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健  毛越华 《贵州教育》2014,(18):39-42
正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后,举国上下都在积极地践行着这一指导方针,教育界更是在积极把这一指针落实到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之中。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形势,如果要把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要让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要让每个人的行动都符合于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就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让教育先行——从学生、娃娃抓起,让教育来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作为新时代和新形态的文明形式,其建设肯定需要新的视野.简而言之,其新视野主要体现在四个相关的维度上:在发展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价值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权利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平等的权利观;在道德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关怀.可以说,生态文明将以广博视野去重新审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也将成为点燃人类文明前行这一明灯的必由之路,而正确认识这四个维度又是建设生态文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设计出的满足现代化物质精神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山区、丹江口水库库区,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良好,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分析了十堰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的成果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拟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四个方面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道家的哲学思想注重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讲求无为的思想,崇尚人们尊敬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无疑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提出,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追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协调与永续共生的社会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文明形态和文明建设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不但互相包含,而且直接相通。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和谐协调,生态文明的基本原理是:和谐协调与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的良性互动原理;发展生态生产力原理;学习生态智慧与发挥生态优势原理。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21世纪的新体现,并蕴涵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方法论。生态文明理论可以应用到构建和谐社会中去;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要重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意蕴,能使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更好地动态把握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充分的政治关注、良好的政治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及广泛的公众参与,既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必需的,也是政治文明建设中应该关注和包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生态观理论贯穿其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道路的开拓,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而崭新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和引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双向依赖和相互作用、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受自然界及其规律性制约、人应善待和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等生态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方向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我们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以人为本谈生态文明建设是没有意义的.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为本,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应该遵循的核心理念或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明社会的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然也不能少了生态文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首位,通过物质、精神以及规章制度等方法管理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精神文明.党的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上了议程,党和政府把这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列入了正式的政府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制定了又一条明智策略.在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林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长远的生态意义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生态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他们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果,它是人为自然的代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论文试图从文明发展历程分析科学技术推动作用,并探讨科学技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双刃剑作用,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社会的主题思想——人地协调论,以及其它可行性方案,以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基本理论是关于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权利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中西方生态伦理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有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西生态伦理文化互补中,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本土化的生态伦理学,极为重要。文本试图从宏观视野,对中西生态伦理思想文化资源进行简明梳理、整理,为确立生态伦理观,解决现代化相关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国外的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和观点。深入研究国外生态文明理论尤其是循环经济理论、稳态经济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等,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本文将这些论述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思想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二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思想是对民生理论的创新;三是系统工程思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四是制度化、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一个与自然相关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早期卢卡奇把自然规定为一个社会范畴是错误的,施密特把社会说成是一个自然范畴也并非科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引领和规范人的实践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理解人和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从生态文明观念和建设路径两个向度上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认知与定位,有助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而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把握与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内涵: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生态支持系统;生态文明要求政治生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