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建设目标的制定、展开与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课程建设目标的内涵和结构1.课程建设目标的内涵课程建设目标是课程应该达到的情境和状态,是为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而规定的在特定时期内应该实现的具体成果,是课程建设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课程建设目标既是课程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又是课程建设活动的最终目的。课程建设有不同的类型,如精品课程、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合格课程等,每一类型又可分为不同的级别,如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就有所不同。2.课程建设目标的结构课程建设的总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总目标根据课程建设内容能转化为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保障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学科课程——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 ,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 ;综合课程——打破一般分科课程的框架 ,把若干有关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编订 ;活动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除上述三种课程类型外 ,还有一种课程类型 ,就是潜在课程(以下简称潜课程 )。一、潜课程的内涵潜课程也叫隐性课程 ,是相对于学科课程等显性课程而言的。学科课程、综合…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不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模式,就会失去意义。课程设置应该与学校自身确定的教学目标相衔接,课程建设也要紧随培养目标,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同时,课程建设应该考虑到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特别要关注学生因个体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的突破。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教学观念,给新课程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实现其开设的目标,推进新课改,教师应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作用与实施要求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早在1909年麦克莱思就在其著作《数学:形式与功能》中列出15种人类现实活动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康德·依曼努尔则真诚地告诫人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地组合他们的知和行。在各种学科中,数学是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学科”。这种现实活动、知行活动是数学课程内在的生长点,它们构成了数学课程的活动性,数学课程建设应当重视这种活动性。但自从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以来,“目标—成就—评价”一直主导着课程编制的模式,而这是以牺牲活动性为前提和代价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的需求,南京大学实施“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计划,不断扩大优质育人资源的有效供给,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课程群。本文全面梳理了南京大学优质课程建设的内涵与实施路径,旨在为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课程是指职业教育机构设计的专业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及其组织、教学材料、教与学的主要方式等所构成的育人的一组必要因素。职业教育课程类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辅资料,教学材料,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方案,课内外主题活动方案。课程开发和教学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王健 《吉林教育》2005,(1):21-22
谁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这已经是广大中小学校长们的共识。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如下目标,方能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学校教育和教师群体的重任。这些目标是: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如校本培训、各种管理制度创新等)实现教育教学的高发展性、实现自我发展的高主动性、实现教育科研的高开创性、实现学校课程的高选择性、实现探究活动的高综合性、实现师生关系的高互动性。  相似文献   

9.
按照“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今天的大学课程大致可以概括为通识性课程、学科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等三种理想类型。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能够满足局部需要的人才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是未来大学课程发展与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面对这一挑战,需要树立“协同治理”思维,针对当前大学课程的不同理想类型建立相应的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层次、多元性和动态化。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科学已被引进学校课程体系之中,科学课程的内涵、目标、特点是什么,科学应该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是科学课程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科学课程建设的一些问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学校在认识、理解、实施课程及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树立整合课程现至关重要。这既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又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我们的具体策略是: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四类校本课程;广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2.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新兴专业,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和评价系统。高师小教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应是一个三维立体的模式,在横、纵、宽三个维度上,分别是课程的形态结构、功能结构、类型结构。在四类课程中要特别重视综合课程的开发。课程评价系统所要关注的仍是“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程建设是多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应以相关主体间的学校课程共识为基础。而什么是学校课程共识是一个尚未在理论上得到明确的问题。综合分析学校课程共识的现象本质、认知特点和课程活动归属可知:学校课程共识应为学校课程主体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规划的背景下,在集体制定和实施学校课程决策的活动中,基于理性同意和协商的统一,对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公共事务达成的一致认识,针对的是不同层级的课程转化和同一层级课程协作中因课程主体不同产生的课程差异问题。学校课程共识之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课程建设主体格局,最大程度实现各方利益诉求,提升学校课程决策的理性水平,从而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优化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课程体系总体结构的优化、课程类型的优化以及课程内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殷洁 《教书育人》2006,(10):84-86
课程设计所产生的各种课程文件,只能看做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要实现这些预期的课程中所包含的课程目标,只有把它们付诸于具体的实践,即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专家辛德(J.Snyder)等人研究认为,课程实施主要有三种取向:忠实、相互调适和缔造。基于教育和社会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变革需求的多样化,这三种取向在我国学校的活动情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可以为课程群建设提供多门课程交互融合的平台,有利于课程群目标的实现,如多门课程的重构、课程之间的交互融合、课程群实践平台的搭建及课程群评价体系的构建。以3D打印为平台进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及创新实践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落到实处。以3D打印为平台的课程群建设是成果导向,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模式,驱动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对问题追踪溯源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解决课程群建设中跨学科知识匮乏与多学科知识无法深度融合与灵活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深化课程改革 办出高职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学校办出特色的关键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怎样确定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方法,以办出高职教育特色,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结构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适应性。我院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将高职课程结构分为三块: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针对不同生源的特点,确定三类…  相似文献   

18.
对高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建具有高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高职课程建设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课外活动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特点及功能,它们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活动课程向综合化发展是提高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对语文课程体系的重大突破,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语文活动课程作为新的课程类型,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呢?这是语文教学界的新课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