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近丹顶鹤哈尔滨市师范附小五(5班)崔帅“快看,快看!丹顶鹤起飞了!”我们惊叫着,欢呼着,目送两只洁白美丽的丹顶鹤振翅高飞。这是我在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看到的情景。那个兴奋劲就甭提了!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湿地,到处生长着一种好看的绿草,放眼望去,密密匝匝,有风吹过的时候,一浪一浪的,仿佛一片碧绿的海。妈妈说那是芦苇。我和妈妈走近芦苇丛,妈妈随手拔下一根,告诉我:“看,这里是空的。”嘿,真长知识。丹顶鹤就生活在这安静、美丽的环境里。我偷偷地想,我怎么不是一只丹顶鹤呢?如果我也能有一双长长的腿,高傲的、值得…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始终以帮助学生获取感悟、丰富内容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系统地介绍写作技巧为出发点;课堂上也指导写作方法,但只是针对具体的内容来研究更好地感悟表达,而不是为了名词术语的单纯识记。要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去感悟,去学以致用,去丰富内容,去喷发情感和思想。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过程,就是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对话过程,要在写作中发现自我,在写作中认识社会,在写作中理解社会,在写作中走向崇高。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地道的书迷,从二年级开始学写作文。托妈妈是个教师的福,我掌握了许多好词佳句,老师也常常夸我的作文词汇丰富,语言妙趣横生。我的一篇文章《水中表演家——海豚》,还获过一次全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的欣赏;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的翻阅;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的欣赏;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的翻阅;生活是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值得我们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去感受,可是在我们的学生作文中,学生谈独特感受的习作少,多为司空见惯之见;谈细微的感受少,多为大而言之之见;谈深刻感受的习作少,多为浮光掠影之见。学生似乎已经忘记了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知识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  相似文献   

6.
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敏锐的生活感受。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经过熏陶、感染,就能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从而使我们对人、事、物形成种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系列心理过程,就可称之为感受。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中学语文学习阶段,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窦娥、崔莺莺、杜十娘、祥林嫂、翠翠、水生嫂、玛蒂尔德、葛朗台、别里科夫、周朴园、陈奂生……这些人物形象可以组成一个丰富、生动的人物画廊,在这个人物画廊里,可谓“群英荟萃”,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8.
赵欣 《河南教育》2004,(6):34-34
音乐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新课程标准阐释了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念,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9.
感受是比喻的灵魂黑龙江省大庆市第62中学高少华比喻在古代有两种定义。一是墨子所说:“辟也者,举它物而明之也。”这种比喻常用于说理,相当于现在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和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另一种是朱熹所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种比喻常用于诗文之中,对要...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作文是语文学科中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通过作文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而要让同学们能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作文,并非易事。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碰见作文就搔头。批改作文时,教师也经常不知从何下手。有的作文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有的作文是东挪西凑,前后脱节;有的作文雷同甚多,犹如一个模子倒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呢?笔者认为缺乏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闭门造车、杜撰脱离生活实际的东西是其祸根。要知道:优秀的文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文章从哪里来?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12.
张琳 《中文自修》2007,(12):52-55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灵魂。人没有灵魂,就如行尸走肉,文章没有灵魂,就死板僵化。文章的灵魂就是主题。生活中的大量材料往往是孤立分散的,只有根据主题需要取舍提炼后,材料的生命力才能显现。主题一旦鲜明地确立起来,材料就会"群山万壑赴荆门",否则再好的材料也如一盘散沙,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把“用心感受生活”摆在了作文训练的第一页。的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然而,初学写作者,往往对抽象的“感受”二字很难把握。在  相似文献   

14.
思考与感受     
《思考邻国日本》、《一个平常男生眼中的女生》、《沙滩拾贝》三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思考邻国日本》是一位中学生对中日关系的反思。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有对现实的审视,有对民族精神状态的比较。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忧国忧民的志士之思溢于言表。“不幸的是我们无法选择屠戮者,只有屠戮者选择我们。”“我们可以原谅两个民族性格方面的差异,而不能忍受两个民族精神状态上的距离。”作者的议论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感受与思考     
在“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七次课题研讨会上,本人有幸参与了课堂观摩和专家评课活动.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普通教师来说真是太需要了,忍不住要把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说出来.  相似文献   

16.
当我读完《小学自然教学》1996年第3期《彩虹将从这里升起》这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湖北教育报刊社的《小学自然教学》编辑们心系长阳天柱山的孩子们。争取到《亚洲乡村教育基金会》两万元资金,通过科技教育,辅导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种杜仲苗致富,获得经费,学生既学到了种珍贵木本药物杜仲  相似文献   

17.
引言一个作家,无论写过多少作品,如果仔细地探寻,总会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他灵魂的底色,文章的源头。这底色和源头不是别的,就是他童年的记忆。经过岁月的磨蚀,童年的记忆或许模糊不清,但是,恰恰是这些难以条分缕析的记忆的残片,给我们的精神世界涂上了最初的底色,像倏忽来去的彩云,时不时掠过我们的心田,激起我们或甜蜜,或酸楚,或惆怅,或哀婉……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对音乐的感受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息息相通,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龚学俊 《文教资料》2005,(20):21-22
全国“十五”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理论推广及实践》总课题组在我校举行的“建设数码社区”研讨现场会结束了,这次活动给我们的感受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是其一,确立理念是灵魂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的关键时刻,我国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教育和新教育理念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20.
文章须从头读起,三句话中见高低。现在很多考生,对这一写作要诀定是深有体会,因而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习作,都喜欢在文章最前面,拟上一段醒目的题记,使其成为自己作文个性化的一个亮点,达到在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去弃(清·李渔)的目的。的确,好的题记靓丽夺目,让文章添彩增色,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则适得其反。鉴于此,我们对作文的题记及其运用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