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2.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3.
三、在桂林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我们救亡日报同人在战火纷飞中离开广州,经肇庆、柳州,于11月7日晚到达桂林。当晚我和林林同志就到桂北略206号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找到了李克农同志。当时,救亡日报的社长郭沫若同志已由武汉撤退到长沙,广西政治情况又很复杂,因此,救亡日报复刊后的方针政策,以及筹备复刊必需的人力物力,都要尽快向郭社长和当时也在长沙的周恩来同志请示。于是,当即决定,由我第  相似文献   

4.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12):73-75
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夏衍,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先后从事了十二年的新闻工作,在上海、广州、桂林等地辗转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  相似文献   

5.
王润泽  王洁 《新闻界》2012,(14):79-80
《华商报》1941年4月8日在香港出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对进步思想传播的限制,先后查封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关闭数十家进步报刊,也切断了中共在香港地区发行《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进步报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救亡日报》是抗战期间有着广泛影响的一份重要报纸,创刊于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十一月十二日沦为“孤岛”,十一月二十二日停刊。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在广州复刊,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后又停刊。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辗转到桂林复刊,一直坚持到皖南事变后,于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被国民党政府封禁。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出版,十月二十四日又被国民党政府禁止发行。《救亡日报》在它生存的二年多时间里,办办停停,数度起落,这种艰难多磨的遭遇,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算得上是少有的了。  相似文献   

7.
国内新闻界     
原《新华日报》等老报人座谈香港回归原《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国际新闻社、《救亡日报》和香港《华商报》在京部分老报人,5月5日在民盟中央聚会,纪念创刊建社60周年,畅谈迎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并举行《华商报史画册》首发式。出席聚会的有林默涵、冯亦代、丁聪、林林、李普计、惜英等。与会老报人在发言中缅怀了当年5家传媒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导下为争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诞生而付出的贡献和保持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胡星原同志解放前先后担任过重庆、南京《新民报》记者,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和香港《文汇报》记者。解放后,曾任上海《新闻日报》编委兼采访部副主任等职。《羊城晚报》复刊后,兼任该报上海特约记者和上海航空版发行站负责人。胡星原同志不幸于1983年7月11日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胡星原同志追悼会于7月19日下午2时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各界人士三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相似文献   

9.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10.
王仿子     
王仿子,生于1916年,原名王健行,上海青浦人。年轻时在米行当学徒。受巴金、茅盾、鲁迅著作的影响,1936年到苏州读书,积极参加当时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等活动。“芦沟桥事变”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长沙世界语协会,衡阳、桂林、上海、香港生活书店和桂林《救亡日报》工作。1940年2月在生活书店衡阳分店工作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经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派人营救出狱。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后,参加东江抗日人民游击队,在军需部、第五大队参谋部和《挺进报》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6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工作,任印制科科长兼宣传科科长。  相似文献   

11.
夏衍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他先后从事了12年的新闻工作,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商报>、<消息>半周刊、<南侨日报>、<野草>等报刊的编办工作.在这12年中,他对当时的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新闻现象等进行的剖析,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本文对其媒介批评实践略作缕述.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我正在昆明。后来在《华商报》负责的刘思慕、萨空了、高天诸位老师,当时也都在昆明。他们都是我先认识,后来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当老师的。我认识刘思慕老师是在桂林沦陷前夕。当时我随前华商报总编辑胡仲持逃亡到昭平,住在广西日报社。在我们路经平乐时,就同刘思慕老师住在一起。虽然是在逃亡途中,刘思慕老师和广西日报总编辑莫迺群仍编印号外,把战争情况及时地报道给读者。他  相似文献   

13.
夏衍与救亡日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衍同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而且是一名杰出的记者,在我国进步报刊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夏衍原名沈瑞先,祖籍浙江杭州,1900年生。抗日战争前,夏衍深入当时社会,细心观察并亲身体验下层人民的生活,写出名作《包身工》,堪称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夏衍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是在1937年抗战以后,他接受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委托,同郭沫若一起创办救亡日报。这张四开小报,随着抗日战线的南移,由上海到广州、桂林,辗转迁徙,历尽艰难,直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被迫停刊。救亡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统区吹响了宣传抗战、  相似文献   

14.
庾晋 《湖北档案》2003,(5):45-46
中共首次在国统区 获得的宣传陈地 《救亡日报》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所办,这是一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1937年7月28日,在潘汉年及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简称“文协”),潘汉年与宋庆龄、蔡元培、胡愈之、张志让等83人被推选为理事。 “文协”成立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潘汉年即通过该会宣传部长、共产党员汪光焕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提出出版《救亡日报》。但上  相似文献   

15.
众智 《传媒》1999,(2):14-16
由大众日报社邀请,部分报社参加的报纸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于1999年6月13-14日在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召开.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报刊司司长刘波、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孙友海出席会议.南方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湖北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哈尔滨日报、北京青年报、华商报、英语辅导报等十二家报社的负责同志应邀到会,大众日报社社长徐熙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可是,蒋介石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军事上不断骚扰我八路军、新四军;在舆论上颠倒黑白,千方百计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粉碎蒋介石的舆论封锁,唤醒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起来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创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在长沙创办报纸 1938年1月,田汉、廖沫沙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商议,将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社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座电影院楼上,计划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似,是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的。1月28日,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抗战日报》也于那天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田汉亲自撰文,纪念淞沪抗战,其中还特别写到参加过淞沪抗战,时任湖  相似文献   

17.
《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11月22日因上海沦陷而暂时停刊。翌年元旦,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又因广州失守而迁徙。从1939年1月10日到1941年2月底,“救报”在战时后方桂林度过了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我正在昆明。后来在《华商报》负责的刘思慕、萨空了、高天诸位老师,当时也都在昆明。他们都是我先认识,后来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当老师的。我认识刘思慕老师是在桂林沦陷前夕。当时我随前华商报总编辑胡仲持逃亡到昭平,住在广西日报社。在我们路经平乐时,就同刘思慕老师住在一起。虽然是在逃亡途中,刘思慕老师和广西日报总编辑莫迺群仍编印号外,把战争情况及时地报道给读者。他们这种忠于新闻事业职责的行动,使我很感动。桂林失陷后,仲持老师隐居到八步乡下。我辗转流浪到昆明,见到了刘思慕老师,有他照顾,住在高天老师给我的一席之地,才免了露宿  相似文献   

19.
徐四民先生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大会土的发言中,重提希望在北京创办第一家民办日报的要求,表示愿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尽一份力量。读毕这条新闻后,我不禁回忆起1949年春季香港《华商报》上展开的一场关于新中国新闻政  相似文献   

20.
长江的道路——从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识长江同志是在1937年抗战前后,当时上海正酝酿组织新闻界救亡协会,开始筹备这组织的有胡愈之、恽逸群、杨潮、陆诒和我,秋江好象没有参加。那时在上海办过《文艺新闻》的袁殊主张成立青年记者学会。后来我们和胡愈老商谈,愈老认为当时一些记者都不能算是青年了,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