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变革条件下教师合作文化的现实境遇的状况是:教师合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合作内容单一;教师合作派别化,合作形式种类不均衡;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合作过程中缺乏对教师合作需要的关注.教师自身合作意识的提升,学校加强文化领导、形成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关注教师合作的需要、确定有效的合作主题.积极探索教师合作的有效途径等.是摆脱困境、构建新型的教师合作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自然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独特的环境,致使民办高校教师文化呈现个人主义特点,教师之间难以自然合作,主要原因是:繁忙的工作使教师无暇合作、功利化的评价使教师不愿合作、"文人相轻"心理使教师不屑合作、"单子式"工作特点限制了教师合作。为此,需通过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培育教师的合作情感、强化教师的合作行为来创建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3.
促进教师合作的学校管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诉求。竞争性的学校制度导致教师合作动力不足,行政性的合作取向导致教师合作流于形式,单向性的合作效益导致教师合作难以持久.这些使得教师合作陷入种种实践困境。解决的对策有赖于学校管理的变革,即立足教学专业场景,搭建教师合作的专业平台;激发良性的认知冲突,回归教师合作的本真意义;引入“共生”的合作制度,培育教师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诉求。竞争性的学校制度导致教师合作动力不足、行政性的合作取向导致教师合作流于形式、单向性的合作效益导致教师合作难以持久,这些使得教师合作陷入种种实践困境。解决的对策有赖于学校管理的变革,即立足教学专业场景,搭建教师合作的专业平台;激发良性的认知冲突,回归教师合作的本真意义;引入“共生”的合作制度,培育教师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合作文化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点:一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二是教师的合作文化有助于整合教师的群体性资源.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路径是:建设高效的教学文化;改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合作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个人主义是合作的绊脚石,要求彻底革除合作中的个人主义文化;或者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后就认为竞争不利于合作而要求摈弃竞争;或者认为教师之间合作越多越好,而排斥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处,其实这都是对教师合作的误解.教师个人主义文化是合作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应当给予适当的包容和合理的生存空间,使其与教师的合作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而在教师合作中要引导教师进行和谐竞争,有限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而且在教师的合作过程中并不一味排斥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处,而是将教师之间的互助与自助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合作使每个教师在张扬自我的同时,又将在同济互助下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7.
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合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必然诉求.开展有效的教师合作,应激活合作意识:创建教师合作氛围;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合作.  相似文献   

8.
合作教学是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建设的促进机制,可以帮助教师克服"文人相轻"陋习,破除教师的教学孤立文化,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之间教学技能和专长的分享,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情感.通过合作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让教师感受到合作教学的价值,从而建立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确立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观是合作教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诉求.竞争性的学校制度导致教师合作动力不足、行政性的合作取向导致教师合作流于形式、单向性的合作效益导致教师合作难以持久,这些使得教师合作陷入种种实践困境.解决的对策有赖于学校管理的变革,即立足教学专业场景,搭建教师合作的专业平台;激发良性的认知冲突,回归教师合作的本真意义;引入"共生"的合作制度,培育教师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师合作教学是教师分工合作进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合作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让教师感受合作教学的价值、建立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确立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观是合作教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合作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合作的态度较为积极,合作意愿主要是基于自我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责任;合作活动与方式主要是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合作动机存在教龄上的差异;合作技能不高;合作的时间与任务、教师评价制度、领导管理方式、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是影响教师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应构建专业取向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发展批判性互动,创建合作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合作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个人主义是合作的绊脚石,要求彻底革除合作中的个人主义色彩;有的认为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后竞争就不利于合作而要求摈弃竞争;有的认为教师之间合作越多越好,而排斥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处。其实,这都是对教师合作的误解。教师个体文化是合作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应当给予适当的包容与合理的生存空间,使其与教师的合作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要引导教师在合作中进行和谐竞争、有限竞争,提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合作过程中并不排斥自我教育与自处,而是要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与自助的有机结合,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孟贤娟 《中小学校长》2011,(2):32-34,71
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诉求。虽然教师合作取得一定实效,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因此,只有积极探索教师合作策略,即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搭建教师合作的专业平台,创设和谐开放的合作氛围,引入"共生"的合作理念,建立合作长效机制等,才能让合作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才能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文化,倡导实现教师的合作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合作的本质意义是不仅在于"利他",而且还在于"利己";教师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将个体的智慧转化成可供团体共享的资源,以形成教育的合力效应。教师合作行为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教师个体的品质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合作是一种推动新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合作因为类型、性质、层次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运行机制,相应地会对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优化教师合作过程、培养教师的合作素养,是实现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高层次、规范合作以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师合作是幼小教师围绕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开展的协作性、研究性的互动行为,是实现幼小有衔接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幼小教师合作中却存在着合作意识相对薄弱、合作条件并不充裕、合作组织尚未建立等问题。激发幼小教师合作的内在意愿,完善幼小教师合作的条件支持,建构幼小教师教研一体化体系,是高效推进"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合作: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对教师的合作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合作既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教师与专家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管理者的合作;教师与社会的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韧 《中小学管理》2003,(12):37-37
在倡导群体合作的今天,如何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已成为每个学校管理者不得不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浅见,希望能对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有所助益。1.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师进行合作的前提是每位教师都有合作意识。可从3个方面着手来激活其合作意识:(1)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好处。要使教师知道如下道理:合作有利于保持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合作能弥补缺陷,积蓄能量,利于教师个人事业的成功;教师间的合作还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完美人格。(2)帮助教师树立“双赢”思维。改变一些教师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非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从合作开始。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引领教师成长;合作有利于构建新型课堂,促进教学的改革。但目前教师缺乏主动合作的意识,合作走向形式化、无效化。更新理念,创设合作环境,完善制度;课题引领,课例合作,是提高教师合作的实效性、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是教师合作的基本要素,只有基于这四个要素的合作才是真实的合作,才能促进或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要基于由四要素构成的合作体开展专业行动,其行动方式包括协同教学、同伴互导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而学校要通过组织再造、制度创新、资源支持,为教师合作提供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