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冲破封建的樊篱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脱离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革命而单纯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利己主义思想意识及其爱情观念的恶性膨胀是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他们的爱情悲剧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而本文将从她的爱情悲剧入手来探寻造成安娜这类女人悲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讲述的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突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的爱恨情仇。这部典型的婚恋悲剧,其悲剧性主要体现为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和伊莎贝拉等几个人物的婚恋错位的分析,进而挖掘其悲剧意蕴,也探究其悲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的爱情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旋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凌娟  陈才斌 《文教资料》2007,(18):72-73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而本文将从她的爱情悲剧入手来探寻造成安娜这类女人悲哀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因此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文中通过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的分析,阐述了人性在扭曲社会发生折裂、扭曲和毁灭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爱米莉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她刻画了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饱受苦难,忠于爱情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发展过程———从一味忍让到被逼反抗到最后的绝望,作者表明了她对社会的态度。希斯克利夫的悲惨境遇及他的忍受、他的失败,说明作者并不赞同对不平社会的妥协。作者用事实说明希斯克利夫的反抗是被迫的,是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对希斯克利夫的悲惨结局的安排则表现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绝望,是她消极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渥伦斯基并非人们简单理解的“花花公子”形象,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动摇于强烈爱情与习惯的生活准则之间,他是安娜悲剧的一个原因,但他也是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尤其是男女严重不平等的社会造就的。他的一生充满了人的积极愿望和盲目的奔忙,充满了激情和迷误。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塞琳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之深,恨之切,当爱遭到背叛,狂热的爱变成无边的恨.他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希刺克厉夫一向被认为是个恶魔式的复仇者,但笔者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奋斗者.少年时,他执着地追求和凯瑟琳相互拥有的幸福;失败后,他转而不顾一切地追求金钱与地位.笔者认为他人生目标追求的转变,是其被社会同化的结果.希刺克厉夫终究还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其人生悲剧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悲剧生动地表明了作为作家的艾米莉对社会和人生的怀疑与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进行分析,指出希思克利夫人性扭曲的根源主要是社会背景、生长环境和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处于生命力悖论中的生存困境 ,这在主人公希刺克历夫身上有着惊心的体现 ;作为弱者 ,他为夺回被亵渎的爱而作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作为强者 ,他把残酷的报复延续到无辜的后代上又是非人性的。作家否定了希刺克历夫暴力性的解脱方式 ,而把希望寄托在哈里顿和小凯蒂身上 ,从而以自己的方式指明了一条走出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精神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处于生命力悖论中的生存困境 ,这在主人公希刺克历夫身上有着惊心的体现 ;作为弱者 ,他为夺回被亵渎的爱而作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作为强者 ,他把残酷的报复延续到无辜的后代上又是非人性的。作家否定了希刺克历夫暴力的解脱方式 ,而把希望寄托在哈里顿和小凯蒂身上 ,从而以自己的方式指明了一条走出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 :精神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学史上关于主仆之恋这一爱情模式大都以悲剧结局,这种悲剧属于社会悲剧。文章通过对《家》中觉慧与鸣凤、《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对艺术形象的比较,分析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及各自不同的爱情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东方的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性扭曲,人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海外英语》2012,(6):182-184
Emily Bronte’s Wuthering Heights ranks high on the list of major works of English literature.In the novel,the hero-Heathcliff’s passion to Catherine’s love is very impressive to the readers and the love is discussed in all aspects.The paper wants to analyze Heathcliff’s emotion from the Oedipus complex that exist in Heathcliff;How men choose women that they love;And id,ego and superego exist and are represented by Heathcliff,Catherine and Edgar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Freud’s view on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7.
爱恨共辉煌——《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创作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说《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其在不幸遭遇和疯狂残暴的复仇史中迸发的强烈的爱与恨。初步赏析了作者的艺术手法和小说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那跌宕起伏的爱情悲剧无时不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论文以雅克·拉康的原乐伦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僭越理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希斯克里夫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9.
丁美杰 《海外英语》2012,(1):193+195
Wuthering Heights is the only masterpiece by the English eminent critical realist Emily Bront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the novel,there appeared one "other",who is Heathcliff,a colored man probably from the eastern world.The research proceeds from the tragic fate of the protagonist and connects his fate with the Victorian age,trying to analyze his identity of "other" in the novel and the profound effect it has on the tragic fate and regrettable love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