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素质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试图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素质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联系起来,从而拉近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规格与用人单位使用大学生的标准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是两大主体,而主体之间存在着"一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面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矛盾.如何帮助大学生明确社会定位?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理论,从大学生个体发展角度切入,我们可以从"照镜子、练本领、定计划、扬正气、铸品质"等五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塑造好社会定位的积极心态,从而引导大学生科学、准确地进行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趋势逐年走低及用人单位的门槛要求逐步提高,造成了大学生求职竞争现象日趋剧烈。调查得知: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找不到理想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软能力"不足。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软能力"教育和培养,应该成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从用人单位选拔高校毕业生的标准和要求入手,分析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软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以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任娟 《文教资料》2009,(22):231-23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排斥现象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个体的自然特征排斥、对大学生资历的排斥,以及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排斥.这一现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明确导致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原因,完善相关制度法规,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可从根本上缓解并逐渐消除社会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高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与社会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大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不断变革,在本世纪初,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由"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转变,在就业政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暴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到“求贤若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地其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符,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力构成体系,面向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设计出调查问卷,研究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工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生涯规划管理与学习进取能力”、“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的认可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综合评价了构成大学就业力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象限图分析法,对比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重要性的认知差异,为大学生和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四个层面,涉及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供求关系、高校就业指导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讨解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特别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必备要素之一。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加上高校招生规模与社会就业压力的扩大,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不断增加,给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危害。要解决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需要学校、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努力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女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但在跨出校门就业的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本文从社会的文化根源、用人单位的经济成本、政府的政策法规和高校女生的自身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并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女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但在跨出校门就业的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本文从社会的文化根源、用人单位的经济成本、政府的政策法规和高校女生的自身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并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高校、用人单位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用人单位等四个层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已经呈现上升趋势,使得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自身认识、社会认知及高校就业指导等许多方面,因此,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应从社会认识、高校就业服务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女大学生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促进她们更好地就业并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存在着一定偏差。在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的平台。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和就业推荐平台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要能够反映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充分利用素质测评结果,将就业推荐平台建设成为解决就业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农民工”群体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在一些地方,大学生起薪点低于农民工.“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现象折射出社会对不同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折射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值得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反思.政府应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缓解供需矛盾,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高校要面向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用人单位要以人为本,待遇留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存在的不足.大学生要科学规划,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四位一体,形成合力,使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方,人尽其用.  相似文献   

15.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人单位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社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作为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大学生职场素质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等因素。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毕业生职场素质的相应对策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塑大学生成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建终身职业培训与能力开发的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人单位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社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作为评价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大学生职场素质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等因素。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毕业生职场素质的相应对策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塑大学生成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建终身职业培训与能力开发的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全社会的共识。本文在分析用人单位对工科大学生的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从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角度探究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途径。高校应当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用人单位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质量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和毕业生个人发展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紧密相关,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得出真实准确的数据非常重要,厘清相关概念,明确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涵盖指标是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求职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两难现象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大学生准备不足,主动实践意识淡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存在结构失衡、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的实践性无法彰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方法不科学、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操作能力不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等导致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实效很低;家庭教育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自我压力管理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抵制诱惑的能力等方面承担着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政府的参与特别是社会资金的界入,尤其是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高校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进行的全面评价也是社会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PSS聚类分析功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评价方法,从教育统计学的角度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咨询新途径,为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参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