,还有自然经济现象新闻、经济趣闻也是不可丢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我有幸陪穆青同志在红旗渠和石板岩山区采访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短新闻(以下简称《情》),相继被《安阳日报》、《河南商报》、《大河报》和《新闻出版报》采用。同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一些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应该说,大多数读者被打动是被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对红旗渠的深情所感染。但回顾一下该文的采写经过和体会,进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特色,也应该是作者对读者和编发该文的诸报编辑和记者同行们的一种回报。 真实真情真意境 采写现场短新闻,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及时编发优秀的现场短新闻,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新  相似文献   

16.
面对解放以来政治局面的复杂和多变,穆青在新闻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有胆有识的特点。特别是在涉及敏感问题的选题、策划、写作和拍板等各个环节,穆青总是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尽管许多作品穆青并非最先采访者和最早作者,但经过他和同仁的采访、开掘、写作、深化,对原题材的把握和表现较先行采访和写作者均有超越之处。当前,在新因素不断增加的新的情势下,新闻大家穆青在新闻工作中的胆与识仍然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穆青认为.“记者必须是政治家”,“必须大局在怀990“记者写每一条新闻都要考虑:这条新闻会有什么影响,会有什么效果,对党的事业有利还是不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采写中的反向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新闻写作中反向思维的特征、表象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岳坤莉 《新闻窗》2013,(3):18-19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蜂拥而上,把其"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异思维又称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20.
1994年至2001年七八年间,笔者担负人大立法宣传报道任务,曾亲历了90多部法律的制定、修订过程,并结合《中国青年报》特点完成了40余部法律的专题报道工作.法律神圣,宣传法律更要高度负责.怎样才能做出好新闻,以扩大法律影响?一要紧抓新意我国人大的立法,从条款和实践的关系看,大体可以分为超前于实践、平行于实践、滞后于实践三种情况.记者当然要首选超前的内容进行报道.因为超前往往意味着新意,而新意往往是立法上的突破或创新.记者抓住这些内容进行报道,是重要的最有意义的举动.不仅可以有力宣传法律,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还可以使读者打开新视野,增长新见识,提高法律的素养和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