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建筑施工对于整个社会的综合效益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尤其是近期绿色建筑这个新概念名词的出现,对传统的建筑业造成了系列冲击,随着相关环保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成为一种可能,该文就绿色建筑的潜力进行浅析,以方面现实运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建筑业这一块,是属于高能耗产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在保障平时的居住质量条件下,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在建筑的设计中,实施绿色环保理念、提倡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建筑设计师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建筑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发展中需要大量能源和资源。然而资源、能源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人们对建筑的需求的变化,使得原有的建筑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绿色节能建筑进行思考,毕竟绿色建筑设计是以绿色节能建筑为原则进行设计的。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概念及设计内容、绿色节能建筑概念及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节能的关系等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以及现代化各种科学技术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原来越高,所以,房屋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会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建筑形式已经无法立足现代建筑均以节能、环保和低耗要求为设计宗旨,并致力于发展绿色建筑,努力使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重点。本文分析探讨了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和全球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健康问题,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但可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舒适度,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能源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中,庞大的人口数量需要更多的能源去支撑,但是地球上存在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都是有限的,一旦能源枯竭,那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也即将走向尽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特征,然后介绍了节能建筑中的绿色设计要点,最后分析了绿色建筑与绿色节能建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1]。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的逐渐增强,许多生态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也不断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本文通过对室内空间绿色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进行简要的概述,讨论了绿色建筑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个行业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新元素的诞生。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绿色建筑理念也随之诞生,它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人们环保认识程度的加侃,使得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于使用价值层面,也更加关注建筑设计中是否具有绿色节能理念等。商业建筑无论是在建设还是使用的时候都会对很多方面造成影响,例如建筑周围的环境,建筑建设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能源等等。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深入到商业建筑设计当中,本文就是对此问题的具体论述,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启,社会各界人士都开始关注和重视起绿色城市、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等相关方面的生态建设,尤其对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实施了大力度的推进,并下达了硬性指标对其进行约束,旨在通过对建筑耗能进行控制,在切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背景之下,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长足发展。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的概念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和设计设计手法作了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关键词,以致于有这样的说法:不管黑猫白猫,抓住"绿色"就是好猫。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如何正确理解"绿色"概念,如何全面体现绿色建筑的内涵和本质、建造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讨,重点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6)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阶层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跟着大大提高。特别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提升,这也使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美观、安全、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近年来,有些建筑物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专业的学者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现在已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本文通过对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绿色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作了简单的预测,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使建设领域的相关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物设计时能够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建筑幕墙技术与时俱进,“开放与交流、舒适与自然、环保与节能”的建筑原则促使各种新的幕墙节能环保技术不断出现。跟踪国际前沿方向,开展各种高性能的新型节能、环保、智能化幕墙的研制、开发工作,提高建筑幕墙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环保节能的意识逐渐清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建筑越来越多,而对于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的设计也逐渐被人们提上日程,节能成为人们在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节能建筑的设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因此,节能建筑是未来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一种潮流,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5,(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积极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现今,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了注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绿色生活生产的理念。根据现在地球的状况而言节能减排是相当重要的,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将节能减排的理念良好的运用到建筑当中去,来达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中作者将针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到使建筑达到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可以科学调配建筑资源及结构,推动资源使用率的提升。当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人们尤为重视绿色理念,为良好生态环境的创设贡献力量。如果在建设设计环节引用绿色理念,凭借多样化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能源的不必要消耗。对此,本文将简要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及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各种原材料日复一日的耗损和严重短缺,随着人类对节能的呼唤,绿色环保的概念以及建筑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实际上,对能源的利用要提高效率,对各种紧缺原材料的使用要走持续新发展的道路,达到建筑在科学方面的持续性经营,绿色概念的引入也刻不容缓.本文谈了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的特点,说明了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势在必行,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必要性.文章的重点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考虑到环境气候,在对环保材料的使用方面,以及高新施工技术方面都有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低碳经济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绿色建筑理念对建筑上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在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并且建筑的过程中对绿色理念的融合包括整体化、节约化与适宜化。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人们大力提倡绿色建筑物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物有利于节约能源与资源,促进环境保护。简单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含义,并且深入探讨了促进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有效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建议,提升绿色建筑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绿色环保的低碳节能建筑不仅可以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而且可以促进每个家庭的个人健康。因此,有必要探索绿色环保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但是,在这方面的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考虑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这样的发展速度,人们在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就一定要不断的调整设计的方案,而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目前,在很多的领域,人们都在进行节能的措施,因此,在建筑企业中也要逐渐的在设计的时候体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室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从提出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分析了建筑的不同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