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皇帝与社会服饰变迁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早期他们通过服制和法令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法服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僭礼逾制。但以武宗为代表的个体皇帝的服饰创意和主张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响应,引导了整个社会服饰潮流。皇帝在明末社会服饰转型和移风易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代的蒙古族服饰样式具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大量的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表明,蒙古服饰不仅在元朝时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在元帝国崩溃之后,仍然以不同形式在明代社会广泛传播行用.本文拟对蒙元服饰诸种样式在明代的行用状况进行考察,并对其行用人群以及行用原因、社会心理等等进行考辨,希冀勾勒出蒙元服饰在明代行用及演变之脉络.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窟中元代绘制的供养人画像很少,仅数十位身著蒙古族服饰的,从中只能看到蒙古族服饰的基本样式.笔者结合相关资料研究认为,敦煌石窟壁画元代供养人服饰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为研究蒙古族服饰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4.
陈金花 《华章》2007,(11):63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朝中后期的服饰发生了与传统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异动倾向,其中最明显的莫过妇女服饰的变化.本文试对明代中后期妇女服饰的质地、颜色、教式等变化做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逐季节而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的雄健宏伟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民族文化.服装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服饰中的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蒙古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服饰的发展和演变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当前对蒙古族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方面,笔者从传统蒙古族服饰的研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对现在的研究成果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作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蒙古族服饰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科尔沁文化的重要途径。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原生态人文环境的消失,科尔沁蒙古族服饰面临消亡的危机。本文介绍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特征及现状、保护的价值,最后提出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8.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其他文物资料、文献资料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期揭示蒙元时期汉族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368年蒙古贵族退居漠北草原以后,质孙宴随之消亡,真正意义上的质孙服也不复存在。但“质孙”之一的断腰袍却被明代统治者直接利用,并且赋予了新的名称。在明帝王的推崇下,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内使太监、校尉、百官、贵胄甚至帝王骑乘、宴饮、游乐、礼乐等场合穿着的服装,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蒙古族服饰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李颖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3):130-134
明代福建瘟疫的分布,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均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从空间上看,瘟疫主要发生在邵武府、福宁州和福州府;从时间上看,瘟疫主要集中在成化、正德和嘉靖年间。福建各地多发的水旱灾害、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战争和社会习俗等都与瘟疫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面对频发的瘟疫,福建社会开展了积极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安顺屯堡地戏服饰与明代“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戏是安顺屯堡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地戏服饰是地戏中独特的部分,地戏服饰所表现的"礼",具有地方性的礼俗特点。由于屯堡地戏产生于明代,必然会受到国家"礼"的影响,明代在国家礼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服饰的形制要符合"礼"的规则。地戏服饰作为"礼"的一种特殊载体,所表现的地方性的"礼"与明代的"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焦竑是明代中后期金陵地区学术文化的权威人物,以他为中心的学术文化群体的成员基本上都淡泊于功名仕途,在文学上往往通过参与小说和戏曲的创作、评点和刊刻等活动展示才情风流,这一特殊现象与金陵地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金陵地区以焦竑为中心的较高层次的文人阶层参与小说和戏曲的创作等活动,说明明代中后期的通俗文学市民化和文人化结合得更加紧密和广泛,反映出明代中后期金陵地区文化背离封建正统精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明代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历史教育相对于前代也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研究明代历史教育,对于拓展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探索明代社会史、史学史、文化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明代历史教育作一述论,认为,明代的历史教育在宫廷教育、官学教育、书院教育和民间教育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常熟文人的诗文创作,在整个明朝代不乏人,到了晚明则更显光耀。明中叶的桑悦、徐恪及晚明的顾大章、瞿式耜都有好诗传世。顾大韶的小品文,瞿式耜的政论文、家书,瞿昌文的纪行文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明代特别是明中期以来,山西、河北等地汉族移民纷纷北上,形成一股移民潮。这些汉民进入土默特地区后,与土默特蒙古人民共同开发了当地经济。促成当时这一股移民潮的原因有自然灾害、叛卒逃亡以及北元蒙古贵族的南下掠夺等。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八股文兴盛于明代,这是科举考试文体不断演变的客观结果。在明代,官方和社会认可的八股文是典雅纯正,而非怪诞浮华。作为考试文体,因应试者的学识参差不齐,故在考场上所写的八股文有优有劣。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进行人才选拔。只有对八股文多一些宽容和理性,才能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徽州方志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这时徽州府邑正式方志的修纂蔚然成风,专志编撰门类多样,志书编纂理论日益丰富,为清代徽州方志编纂热潮的到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明中叶以后更强调真情、个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反对理学家的说教约束。在明后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和接受小说的市民也对平凡日常生活展现出浓郁的兴趣,平中求奇作为一种欣赏趣味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倾向。这些也促进了明后期文化的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