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人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教育是培养人们生命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生态认知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机械工具论认知,从有机整体的生态认知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功利主义看法,从“推己及物”的生态伦理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审美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审美,从“天地大美”“自然全美”的生态审美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出人们真善美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3.
羌族生命礼仪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个体生命表层物态形式与深层精神心态内外统一性的桥梁,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实现生命教育的一种持久有效的重要载体和场域,以各种内隐外显的仪式活动体现和延续族群文化和生命智慧的精神血脉,潜移默化地启迪着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精神的思考,牵引出羌族人对自然生命转变为社会生命,再转化为精神生命之人生历程的的生命大智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由此,生命教育理念开始在教育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从生命的视角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文章通过对2004年文献检索,从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视角、生命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学校管理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这几个方面对生命教育作了综述,以期引起大家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65):83-84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世界价值、生命价值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人们更注重精神的需求,随之生命的意义更重大。生命教育中关注人们的生命是教育的本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维持生命充满活力、健康的保证。体育可以让生命充满激情、热情,还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可见生命教学和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值得教育界审视和研究,作者就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性的事业。个体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是"因生命而生"、"为生命而成"的活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基准,使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同时,它也使得教育的目标从生存转向生活,教育的立场从社会转向个体。生命化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应然追求,而且,更是"以人为本"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是人类社会所关注的永恒话题。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人类与社会生活环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的创造物却日益疏离,人们似乎逐渐迷失了生命的存在及其意义。倡导生命教育,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针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起初是以死亡教育为主要形式,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1968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中发生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不断给人们警示,触目惊心的社会事件背后体现的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这直接给我国教育事业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渗透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了科学的优化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全 《青海教育》2009,(7):58-59
体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生命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促进机体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生命体的存在状态,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体育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生物价值、心理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看出,体育为人类创造着美。不仅创造着主体的审美对象,还创造着审美的主体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以促进生命发展,发掘个体的体育潜能,美化人的生活,树立理想的人生,进而创造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2.
毛英 《科学教育》2007,13(4):32-33
1 案例背景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预防艾滋病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节。  相似文献   

13.
观点集锦     
《教育情报参考》2006,(7):52-52
从“工具性教育”到“生命化教育”:让教育为生命而存在,课程改革应突破文化阻隔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冯建军认为,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成全”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工具性教育”偏离了生命的原点,陷入了功利之中。这种教育,被重视的只是教育的工具价值,被看好的只是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关于0~3岁婴儿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对教育的研究,人们对早期教育的关注更多投向于幼儿和幼儿园。目前,无论是从教育理念上,还是从社会的需求上,早期教育已延伸到从生命的产生即零岁开始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教育做好衔接,预示着幼儿教育的延伸已势在必行。对0~3岁的婴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针对于此谈点浅见。一、对婴儿发展的认识对婴儿发展的研究是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探讨关于人的本性和人类发展问题的继续。早在17世纪,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教育攸关生命的质量,因此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尊重老年生命价值、使老年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因此首先需要读懂新时代对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并由此确立以服务为本位的高质量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与基本框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价值基础,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为导向,让老年人回归其本应具有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则是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最终通过对集聚温度、提高精度、提升效度和拓展宽度的关注,实现服务老年群体、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说,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唱响生命之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可以说,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唱响生命之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茂 《今日教育》2005,(7):90-9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内涵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使他们对自身有一定的认识,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对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互动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进而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近年来,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基点和最高教育目标,立足于“以人为本”,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以下,是我在学习、研讨生命教育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汪庆伟 《双语学习》2007,(4M):133-134
创造教育的收效甚微的历史与现实,促使人们反思创造力的内涵。创新处于创造力的第二个层次。创新的提出和光大在于社会文化动因。从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更具普适性,更亲近个体的生命成长。教育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渴望享受高品质的家庭生活,关注个人生命的幸福和质量。大力发展家政服务行业,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要,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本文从社会经济与发展、社会分工、生命质量和女性主义观点四个维度分析家政教育的性质,从而为我国家政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