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学功利主义如载道观、言志观形成了冲击,影响到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康德美学思想中审美的无目的与有目的、理性与形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的统一便在于“美的理想”。这也对中国文人学者形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坚持文学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又主张其社会功用性,并力图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一书从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重构了康德美学体系,从自然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先验美学体系,从自由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本体论美学,并将康德美学的主旨概括为"自然与自由和谐论",这是新世纪以来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4.
5.
当前个人品德的探讨呈现出多视角的特点,其中德性伦理学为其提供了德性途径的视角,但却往往忽视和缺少规范伦理基础上的德性理论的研究,德性理论不仅存在于德性伦理学的领域内,同样规范伦理学也拥有自己的德性理论。康德的伦理学作为典型的义务论规范伦理学蕴含着丰富的德性理论。康德的德性理论是义务论基础上的人的品德理论,从义务与德性的统一来界定人的品德,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规范与德性的关系,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个人品德理论、促进个人品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康德的德性理论在道德原则与道德品格、行为者与德性卓越、德性与人类繁荣等基本问题上超越了当代德性伦理学。康德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是其德性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以成就有德性的人为目的,是个人品德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先验哲学基础上以理性实践的思维方式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但康德哲学革命的真实成果却完成于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古典哲学的超越和对现代哲学的开启之中.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通过生活实践对理性实践、自由的外在对内在和现实社会关系对自在之物等三个维度的扬弃使得康德所开启的哲学革命得以真正完结.实践思维方式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钥匙,也是我们探寻从康德到马克思哲学变革本质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形式质料说”中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和康德形式唯心主义中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亚里士多德“形式质料说”对康德形式唯心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界和平问题是每一个关注国际政治的作者都要涉及的问题。追溯和平问题的源与流,康德和威尔逊是两位典型代表。本文拟从人性论、战争观、实现永久和平的方式、现实性程度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二者的“和平观”进行比较,从而对二者的思想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认清把一国政制与和平与否关联起来的观点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胡友峰博士的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是一部颇富新意的论著,反映了我国新世纪康德美学研究的新进展。康德美学研究在我国新时期一直是显学,其原因无疑是由于康德美学  相似文献   

10.
康德前传统美学偏执于美与科学的纠缠,以理解物的方式去理解美,致力于建立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试图通过科学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来证明某物是美或是不美,陷入了对“美是什么”追问的怪圈,美学走进了误区。康德认为“没有关于美的科学”,并勇敢地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由对“美是什么”的探索,转到对“审美何以可能”的研究,实现了美学的革命转换,从而创建了一门新的科学:美学。  相似文献   

11.
审美日常化的当代语境下,审美超越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庄子和康德的美学思想均以其超越性指向为鲜明标志,但在具体的理论背景、超越的途径、超越的目标等方面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安瑟伦提出一种经典的有关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其要点是我们只要通过语词提到上帝,上帝就实际存在。康德指出仅通过概念推演,无法证明上帝存在。现代语言哲学使得哲学家可以区分说什么东西存在和什么东西实际存在。事实上,安瑟伦的证明和康德的反驳依赖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预设,从其理论预设出发,安瑟伦证明其实相当合理,康德并没有驳倒。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分别代表着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端与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因此,理解他们的批判对于理解西方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建构的重要一维是对康德先验理性中非同一性的强调。康德意识到现代理性主体主义使人陷入非理性和不自由的危机,并力图通过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和严格的理性划界来拯救人的自由和尊严。阿多诺重新强调康德批判哲学中先验理性蕴含的非同一性要素,批判启蒙理性在现代社会倒退为权力支配的同一性,并结合社会批判和心理学分析否定了道德普遍主义的观念性。通过对康德先验理性哲学体系的批判性重构,阿多诺重新确立了非同一性对于经验主体和个性自由的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学科,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该学科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社会学科,其科学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该学科的科学性认同水平较低,是导致研究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国际关系学的科学性,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才能改变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落后现状,使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分别代表着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端与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他们对康德的批判哲学中的不同点的强调,标志着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的开始。因此,理解他们的对康德哲学的不同的批判和继承对于理解传统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和由传统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的效力与实施是国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宪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艺评论中普遍缺乏对于作品知识世界之构造的重视和分析,并把它混同于风格、价值等因素。通过康德和海德格尔关于作品知识世界之构造观点的分析,凸显其分别对应于统一性和多样性追求,并从这种对比中发现,正是对于作品知识世界构造的不同认真导致了对作品的价值评判、道德判断等其它方面的差异,而形形色色的评论流派也因此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般法律原则"的属性、内容及适用等问题,在国际法学界虽颇受争议,然其被《国际法院规约》确认为与条约、习惯并存的国际法依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无论是国际法院抑或是其他国际法庭,在既有的国际司法实践中都曾经出现过多次援引和适用一般法律原则作为裁判依据的案例。因此,一般法律原则是实在国际法而非自然国际法;其内容源于国内法而非国际法原则;其不仅可作为辅助渊源也可作为主要渊源使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应对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归纳和对比,整理出一般法律原则的适用通则,藉此增强一般法律原则的实在法性质,推动其在今后被国际司法机构更好地适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库恩晚年自称“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者。库恩早年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虽未涉及康德思想,其康德主义在早期学术思想中有迹可循,以现象界与自在之物的区分来解释其范式转换与世界变化的关系也有其理数。库恩晚年以词汇系统(lexicon)概念与康德的先天知性范畴相类比,论述词汇系统概念及其与语言共同体的关系,以生物学中的生境概念说明世界的复杂意蕴,都表明深刻的康德主义印记。库恩在世界的主-客观性方面观点左右摇摆。库恩认同范畴的先天性而主张范畴可变,是对康德思想的某种发展。库恩的康德主义转向可以被认为是当今科学哲学研究“回到康德去”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