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冲浪运动     
韩青 《家教世界》2014,(12):12-12
有个女孩性格孤僻,不善于和他人相处,经常与别人产生矛盾。因此她换了好几所学校,可是在新的学校里她还是不能与同学们好好相处。她总能找出同学们身上的缺点,比如说谁的声音太大,谁瘦得像皮包骨,谁不是好学生,谁是捣蛋鬼,谁骄傲自大……有一次,爸爸听完她的话后,让她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些黑点,然后问她看到了什么。女孩答道"除了黑点,什么都没有看到。"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呈现】小丽6岁了,刚成为一名一年级新生。然而开学很长时间了,她还是不会与小朋友相处,不愿来上学,也不愿在小餐桌吃饭、午睡。每天来上学的时候,她都带上妈妈的一只手套,说看到手套就会想到妈妈。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班主任张老师带着小丽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求助。小女孩儿衣着干净,神情忧郁,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在和她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1 我姥姥82岁了,属羊,山东老年女性。 她处事是以命运难测为出发点的一种透彻的实用主义。她能看到错误和不幸,但坚决只归因于偶然、环境、命运、安排。她有时犯傻,但从不软弱,凡表现出来的软弱都不太诚实。她不自我谴责,光伤心不绝望,遇到困难时,她或闹、或埋怨、或说瞎话、或还击、或先埋伏着等待还击。  相似文献   

4.
“卖——豆——腐……”每天清晨,村子里就响起清脆的叫卖声。一听这声音,我就知道是村子里的张大婶。她的叫卖声与众不同,她总是把声音拖得长长的。一天清晨,门外又传来“卖豆腐”的叫卖声。侧耳一听,咦,这声音一点也不清脆,好像是从嗓子眼里硬挤出来的。这是谁在叫卖呢?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张大婶的女儿冰冰。奇怪,冰冰姐是初三学生,不去上学,来卖豆腐?这时,妈妈也走出来了,问冰冰姐:“冰妹仔,你怎么卖起豆腐来了呢?难道不去读书了吗?”冰冰姐抽抽噎噎地说:“我妈要我退学,她说学费不够,还说读书不如挣钱实惠。”说着说着,便吧嗒吧嗒地哭…  相似文献   

5.
"老师,黄胜在哭!"一个女同学怯怯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什么事?""某某同学不愿与她同坐,说她邋遢!"这时,一个山村留守儿童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蓬松的头发下露出一张面黄肌瘦的脸,一看就知道是营养不良,再加上穿着破旧,就显得愈加格格不入。她也很不合群,下课时,总是一个人在校园里自顾自地玩着。  相似文献   

6.
熊仕喜 《班主任》2014,(12):15-15
"如果你不小心弄掉了同桌的文具,正准备向她道歉时,她却冲你大骂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处理?"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意在让学生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小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一名叫王娟的女孩兴冲冲地站起来说:"她骂我,我也要骂她。"她的话引起学生们一阵哄笑,有人像是要证明她所言不虚似的,连忙应声说,她平时就是这样,谁惹她都没好果子吃。  相似文献   

7.
案例:有这样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讲台边还堆着一堆未撮走的垃圾,便横眉瞪眼地大声吼问谁值日?她沉默了一会见没有人吭声,就把讲桌上的木制教具狠狠地砸向地面。此时,值日生不得不站起来说:“那是因为撮箕把掉了,撮箕太脏,而且已向班委反映过。”教师听后更是火冒三丈:“把掉了就不能用了?脏,你们是大家闺秀还是千金小姐?”接着,她还义正词道理,什么“脏累我一舍己为人啦”……事后,只听被批评的学生说:“我们只是想给老师提个醒,撮箕没把该换了。不换也罢,没想到他竟然发那么大的火,讲了那么多大道理,谁听?她砸坏了教具,教具不也是钱买的吗?…  相似文献   

8.
放下     
朱时宏 《生活教育》2012,(23):40-41
周二放学后,我刚收拾妥当,准备离开学校。一位八年级的老师"拎"着两个男生来找我。看这架势,这两个小子一定是闯祸了。果然,当我让他们三人坐下后,老师就向我"控诉":两个小子在自习课上起了口角,然后竟然打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并不是所有的南方,都代表着温暖。苏晓芮三岁时父母就离了婚,当父母问她跟谁时,懵懵懂懂的她根本不知道"跟谁"是什么意思,怯生生地说了一个"爸"。理由是,父亲经常为她买五毛一支的柠檬味棒棒糖。于是,房子给了母亲。父亲带着苏晓芮还有—部分财产,坐着绿皮火车,轰隆隆地来到南方。父亲带她找到已出租的老房子,想让房客搬出去,谁知那...  相似文献   

10.
一清明4月5日那天,清明不照常又照常地醒得很早——她平时都是由住在楼上的夏至在她卧室正上方把音箱音量旋到最大放摇滚乐,还一边跺脚一边吼清明起床噢这样叫醒的。夏至对门那位照顾他俩的老叶不得不一边大骂夏至小赤佬,大清早的想吵死人啊,一边絮叨不止地咕哝清明没见过有姑娘家这样懒的。但在清明,也就是生日这一天,清明总是早早地醒过来,玄得很。  相似文献   

