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硕师计划"经过十二年的逐步完善,已为农村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骨干教师。"硕岗教师"作为被聘为特岗教师的"硕师计划"研究生,是2010年"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结合实施的结果之一。通过对湖南省永州市S县L中学四名硕岗教师进行访谈,就国家制度、学校文化及学习社群等方面对其专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可针对其发展环境存在的缺少职前实践性知识培训等问题提出诸如增加教师培训、改善学习社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专门为农村培养骨干教师的一项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影响"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因素的基础上,从过程控制的视角,探索并实施"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对策,以提高"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是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美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发展无力和美国教师结构短缺现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是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包括计划的组织和管理、驻校生的招录、教学点和指导教师的选拔、驻校期培养、驻校毕业生的安置以及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六个部分。它为城市薄弱学校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教师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驻校培养计划"是美国一种新兴的针对城市学区高需求中小学的教师培养模式。它通常由城市学区、高校和非政府机构三方合作,采用住院实习医生的模式,为教师流失率高及教育质量低下的学校培养合格教师。该计划在一年的教师驻校培养期间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在课堂环境中紧密结合,有机统合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在培养新任教师专业技能和提高新任教师留职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家大力实施"硕师计划"三年来,在扶助贫困大学生、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开辟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局等方面收效显著。计划实施中,热忱渐淡、诚信危机、知识失业、成效打折的弊端与隐忧也逐渐显现。在兴利除弊中应遵循匡正观念、推崇信誉、选材恰当、培养充分、待遇优厚的原则,动情动理、善始善终地发挥好"硕师计划"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是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美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发展无力和教师结构短缺现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包括计划的组织和管理、驻校生的招录、教学点和指导教师的选拔、驻校期培养、驻校毕业生的安置以及新教师的入职指导。结合我国教师培养的现状,在理论与实践上借鉴城市教师驻校模式的经验,这既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教师教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其探索出的城市教师驻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用主义哲学、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经验以及不同学区所面临的特殊需求共同促成了城市教师驻校模式的产生。城市教师驻校模式非常关注驻校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学习。城市教师驻校模式对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实行"双导师制"、将中小学校纳入教师培训机构、欢迎和鼓励其他机构参与职前教师的培养是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9,(11):4-5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施,同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硕师计划”实施工作。据悉,教育部要求将实施“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紧密结合。可采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教师驻校计划是美国为解决落后学区缺少优质师资的困境,基于大学和选择性教师认证计划培养教师的成功经验,推行的一种全新教师培养方式。分为管理、驻校生招聘和选拔、指导教师选拔和培训、驻校学年、驻校生和毕业生安置,以及驻校年之后等六大阶段。它的成功实施给教师培养在由谁培养、为谁培养和如何培养等问题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教师驻校培养源起于美国,是一种"临床实践"式的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其全程驻校实践、多元合作机制、共同体建设、学术文化与实践文化的平等对话、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精心组织的入职指导等理念与实践,为我国高层次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启示。构建我国的教师驻校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在进行本土化思考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一系列关键策略,推动驻校模式在我国的铺开。  相似文献   

11.
Teacher"累"     
Teacher"累"本姓雷,一个人挑着教三个班英语的重担.有一段时间,学校缺英语老师,他一个人竟然教了五个班!因此,本来就瘦弱的他更是日益憔悴,每天下课,总是靠在皮椅上大发感慨"好累哟".老师们无不同情地说:"你呀,真是太累了."于是,大家都称他为Teacher"累".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师范教育”的终结性和一次性的教师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是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星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58-59
由于人事体制、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上的专家型能工巧匠难以成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自由职业”教师是深挖社会职教师资潜力的产物,他们可以在各个学校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研发工作,却不占编制,且教学时间有保障,待遇较好,工作热情高。虽然“自由职业”教师的聘用、报酬、考核和课程编排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但相对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14.
时下,"教师校本培训"的说法是"of the school、in the school、for the school"。然而,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后,人们问"校本培训"的实际内容和动力到底是什么?它与传统的"校内教师组织活动"到底有什么区别?使用"校本培训"一词会掩盖一些什么?因此,客观地评价"校本培训",是真正实现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企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毕其一生的“治学”和“教学”两个方面。有关陈寅恪的“治学”成果,海内外学人探讨已多,论述甚详;而对其耕耘教坛,数十年如一日执教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状况,则研究相对薄弱,专文论述尚不多见。本文从现存陈寅恪的来往信函、朋友与学生的回忆等资料入手,围绕教学经历、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范等内容试作探讨。陈寅恪早年游学日本欧美多所著名大学,1925年归国,次年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始了艰辛的大学执教生涯,至1969年去世。这43年的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面对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而科学规范、特色鲜明、制度完善、内容翔实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要契合时代发展需要、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和个体的持续、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学校中担任领导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但被概念化为"教师领导"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本文以英美教育改革中"教师领导"相关政策为例,将之置于"表现主义"教育改革的宏观脉络下,分析这一策略的思路,探讨其发挥的作用,运用权力的内外视角说明英美"教师领导"策略实为国家对全体教师实行规训活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教师教育向来是傲立于世的,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尤其愈近上世纪90年代,曾对德国教师教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二段式"结构安排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其中,"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尤为引人注目,由其引发的后续铺展为德国的教师教育起到了及时补偏救弊的作用。文章试对这一实验的发轫背景、发展简历、以及"中心"现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作一探析,并在文末最后对"中心"的特色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开展及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