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早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之变迁历程中,东汉晚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艺术中对“空间”的视觉表现上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直接促成了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对“空间”表现模式的成熟。这种“变化”应该是与东汉晚期以来,当时士大夫画家阶层在绘画理论构想与绘画实践活动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独特的关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的绘画教育颇有一番道理,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一、幼儿绘画心理的发展进程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经历着三个明显的阶段:4岁以前称“涂鸦阶段”,5至9岁是“图式阶段”,9岁以后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三个阶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但可以加速发展)。就涂鸦阶段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半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3岁时,动作有所控制,即能重复同一动作;3岁半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而到4岁,则已有一定的“拟像”能力。“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刘绘画动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充满冲突而又有所建树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绝大多数汉人的时期,这个时期悬殊的文化差异和激烈的民族矛盾,给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对于前朝狭小的政治和人文空间,但却更激励着中国绘画艺术以顽强的生命力于“夹缝”中发展,进而繁荣。究其原因本文从文人画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曹琼晓 《文教资料》2010,(28):93-94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造形理论与人物画的实践.其中主要通过探讨顾恺之绘画及其“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理论,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与“气韵生动”的辩证关系及其人物画创作等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造形理论的统一性及传承性。  相似文献   

5.
阙华萍 《天津教育》2021,(9):175-176
目前,幼儿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开展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选择将“比手影”“捉迷藏”和“过家家”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通过将游戏与绘画相融合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在辅导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我感到儿童需要绘画上的辅导,尤其是10~12岁的儿童,更需要辅导.心理学分析表明,儿童到了10~14岁属于学龄中期,是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所以常常把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广泛的兴趣,不再像幼儿时期那样充满幻想,即赏识成人画的写实功底,又总觉得自己画不好,处在想画写实又画不了写实的痛苦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对象的形神,同时把抒发作者胸臆作为艺术目的。这种承载着东方文化理念的写意精神滥觞于六朝时期,经过了从“传神”到“心印”的发展过程。其审美追求在造型上是重神轻形的,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主张心物交融,物我两忘。因而将中国古代绘画引入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从色彩的发展史来看 ,绘画的不同时期 ,为了突出其艺术风格 ,色彩的使用都是受到一定制约与限制的。现代主义绘画的主题是“自我表现”,在色彩的运用上主张摒弃一切“自然色”,把主观表达放在首位 ,形成了现代主义绘画自由、主观、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研究》2011,(2):2-F0002
克里姆特是1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因为各种文化的影响在人和艺术的领域都进入一种自觉时代.绘画美学也因此产生并发展了,其基本概念、命题、范畴、理论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绘画美学思想的一个真正的开创、奠基时代.顾恺之、宗炳、谢赫三大美学家提出的“传神写照”、“畅神”、“气韵生动”说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彩画,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把它当作外来艺术,把英国看成水彩画的发源地。实际上水彩画并不只是源于西方.我国使用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用“没骨法”完成的。水彩一作品,有更久远的历史。公元前的战国与秦汉时期的绘画。如金雀山和马王堆出土的帛画,被认为是古代绘画中“没骨法”的先驱,明清时期的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使“没骨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特别是两宋与明清画风的交替时期,倪瓒的“逸气”努力促进了文人绘画质的飞跃。无论从董其昌“以禅论画”到石涛“一画论”,都是在儒、道、释三种思想渗化的过程中,激发着新传统的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盲目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因此.要求她们“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准做任何出轨的事情是不现实的。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屡犯错误.以及性格内向、孤僻、怯懦的所谓“特殊生”等等,他们早已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性.  相似文献   

14.
对绘画本质的认识是宋代绘画思想的一个焦点。宋代300年间,绘画的本质论呈现出由以“理”为本到以“意”、“趣”为本的发展趋向,这一趋向是主体意识在绘画中逐渐觉醒的过程,是绘画本质上走近诗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比例”又是绘画必须的要领。搞好绘画“比例”教学,能把外在的知识、技能内化于学生身心,从而提高其智力。因此,弄清“比例”的性质,正确地运用“比例”将不失为绘画教学的一条捷径。须知,结构形象靠“比例”构建;构图安排靠“比例”完成。可以说,离开比例就无从绘画。只有会比才能会画。“比例”是绘画教学  相似文献   

16.
贾丽 《考试周刊》2013,(69):185-185
创意绘画在近年来是一个热点.有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兴趣班、辅导班专门学习创意绘画,文章提出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积极融入和渗透创意绘画教学.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体验型”绘画中落笔生画;在“无声”绘画中插入“有声”;在“创想式”绘画中激发想象;在“情商”绘画中展现个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素描艺术与教学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林斌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就高度地重视素描,他们把素描称之为:“绘画的源泉”“灵魂”,是“造型的精髓”,是“学习自然的重要手段”,是“建筑、绘画、雕刻之父”。当时的素描主要是帮助画家对周围事物的造型、人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和巴洛克美术是外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西方文化史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本文用有关绘画的成对的阐述分析的概念(如“线条风格”和“彩绘风格”,“平面性”和“退缩性”,“封闭式”和“开放式”,“多样性”和“统一性”),进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表达性绘画疗法是艺术心理治疗的模式之一,“爬山图”是绘画疗法中的一个主题,能够用于探索来访者的目标和压力源。教师可将“爬山图”绘画技术用于团体辅导课,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创作“爬山图”,呈现压力状态;讨论与分享绘画;寻求压力解决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班幼儿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求知欲增强,技能逐步提高,在美术创造上,进入了一个旺盛时期。这就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使幼儿将观察、构思与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更好地发展创造力。“编故事画画”是熔知识、绘画技能与创造能力为一体的幼儿美术活动,它具有趣味性强、创造余地大等特点,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