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庞春梅是《金瓶梅》中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她聪明伶俐、高傲逞强、凶狠泼辣而又自卑自贱,封建礼制文化长期的蔓衍与熏陶,又使她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作者塑造这个形象,具有明显揭露丑恶人性和戒淫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中庞春梅性格宽宏大度,希望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她人格高尚,决不容许玷污。在有仇必报的同时,又能以德报怨,体现出她人格的高尚与宽宏。同时,她还是一个十分讲究情爱和友谊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第一奇书"《金瓶梅》中塑造了不少典型的士人形象,诸如滥竽充数的水秀才,贪财好色的温必古,贪赃枉法的蔡蕴与钻营堕落的安忱。这些形象所引发的不仅仅是对人物形象本身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艺术典型背后发人深省的社会内涵,尤其是他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晚明社会士人风气,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思潮开始打破二元对立观,对人性的解释不再单纯以善恶区分,而是深掘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三浦绫子的《冰点》中端庄君子的内心世界纷繁复杂的变动暴露了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和欲望,而正是这些本性和欲望不但在人们追求完善自我的路上给人们造成了内心的矛盾,阻碍人们向前发展,使人遭受精神上的折磨和良心上的谴责。  相似文献   

5.
人性的弱点     
有些人听不得一点点批评或表扬,常常或暴跳如雷或忘乎所以。故事中的科学家也未能幸免,终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教训深刻啊!  相似文献   

6.
庞春梅和潘金莲李瓶儿并为<金瓶梅>的书名,她一生的升沉境遇独具特色:身份由丫环升为"二房",进而被封为"诰命夫人",人性由怪人变成蠢人最后发展成狂人,命运也随之由奴婢堕落为淫妇、邪妇最终演变成狂妇.作品通过这位西门庆家兴衰浮沉的见证人,窥视出人世动荡变迁和晚明赤裸裸的世情风貌.  相似文献   

7.
庞春梅和潘金莲李瓶儿并为《金瓶梅》的书名,她一生的升沉境遇独具特色:身份由丫环升为"二房",进而被封为"诰命夫人",人性由怪人变成蠢人最后发展成狂人,命运也随之由奴婢堕落为淫妇、邪妇最终演变成狂妇。作品通过这位西门庆家兴衰浮沉的见证人,窥视出人世动荡变迁和晚明赤裸裸的世情风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金瓶梅》小说中三位主要女性的一生遭际以及她们与男性的权力制衡关系,来探究在争取女性权力问题上的三种不同选择方式:潘金莲是人性之权的自觉追求,李瓶儿是家庭之权的半途而废,庞春梅是社会之权的饱暖思淫。三位女性无一例外的死亡结局,告示了本文的主旨乃是对人性弱点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邹启胜 《文教资料》2014,(24):12-1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用了较大篇幅描写这个人物形象。但是,《金瓶梅》中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并且在情节安排上也有意淡化武松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好汉,而到了《金瓶梅》里的武松倒更像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亡命徒,而非一个单纯理想化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金梅瓶》中的两性观受到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重情轻理社会思潮的明显影响,注重权钱交换与情欲感受,体现出迥异于传统的新特色。从社会文化意义上说,这种两性观是对传统两性文化的挑战,喻示着两性关系中新质素的萌生,同时在情欲的表层下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的作者非王世贞莫属。根据有四:①“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并非地名,而是运用藏词艺术手法隐含作者姓王,是一个孝子;②弄珠客《序》采用析字格手法,表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是嘲弄姓朱的皇帝;③王世贞的父亲王Yu被杀与嘉帝有直接关系,替父报仇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主要动机和根本目的;④作品中的明代三个真实人物是王世贞的暗示性符号。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中人物之互相称谓丰富多变,往往不见于字书所载。这主要是由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与其妻妾、家人、伙计连同仰赖他生存的帮闲篾片构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西门庆出身“破落户浮浪子弟”,缺乏传统道德化的教养熏陶,却又不乏财势,这就使得依附于他生存的各色人等与他之间形成的关系呈现出卑俗无、寡廉鲜耻、势力纠结、情欲外露的特点。小说的叙述人巧妙地利用称谓的变化揭橥了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的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犯笔"、"灰线式三X体"以及"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金瓶梅词话》中,四种形式的反问句均有,尤以是非问形式最多,反问句的句式、语义与现代汉语有异同,其主要差别表现在反问句的疑问标志方面。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但在写"明"时作者往往选择明代不止一朝独有的事件,例如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或不止一朝独有的人物,例如"张龙"等来安排情节,表面上模棱两可,使人捉摸不定,但在关键处作品是有严格界定的。我们在明白了《金瓶梅》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后,又结合明代最原始真实的史料《明实录》,即可判定《金瓶梅词话》中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指的是正德、嘉靖时期而绝不是万历时期,进而证实《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与《红楼梦》都对女性着墨较多,已引起了学者对女性意识问题的研究,但并未涉及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因此,从偷情情节出发对两部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是有意义的。偷情情节的描写反映出女性在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有无及程度。《金瓶梅》女性面对自然肉欲,或沉沦于自然本能,或消融于社会中。《红楼梦》将女孩与妇女区分开来:女孩有主体意识的自觉,但最终在封建社会下走向悲剧命运;妇女们或变身为欲的符号,或售色易财,并无自我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8.
永福寺是《金瓶梅》中重点写及的一座寺庙,关于永福寺的来历,小说里存在着两种矛盾的说法.文章认为,永福寺作为周守备家香火院的说法更为合理,永福寺来历问题上的矛盾可能与"陋儒补以入刻"有关.另外,小说对永福寺与世俗社会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客观上反映出晚明时期佛教呈现堕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人物身份、关系、作态真假莫定,反映了封建伦常、人性的失落与败亡.作者开辟西门家庭这一窗口,剥落了黑暗社会的虚假外衣,让世人窥见了腐朽荒唐的社会真相.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功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一代新人。这里所谓“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发展到某一时代所必然塑造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