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静 《海外英语》2013,(21):232-233
哥特传统广泛地存在于英美文学中。该文首先探讨了英美文学中哥特小说的起源,进而分析其在美国文学中发展壮大的原因,而后梳理出美国文学中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最后指出,哥特小说致力于揭露人类如何去面对善恶以及深刻的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牛仔研究,始于与牛仔有关的传说故事及牛仔小说等文学形式。牛仔小说,作为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牛仔小说通过牛仔小说作家的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牛仔形象,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美国西部发展的历史,20世纪以来,史学界和文学评论界对于牛仔小说的研究和评价始终揭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张斯琦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27-128,141
涉及美国文学起源的印第安文学为美国文学作为世界性的"大熔炉"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成份。印第安因素使得美国文学作品更加多样、作家更加多类以及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试通过对印第安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三个文学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探讨印第安人、印第安文学对美利坚民族及美国文学尤其是美国小说本土化和独立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对全世界的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莱赛打破了美国文学传统思想的桎梏,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的黑暗,向人们展现了悲剧意识。本文对德莱赛小说作品中的悲剧性进行了分析,具体介绍了悲剧性的根源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可谓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马克·吐温文体风格开创了美国小说新风,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崇高的地位。从功能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语言的前景化特征,并对该作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译者如何再现源文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语体特点,从而达到翻译等值。  相似文献   

6.
王祖友 《文教资料》2009,(26):33-34
杨仁敬等撰写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力作.<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开拓性意义,其出版标志着我国学者已走进了美国文学研究的最前沿,对于促进学界对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深入研究和推动高校英语专业的语言和文学教学,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伟  聂颖 《华章》2009,(13)
以20世纪美国文学重要代表作家海明威小说的艺术技巧为切入点,以其小说的语言风格、小说的结构特色、小说中展现的现代叙事艺术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福克纳的短篇名著《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花》介绍美国南方文学的特点以及福克纳本人的风格。小说布局离奇,用文简练而内涵丰富,表现出福克纳对其南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小说表达了作者的创作个性,是了解和欣赏美国南方文学及作者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富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名著《大人物盖茨比》作了比较文学方面的考察 ,分析了这部小说与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类阿尔杰传统小说之间双维度的关系———表层接受 ,深层反接受。在重心所在的反接受部分 ,分析了《大人物盖茨比》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三大基石的批判和颠覆及其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内在矛盾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揭露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早期牛仔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牛仔小说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底蕴。牛仔小说作家作为时代的思考者和感受者,是在以小说的形式深刻地反映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一独特的文学类型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是考察美利坚民族性格和文化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浅析日本大正文学界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学界对创造社曾产生过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仅是日本某作家或某文学流派对他们具体而微的影响,也不是只简单充当了西方文学与创造社之间的中介角色,创造社主要成员留学于日本大正时代,而大正文学界给予他们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他们文学观与创作倾向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引导,支持和经验借鉴,他们弃实学译文学是“文化主义”思潮盛行的大正社会文化背景之产物,而大正文学界的一些具体实践,如唯美主义文学,私小说和新浪漫主义,在他们具有唯美倾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以及早期的小说他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中,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战伊始,重庆小说就能够以比较开阔的眼光,来关注战争风云,尤其是着眼于整个战时生活进行小说叙事之中的史诗建构,展开更为广泛而又更为深入的小说纪实,呈现为心灵史诗的小说现实。这样,抗战时期重庆小说通过小说叙事的史诗建构,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3.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论二十世纪乡土小说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望族。乡土小说的人文精神长期受到理论界的热切关注。本文着重从三个层面探讨了20世纪乡土小说中人文精神的发展状况,人文精神的压抑与潜伏期;人文精神的低微呼唤;人文精神的政治张扬,最后指出人文精神会随时代变化而不断繁富,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与西方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几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全部特点,它与流浪汉小说在小说叙事的技法上“惊人地相似”,并且两者差不多出现于同一时代。可是,尽管中国出现了《西游记》,流浪汉小说这种形式却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形成“气候”,这令人遗憾的事实自然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言小说源远流长,从魏晋时发端至五四运动时期白话小说的提倡,其间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文言小说发轫初期,它简约典雅,堪称是"雅"文学的代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至清代,文言小说的阅读群体已由少数贵族扩大到了多数市民。这样,文言小说从构思到创作都发生了适合于市民口味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文学的消费性,说明文学创作是为读者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渊源于古典目录学上的小说观念,当时唐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风尚等也促进了唐传奇对史传文学的接受与借鉴。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内容主旨、命名方式、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它是美国文学中诠释西行主题的经典之作。小说以主人公萨尔对东部厌倦———对西部的幻想———西部梦想的幻灭为线索,体现了"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下所贯穿于作品当中的西部情结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显过程也暗含了美国文学中对东部和中西部所持的对立的传统看法,即东部是欧洲堕落的化身,而中西部是原始道德的发源地,这种西部情结背后深藏的是"垮掉的一代"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抗议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南朝文学研究特点在于文学研究和学术史研究并重,考证性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的研究较多,视野广阔,角度新颖,能发前人未发之言,同时又符合历史实际。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总论、诗歌、文艺理论、小说及辞赋骈文、文集研究五方面。  相似文献   

20.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