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必须实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量上的平衡。由于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水平状况等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性,生产要素的配置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既可以是较多的劳动者在低层次技术水平条件下与较少量的生产资料(以价值表现的)的结合,也可以是较少的劳动者在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与较多的生产资料的结合。合理地组织生产要素,有两条标准:第一,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有效地利用社会一切生产资源;第二,按社会需要分配、组织这些生产要素,当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增长速度减缓、经济效益和消费降低时,这种分配和组织为最优。这也是我们解决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问题必须遵循的两个准则。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只有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才能最终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长期以来,无论解决城市就业或农村就业,基本上把眼光放在城市。只有当城市陷入困境时,才想到农村。农村被当作劳动力的“蓄水池”和缓和就业矛盾的后方。让农村分担城市就业的矛盾,让本来已经劳动力过剩的农业又增加城市过剩劳动力的包袱。这是与劳动就业的意义相违背的。劳动就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说,是指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或者说,不是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与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的比例结合,给边际生产力带来的只是零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方式是指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的具体方法和表现形式。教育与经济发生联系是通过劳动力这个中间环节实现的。因为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首要的能动的要素,而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我们把这种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事实也是如此,人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即实际生产劳动过程中,总是将脑力和体力结合起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开发与高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阶段,经济模式的转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促使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也必然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而其中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亦成为客观要求。要实现劳动同生产资料优化结合,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证研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应把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这三权分开,使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产品所有权归企业,劳动力所有权归个人,并各自凭其所有权获得相应利益,即国家得利息(或租金或股息)、企业得利润、职工得工资。国家、企业、个人若能各有其权、各负其责、各得其利,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国有企业也就能真正搞活  相似文献   

6.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关键在于率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劳动的剩余劳动物化剩余价值,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存在城市就业优先思想、劳动就业制度歧视、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障碍因素。党和政府要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8.
从战略角度对我国劳动就业中长期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必须按照市场机制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必须要把解决就业问题纳入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综合社会效应。为此,可采取如启国土整治工程,为现已定型的两代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寻求就业出路;组建“绿色军队”,把解决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劳动力的市场管理,全面实施劳动力的市场准入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经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问题现实地提到了日程上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劳动力的配置,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从质上说,一方面,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生产资料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高层次劳动力使用不当,造成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就业机制。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就业紧密相联首先,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广泛调查证明,凡是重视职业培训、劳动者素质高的国家就容易解决就业问题。在我国,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企业有1500万富余人员需要转岗转业,每年还有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生产一线关键岗位、技术复杂工种需要的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一、本文论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一般条件是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前一个条件,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存在,使生产者彼此依赖。但是,对商品生产的存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后一个条件。因为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后一个条件,生产者才不会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无偿让渡给别人。这样,就形成了商品交换的必要。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条件。我国解放以来,人们就是根据这一理解,试图抓住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劳动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只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关键在于马克思说的第二个条件即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从而也失去生活资料。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个体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共同占有者”的身分获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他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去交换。社会委托国家来占有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并采取聘用的方式从市场获取劳动力使用权,劳动者则以受聘形式将劳动力使用权出让而换回生活资料。其创造的剩余劳动形成社会的共同财富劳动者个人也有资格分享,这使其主人翁地位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年要求劳动就业同国家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存在着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很多,除了经济规划、劳动制度、招工办法等主要原因外,教育与经济不相适应,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协调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因此,改革教育结构,调整教育内部的比例关系,使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缓和青年就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所谓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有机组成和合理构  相似文献   

14.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就业问题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就业难,是不争的现实。为缓解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国家十分重视社会就业问题。200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依然存在。只有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生产的一切产品的价值,都内含有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当然具有商品性质。从我国的劳动分配原则来看,货币工资制度的按劳付酬,指的也是劳动力的价值,主要在劳动之前确定。有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会动摇工人主人翁的政治地位,这是没有分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整体公有,而不是主人翁个人的实际拥有。劳动者只有以劳动力商品的形式与企业发生联系,才体现出主人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力商品的意义,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说,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的事实存在着。关键词##4劳动力;;商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个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它是生产要素之一——劳动力再生产的母体,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这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教育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它的投入与产出与物质生产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我们知道,物质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生产资料,二是劳动力。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必须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在消耗的同时,则会产生更多的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因此物质生产的消耗被称为生产投资(一种能增殖的消耗)。由于增殖能迅速地从生产出的物质产品中得以兑现,并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人们对物质生产的投资很感兴趣,也乐意扩大投资量,称之谓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是对劳动力资源进行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劳动素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劳动就业、培育劳动动力市场、发展社会经济,当代西方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发展模式、发展趋向,对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法学角度谈设计和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问题,首先要明晰劳动就业权的内涵。笔者认为,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所享有的一切与就业有关的利益、自由、资格和能力。劳动就业权兼具经济权和社会权的性质。劳动就业权包括职业获得权、工作自由权、就业平等权、就业服务权、失业保障权等。劳动就业权的制度化包括劳动就业权利目标的形成、劳动就业权概念剖析、劳动就业权法定化和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定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对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继承和发展。一代人的劳动力生产全过程包括成长时期和就业时期。劳动力价值由成长时期消耗的养育费和就业时期需要的生活费构成,通过测算社会平均养老费和社会平均生活费可以计量劳动力价值。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时,它的价值会转移给新产品,这实质上就是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转化为生产以它为要素的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一般产品价值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还会发生代际转移。  相似文献   

20.
庄三舵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几点思考》中指出,有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比重的上升会把我国社会主义引向歧途。其实,我国农村目前除少量基础设施等属于公有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均属农民私有,农业也由农民自己投资、经营,土地承包实际上具有租赁的性质,但这一切并没有将农村经济引向邪路,而是把农民从饥饿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中国农村经济在一大二公时没有的奇迹。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之一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只有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从而形成真正的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