11.
陈涛 《班主任》2012,(11):48-49
小诗不仅学习好,而且弹琴画画样样拿手,冰雪聪明貌美如花,仿佛所有优点都集中在她身上,自然地,她身上不时露出一股傲气,让人敬而远之。她极少参与班级活动,像劳动、运动会这些"又苦又累"的集体活动就更不用说,当别人都玩得热火朝天时,她总像个小公主似的站在一边,不屑与同学嬉戏。久而久之,同学们也挺反感她,都不愿与她亲近,终于,她被同学们完全孤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蒋尼 《新疆教育》2013,(1):111-111
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叫邹婷婷,白暂的瓜子脸上饱含忧郁,一双大大的眼睛时而溢满对世间的仇恨,时而又流露出企盼帮助、渴望关爱的神情,是那种使人一见就生厌恶又要动侧隐之心的怪异而又文静的女孩。她本聪明,但心思总不放在学习上。她很少与同学讲话,从来不与大家玩耍,性格孤僻。一旦谁惹恼了她或她心情不好时,就用尖刻的语言谩骂别人,甚至老师。她特别喜欢吃零食,没有钱买时就偷偷拿母亲的钱、同学的钱;她还对母亲、老师撒谎。为此,曾多次伤了她母亲的心。在班上,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不愿与她来往。  相似文献   

13.
宋清平 《高中生》2013,(6):52-52
林医生:我很苦恼。这种苦恼来自我与母亲的恶劣关系。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处处看我不顺眼。在她的眼里,我似乎一无是处。昨天吃晚饭时,我刚夹了几片肉,我妈就骂道:"总是吃肉,一点蔬菜都不吃,你瞧瞧你那满脸痘。"谁都知道长痘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有关,她却硬说是我不吃蔬菜所致。林医生你说说,她这不是明摆着看我不顺眼嘛。平时她还喜欢拿我跟别人比,  相似文献   

14.
编读通道     
《中国德育》2008,(3):1-2
教育仅有公正是不够的 女孩儿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她没事儿似的拾起前桌掉落的橡皮,用小刀儿掉几个角,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她神秘兮兮地给我打小报告,说谁偷了作业本、谁抄了家庭作业……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可是我在她身上却找不出一丝光环。班里的男生总爱捉弄她,女生也不愿和她玩。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一:发言不主动 措施:事先安排重点发言人 评课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怕评不好,或者是不愿"抛头露面",或者是出于其他种种顾虑,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发言。针对这种隋况,可以在听课前就安排好重点发言人。最初几次活动可选择上进心较强的老师作为重点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当潮水涌上年代久远的堤岸,夏天连接了下一个夏天。你,什么样?当大雨席卷烈日当头的村落,夏天淹没了下一个夏天。你,什么样?跳过绿春悲秋忍冬和来年更加青绿的夏天。你又出现在我面前。眉眼低垂。转身带走整个城市的雨水。再转身带回染上颜色的积雪。麦子拔节。雷声轰隆地滚过大地。你泼墨了墙角残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个没有跌宕的夏天。来年又来年。却未曾等到一个破啼的夏至。终年不至的夏至。逃过来回往返的寻觅。他不曾见到她。她不曾见到他。谁都不曾见到它。那个从来未曾来过的夏至。世界开始大雨滂沱。潮汛渐次逼近。很多时候立…  相似文献   

17.
刘淑贵  Limy 《高中生》2012,(4):8-9
曾经的初中,我是她的班主任,而她和我,却对抗了两年。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本里,我是第一个被她写进"死亡日记"的人。不能忘记,刚刚进入初一的她,瘦瘦高高,脸上写满了朝气、快活与新奇,虽坐在不起眼的角落,却仍能引人注目。她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满是令人感动的期待。初一上学期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经过整整一个漫长的暑假,我这次迎接  相似文献   

18.
作为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满腹经纶。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在我不算很长的从教生涯中,时常听见父母们如此抱怨"家里的书一大撂,可是他(她)就是不爱看。"其实,让孩子爱上读书并不难,难的是父母是否有这份恒心,为孩子打造一个书香家庭。  相似文献   

19.
放下一身轻     
许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累,生活充满着不如意,关键是舍不得“放下”。如同渡过了河,依然把船背着。“放下”,需要的是勇气。一个人在过桥时不小心跌了一跤,悬在半空中的他大声呼叫,希望能有人来拉他一把。这是一条干涸的河流,桥面到河底不过一人多高。听到呼救的人,忙叫他撒手放下就行了。可这人手却越攥越紧,任别人怎么劝,就是不松手。旁边的人以为这人可能是个疯子,也没谁去理会他了。  相似文献   

20.
羽羽是我带小班时的一个插班生。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时,她是由爸爸、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带来的。那时她扭着身子,不敢看我一眼,是她的奶奶硬是把她的身子转向我,她的爸爸催促她说:“快说老师好!”可她一声也不吭。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她从不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也不与同伴交谈、做游戏,更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请她站起来说话,她常常红着脸,低着头,甚至紧张得下巴不停地颤抖,说话直打哆嗦。班里的孩子谁也不愿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