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世纪的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平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作家无论是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情怀,还是悲悯、忧愤情怀,都在小说里叙述了平民的苦难人生,刻画了苦难平民形象.借此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苦难平民小说的嬗变.20世纪中国平民的历史经历成就了文学的绚丽,当今的小说创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世纪中国的苦难平民小说创作实践对此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农民、市民曲折的历史经历成就了文学的绚丽,平民小说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其中,叙述地域民俗、民风、民情,讴歌人情、人性美,展示理想生活的田园牧歌式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潮流。研究其发展轨迹,对新世纪的小说创作实践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了多种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是最重要的一种。中国平民教育首先兴起于城市,自20年代中期始,其重心逐渐转移至乡村。这一转移是由政治、经济、教育观念等原因引起的。这一转移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平民革命论"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作为孙中山忠实的信徒,是从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提出了平民革命理论,这一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论有根本分歧,但在中国社会的性质、对象、动力、任务、前途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 .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中国人出国留学的社会现象增多。表现这类生活的小说也逐渐丰富起来。留学小说讲述跨语际实践人生故事。表达中国人参与全球化国际生活的现场,是一种横向沟通的文学艺术。20世纪的中国留学小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谭平山与"平民革命"理论主张的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作为共产党领手人之一的谭平山被组织拒之门外,但他没有消沉颓废,仍在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问题,他将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形成“平民革命”的理论主张,在中华革命党(第三党)成立时提了出来,却遭到左倾中共中央的强烈反对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等人物形象,分析了“祁老太爷”等人物,再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并提出老舍只是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老派市民的思想及生活状态、生命中人性的本能.并进一步论述其塑造平民人物的情怀也来自于父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的母亲形象,经历了革命母亲、本色母亲和妻性失衡式母亲的嬗变过程;经历了精神特质由革命化向人性化、世俗化下移的转变过程。作家们以母性原型为本色,凸显出母性中的共性,感人至深地写出人人心中对母性的美与善,将母亲的本性作为人道与文明的宝塔,照射与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灵魂栖所,点亮了人们心中所有的母爱之光,并在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革命母亲形象的光泽也在于此。将妻性失衡式母亲形象作为叩询历史、拷辨人性的艺术载体,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选择,它使母亲的形象闪现出前所未有的理性光泽,预示出母亲形象塑造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诗歌走向多元化以后,作为诗人的张新泉,其写作路向也在发生新变,即在纷繁芜杂的文坛中选择了一条平民化的写作路径。张新泉诗歌中平民情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以视点下移的民间视角观察市井百态;二、以现实主义的低吟浅唱凸显人文关怀;三、以冲淡从容的诗歌语言褒扬平民价值和平民精神;四、以沉实深情的浓墨重彩彰显地域文化色彩。在社会转型的时代境遇中,张新泉诗歌中的这种平民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立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金粉世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立场,着力用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否定无价值的东西;一种是以《家》为代表的新文化立场,着力从新文化的高度批判家族及其文化的弊端;一种以《财主底儿女们》、《四世同堂》、《白鹿原》等为代表,主要站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立场,着力弘扬家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承载了革命意识形态的吁求,但在文学话语中革命意识形态与情爱和情爱力比多的关系却是复杂的。1920-1930年代,情爱力比多与革命意识形态是矛盾共存的,既相互对立又有共振。而1940-1950年代,则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情爱力比多的整理时期;到了1960-1970年代,革命意识形态终于实现了对情爱力比多的彻底驱逐。这说明在本质上,革命意识形态对作为个性主体的情爱力比多是排斥的。当个性载体——情爱力比多被驱逐的时候,知识分子也就同时从革命文本隐身了。  相似文献   

14.
蒋光慈在其前期革命小说创作中,实际上已经阐明了革命及其叙事的源起,设定了后期小说中革命者的主要内质,缘此不断地衍生出相关的主题、模式和人物,而叙述中的背景城市——上海,则被作为欲望介体,它不但是作者将主体观念转化为小说文本的中介,也是向世人展示特定时期内革命理念发生作用的表征性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派小说是推动中国小说完成由古典向现代转变的重要力量,它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运动形态,也留下了清晰的跳跃式的发展轨迹,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我们正确借鉴外国学影响的经 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性".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逻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古代白话小说的继承与改造: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的运用使革命意识形态获得了有效的传达;另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自身的特性使它溢出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范而拥有了自身的存在意义,革命意识形态对其表现出规范与制约.在革命与传统的二重奏中,二者交相呼应而又互相抗争,形成了当代文学叙事的新传统,这一传统又潜在影响了至今的某些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它因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的描绘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文章将就湖南乡土小说中的自然风俗的形态与功能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