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嵩 《新闻传播》2009,(8):152-152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经济报道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对经济报道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多经济报道精品,是当前文化生活的当务之急。经济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每年一次的招生报道,政策性很强,也很难创新,所以将招生报道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有相当的难度。那么,如何搞好招生报道?我的体会是—— 从政策入手,让招生报道通俗易懂 早在几年前,翻开南京的报纸,你会发现,各报有关招生的报道大多大同小异,且多为公文的改写,老百姓读起来艰涩难懂。这一方面是因为招生部门在对外宣传上一向保持低调,省教育厅除召开全省性招生工作会议时通知媒体前来采访外,平时对媒体一般均保持缄默状态;另一  相似文献   

3.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报纸面临着一个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也就是新闻报道如何尽快实现由为计划经济服务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角色转换问题.对于主要读者对象是农民的县市报来说,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报道,让报道贴近农村市场,是迫切需要认真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经济报道领域不断向深广拓展,报道质量有明显提高。但是,也必须看到,经济报道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些报道没有新角度,写法呆板、老套;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经济生活、群众生活的角度报道少,很难引起群众的广泛兴趣;思想性不强,就事论事,对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重大问题揭示不够,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增强经济报道的通俗性、可读性,使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当前经济报道中亟待探讨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经济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广大群众已生活在经济社会之中,创业、投资、股票等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越来越吸引百姓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甘小松 《新闻记者》2003,(12):57-58
找准读者定位 一般而言,财经新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经济政策,一类是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行业的专门业务,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经济生活。应该说,这三类新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作为编采人员,要想知道读者青睐哪类财经新闻,必须做一番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要贴近百姓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对国家经济政策、经济趋势、经济信息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媒体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服务类的经济报道、专栏、专版、专刊以及电视信息频道、经济频道都相继开办。然而把服务类的经济报道办得有声有色、人人爱看并非易事。过去我们做经济新闻报道侧重于宏观的导向,都是一些方向性的报道,读者看了犹如一团雾水,蒙蒙眬眬。现在,伴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化的信息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了。很多媒体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上,尤其突出对经济生活的服务,金融、房产、车市、就业、消费、产业等等来吸引读者眼…  相似文献   

9.
车晓阳 《今传媒》2011,(8):131-132
在时政新闻中融入民生的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是时政新闻的活力所在。在实践中,要做到确立正确的时政新闻栏目开办思路;改进时政报道形式;典型报道做到见物见人,引发广泛关注和高端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把握好尺度;发挥新闻策划作用,让编辑部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陈丽 《新闻窗》2014,(3):78-78
政务新闻报道的作用是让百姓了解到政府的决策,与百姓的政治生活所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做到信息公开,满足百姓的知情权。但是很多党务政务信息报道不善于从群众角度解读政策,宣传报道内容雷同、角度单一和缺乏层次感,对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不深入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12.
今年高考报志愿时,有一位家长同时为自己的孩子填报了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两个第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为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学校,结果孩子的这两个志愿全都落空,明明分数远远超过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分数线,但仍然落了榜,家长考生真是有苦难言,可早一点也不知道该去问谁。类似这位学生和家长困惑不解的教育难题确实太多太多了,他们迫切地需要大众传媒尤其是影响巨大的电视传媒为自己释疑解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电视科技教育资讯咨询节目,理应担负起观众们亲密可靠的师友的责任,可是目前这类节目的现状,让人觉得确实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型武器,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体现:但目前不少报纸媒体的经济报道,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出发,就经济谈经济,呆板、乏味,远离读和群众:如何搞好经济报道?笔认为,确立百姓视角,从生活的角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不失为增强报道可读性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4.
15.
李云 《河北广播》2009,(4):75-7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喜欢从经济报道中感悟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现在许多经济报道仍然空洞、僵化,只见物不见人,堆积数字、术语,缺少通俗化的阐释,形成了语言枯燥、形式呆板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2):51-52
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与之相应,党报实施舆论引导,经济报道无疑是“重中之重”。对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创新经济报道当前尤其要在贴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沈赤兵 《新闻窗》2009,(5):44-45
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其中既有教训,也有许多收获。时光尽管过去了好多年,但我对10年前在《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的《资本大置换》报道一直有着很深的感受。当时此文反响强烈,影响大,引起众多经济界和党政干部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引起了全国许多重量级经济学家的关注。报道的主要内容,是都匀在城市建设中创立的一个带有强烈理性色彩的“资本置换”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张报纸,经济新闻所占比重很大。但是,目前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是自治区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经济战线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却是我们的经济报道显得苍白无力,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步伐;一方面是经济活动本来和千家万户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却是相当一部分读者似乎与经济活动无关,对经济新闻不感兴趣,不爱看。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是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快.还是信息时代猝不及防的到来,总之,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大。一项调查显示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大大高于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特别在中老年和知识层群体,主动收视率达70%以上,有些中老年同志竟形成一种独特的观看模式:19:00——20:00守在电视机前,20:00以后,新闻、信息收索完毕,咔嚓一声.关机散步.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广播采编工作已经22年了。如今回顾采访经历,我采访得最多的是那些普通劳动者,这是一个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群体。采访他们,给我留下许多特别的感受,留下许多难以抹去的记忆。普通劳动者的特点是“普通平凡”。就在这普通与平凡中间,蕴含着真实、真诚和崇高,要反映他们、报道他们,就必须走近他们,深入挖掘他们的本质,反映他们的疾苦和喜怒哀乐。我普经采制过一组有关“三北”防护林的系列节目《绿色的屏障》。在宁夏,三北林业局的同志介绍了一位农村妇女在沙漠中种树的事。这位农村妇女在丈夫死后,带着两个儿子在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