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题回放 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有时会失去很多东西,可能是一件寄托着无限情思的物品,可能是留给你很深印象的人物,也可能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那些曾经拥有并非常珍惜的事物,我们要用心去寻找.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请你以"寻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牡丹江市第四中学初三月考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2.
晚明时期政治腐败,晚明文人失去传统社会意义上的自我生存价值。"人情必有寄,然后能乐。"晚明士人在世俗生活之外,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积淀着中国文人精神的山水始终寄托着他们心灵的慰藉,除此之外,他们倾向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观照,创造出一种艺术化的生活空间,寄托情思。这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意境,更多来自禅宗淡然超脱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晚期热情而混乱的欧洲社会的深深忧虑。哈姆莱特是一个失落了信仰、陷于困惑并寻找着精神寄托的“流浪儿”。他的犹豫与延宕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人们失去上帝,又失去个性自我拯救、自我解放的信念,失落了信仰,找不到新的价值核心,精神无所寄托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之艺术象征。  相似文献   

4.
围棋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围棋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围棋是文人生活的伴侣、友谊的纽带、精神的寄托,许多文人留下了大量咏棋诗。由这些咏棋诗可知,他们往往在黑白天地里缓释压力、寻找快乐、体悟生活。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万丈红尘中,常常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二十多年以前,好了许多倍。然而,人们却普遍感到自己的幸福指数在下降。被物欲所累,当我们在享受着物质文明所带来的自由的同时,我们的心灵正在做着物欲的奴隶。于是,人们想到了读书,从学生、老师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书中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6.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精神困惑和心理危机。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消除精神困惑,化解心理危机,寻找新的精神和心理寄托。当前,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作风教育、创新精神教育、诚信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围绕井冈山精神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意识,诗人们以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与博大的民族精神关注着故土与人民,并以一种不断走向成熟的自审意识,审视着民族的精神文化与生命形态。诗人们无论是以家园式意象的捕捉还是对民族文化记忆的传达,都是一种深刻的灵魂洗礼与一种强烈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8.
担任班主任工作四年来,我观察到高职学生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现象,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一"、偶像崇拜"现象偶像崇拜,本是一种心态,是心有所属的精神寄托。当今  相似文献   

9.
在陶渊明的生命体验中,孤独意识是最为强烈的。孤独是对现实生活和庸凡生命的否定与抛离,代表着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孤独不等于孤单。孤独是深层的精神状态;孤单则是浅层的情感体验,有时可能作为孤独的一种表现方式。孤独是个体生命与群体的隔离状态,是高迈的精神追求无所寄托的虚空境界,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便是面对宇宙时空和社会的“茫然与无家可归之感。”  相似文献   

10.
俄狄浦斯情结是作家张炜对精神家园苦苦寻找的一种寄托方式,在张炜的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对“家园”的守护和寻找,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不受侵犯,还要在现实生存中进行挣扎。张炜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人类进行道德关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希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普遍缺少的就是这种乌托邦精神,而是拒绝崇高,追求感官刺激;玩弄文本游戏。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12.
《额尔古纳河右岸》几乎以无标记、无刻度的思维叙述着一个民族、一类人群的历史,不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实愈来愈远,而且可能是反现代、反现实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为现代人寻找生命轨迹。从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生存方式,也看到了一种信仰的坚守,作品是在被抛弃的历史中重新寻找一种精神。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历史生活的古朴、典雅与现代人的生活旨趣是一种必然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王忠文 《考试》2008,(12):48-50
[例题]奥运火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它蕴含着精神的力量,寄托着对理想与信仰的追求。传递奥运火炬,不仅是一种活动或仪式,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与传承,它号召全世界的青年和民众团结在奥林匹克旗  相似文献   

14.
电影《喜福会》以移民到美国的四对母女的成长史和家庭史为主题,整个影片满盈着挥之不去的中国文化情结,讲述着华裔群体的家族寻根故事。电影中植入了许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符号,片中人物讲述中国故事,寻找族裔精神,以聚会方式找寻相互依存、帮助、友爱的社群,寻求心灵的归属和精神的寄托,以达到海外华人生活中喜与福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读者     
《教育》2006,(20)
中国高等教育历经沧桑,走过风雨。每一所高校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文化氛围,凝聚着一种独特的教育精神。在中国进行着世纪大变革的新时期,高等学府思想最为活跃,寄托着人们的精神向往与期待,同时也在承载着时代所给予它们的新的精神符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到来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机遇,高校评估是学校规范办学思想健康发展的保证,每一所高校也在以此为契机塑造着学子们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两晋时代是一个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时代,士大夫文士们面临的是生命朝不保夕的现实。为此他们投身于玄学之中,从老庄思想,尤其是庄子思想中去寻找精神寄托以超脱现实的无奈,于是孕育出众多带有老庄色彩的赋作。读这些赋作,我们能寻找到大量庄子思想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关注的是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山水和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文景观。作家在寻找自己和民族的精神寄托、反省中华文化时,做出了从历史认识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九龙洞得名的多种说法,足见九龙洞洞名文化之多彩。九龙洞是桃源铜仁的一处重要景观,集山、水、林、洞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武陵主峰梵净山下的辰沅之源头。锦江铜仁,是桃花源中的城市。宋代命名的湖南桃源县,是人们寻找桃花源八百年而不得的一个精神寄托,是寻找桃花源的出发点而非终点。今日之铜仁,不再是“缘溪行”方可进入之地。她有了铁路、公路、飞机,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的《化苦旅》关注的是化源远流长的人山水和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景观。作家在寻找自己和民族的精神寄托、反省中华化时,做出了从历史认识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甲马是流行于民间,专供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中用于焚烧或者张贴的民俗文化用品,是劳动人民祈福纳祥、禳灾辟邪的特殊精神寄托媒介,是一种民间木刻版画。它集民俗、宗教、艺术于一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是珍贵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